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說課指導:說《胡同文化》

字號: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第四單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序言”單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藝小品文,悠閑、散淡、平和,這種風格與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闡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點相一致,富于文學韻味。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序言中汲取有關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闡述的道理”;三是“領悟序言的語言魅力”。根據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和學生的寫作散文的實際,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領會“胡同文化”“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學習分析事物和現象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難點:作者對“胡同文化”所持的態(tài)度。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領會“胡同文化”“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對“胡同文化”特點的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過對“胡同文化”典型意義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課堂練習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
     ①辯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
     三、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
     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三個步驟。
     2、三步教學法:
     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3、具體操作:
     1)立足課文,點撥導思;
     2)重點內容,討論演板;
     3)點評誦讀,領會情感;
     4)延伸遷移,分組討論。
     四、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
     高一學生具有閱讀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
     1)早讀預習,理清課文思路;
     2)課堂上展開討論,明確重點;
     3)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解內涵,品情感,養(yǎng)練思維和寫作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分析
     1、知識習得
     ①解題。
     通過對“胡同”和“文化”含義的分析,理解“胡同文化”在課文中的具體含義。
     ②理解分析“胡同”的特點。
     在教師的點撥啟發(fā)下,學生討論歸納,明確:正 、俗 、多 、靜。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tài)。
     學生閱讀討論,將結果演板,教師小結明確:安土重遷(居住形態(tài));過往不多(人際關系);易于滿足(生活態(tài)度);不管閑事(政治態(tài)度);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點。
     明確: 封閉 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肯定學生的發(fā)現及思維的成果。
     ①“封閉”的實質:傳統(tǒng)心理的反映。比如“長城”、中外文化上的差異。
     ②“忍”的實質:農業(yè)文化的縮影。比如:中國的的謙遜、一些俗語③理解作者對胡同文化態(tài)度:批判中帶有傷感。
     3、遷移訓練
     課堂上討論分析武漢“熱干面”文化的內涵;課外寫一篇關于廣州 “涼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1、化繁為簡,重點突出。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2、板書簡潔,勾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
     正 安土重遷(居住形態(tài))
     俗 過往不多(人際關系) 封閉(民族心理)
     多 易于滿足(生活態(tài)度) 
     靜 不管閑事(政治態(tài)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3、培養(yǎng)能力,注重應用。
     學生對武漢“熱干面”文化的分析十分準確,很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