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疾病的護理——小兒急性白血病

字號: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增生性疾病。其特點為造血組織中某一血細胞系統(tǒng)過度增生,進入血液并浸潤到各組織和器官,而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在我國,小兒各種惡性腫瘤中以白血病的發(fā)病率,是5歲以上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病毒、物理、化學、遺傳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xiàn)
    急性白血病不論何種細胞類型,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大致相似。大多起病急,早期癥狀有精神不振、疲乏、面色蒼白、鼻衄和(或)牙齦出血、皮膚瘀點及瘀斑等。
     發(fā)熱:熱型不定,白血病性發(fā)熱多為低熱且抗菌素無效;若感染所致,常見呼吸道炎癥、皮膚癤腫、腎盂腎炎、敗血癥等。
     貧血:出現(xiàn)較早,可見蒼白、虛弱無力、氣促等。
     出血:以皮膚和粘膜出血為多。如紫癜、瘀斑、鼻衄等。
     白血病細胞浸潤所致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關節(jié)疼痛。隨著病情發(fā)展,貧血、出血程度逐漸加重,肝、脾、淋巴結進行性腫大,骨關節(jié)疼痛明顯,眶骨、顱骨、皮膚等組織出現(xiàn)白血病細胞浸潤的腫塊(綠色瘤)。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者,有顱內(nèi)壓增高的表現(xiàn),腦膜刺激征陽性。
    護 理
     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致組織缺氧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 與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3.有出血的危險 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4.組織完整性受損 與白血病細胞浸潤或抗腫瘤藥物的副作用有關等等。
     護理措施
    1.臥床休息 長期臥床者應常更換體位,預防褥瘡。
    2.預防感染,保護性隔離   
    3.出血護理   
    4.化療藥物護理
    掌握化療方案、給藥途徑、密切觀察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熟練穿刺技術,化療藥物多為靜脈途徑給藥,且刺激性較大。選擇較直、較粗、彈性較好的血管進行穿刺,注射時需確認靜脈通暢后方能注入。觀察輸液有無滲漏,及時處理。操作時戴一次性手套保護,以免藥液污染操作者。
    5.輸血的護理  
    6.增加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