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疾病的護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字號: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多見于3個月~2歲小兒,主要表現(xiàn)為正處于生長中的骨骼的改變、肌肉松弛和神經(jīng)興奮性的改變。
     初期:特別好發(fā)于3個月以內(nèi)嬰兒,以神經(jīng)、精神癥狀為主。
     激期:除初期癥狀外,主要為骨骼改變和運動功能發(fā)育遲緩。全身肌張力低,肌肉、關節(jié)松弛,坐、立、行等運動功能發(fā)育較晚。腹壁肌力差,腹部膨隆如蛙腹。
    血液生化改變明顯,血鈣正常或稍低,血磷減低。鈣磷乘積常低于30,堿性磷酸酶增加,X線檢查顯示骨骺端臨時鈣化帶模糊,骨質疏松,可有骨干彎曲或可見骨折。
     恢復期: 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血鈣、血磷濃度、堿性磷酸酶水平恢復正常,X線檢查骨骼異常明顯改善。
     后遺癥期: 多見于3歲以后。臨床癥狀消失,血生化及X線檢查正常,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護理措施
     增加陽光照射  指導家長帶小兒定期戶外活動,夏季于陰涼處,盡量暴露皮膚;紫外線不能通過普通玻璃,冬季室內(nèi)活動應開窗。
     提倡母乳喂養(yǎng)  指導按時添加輔食,幫助家長選擇含維生素D豐富的嬰兒食品?;蜓a充維生素D和鈣劑。觀察維生素D過量中毒表現(xiàn),如有應立即停服。
     預防脊柱、長骨畸形和骨折  不宜讓患兒坐、站、走時間過長,護理動作要輕柔。
     預防感染  保持空氣清新,衣物清潔,應避免交叉感染。
     預防佝僂病  鼓勵孕婦多戶外活動曬太陽,食富含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的飲食。宣傳母乳喂養(yǎng),鼓勵小兒多到戶外活動。佝僂病患兒經(jīng)治療后,仍應多戶外活動及口服預防劑量的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