例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4: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例5: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于此。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③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xiàn)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 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xiàn)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jié)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蜃プ∧鼙憩F(xiàn)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xiàn)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
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二、總體的語言特色
總體的語言特色包括一句話或者全篇的語言特色。
一.清新
《手把手》上講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于以下一些人詩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的詩特點主要在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
平淡
平淡不同于平庸與淡而無味,是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說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說: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平淡首推陶淵明,能夠把詩寫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詞絕對不是平淡,相反,帶有一種強烈的感發(fā)的力量。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4: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例5: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于此。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③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xiàn)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 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xiàn)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jié)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蜃プ∧鼙憩F(xiàn)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xiàn)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
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二、總體的語言特色
總體的語言特色包括一句話或者全篇的語言特色。
一.清新
《手把手》上講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于以下一些人詩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的詩特點主要在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
平淡
平淡不同于平庸與淡而無味,是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說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說: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平淡首推陶淵明,能夠把詩寫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詞絕對不是平淡,相反,帶有一種強烈的感發(fā)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