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脫水患兒頭皮穿刺經(jīng)驗

字號:

關(guān)鍵詞:脫水 患兒 穿刺
    在臨床護理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患兒因發(fā)熱、腹瀉、出汗多、飲水少而引起脫水,導(dǎo)致血液濃縮、皮膚彈性差、血管不充盈等狀況出現(xiàn),使患兒本來就很纖細的血管更細小,甚至在穿刺時有一種澀澀的好像穿刺皮革樣的感覺。有的患兒因發(fā)熱、哭鬧而致頭皮顏色較紅,使血管不明顯。有時由于血液濃縮,會覺得頭皮針進入血管已有落空感,但是卻不見回血或回血很慢。這樣就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同時由于反復(fù)穿刺也增加了患兒的痛苦,有時甚至因此引起護患之間的矛盾。為此,我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找到了一些小竅門,希望能供同行們參考。
    1.選擇血管:正確選擇血管非常重要,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將患兒的沿可供選擇血管的周圍頭發(fā)盡量多剃一些,從而增加可供選擇的血管(這樣也可免去膠布固定時粘上頭發(fā)導(dǎo)致固定不牢,在拔針時拔掉頭發(fā)增加患兒痛苦),認真仔細地尋找相對較粗較直的血管。
    2.將輸液系統(tǒng)準備好掛上輸液架。
    3.將一具20ml空針吸入0.9%NS15~20ml,連接上4.5~5.5號的頭皮針。
    4.囑患兒家屬或另一操作者妥善固定患兒頭部。
    5.用碘伏消毒患兒穿刺部位皮膚待干。
    6.用碘伏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待干。
    7.操作者用已消毒的左手食指在穿刺部位輕壓數(shù)次,觀察體會血管的位置、深度、走向,然后憑剛才指壓血管的感覺迅速進行穿刺。
    8.頭皮針與頭皮呈15~25度角進入皮膚后,放低頭皮針位置與皮膚平行,穿刺有落空感或見少許回血時停止進針,用左手固定針栓,右手抽吸注射器,見回血后嘗試緩慢推注,觀察有無滲漏腫脹現(xiàn)象,若無則妥善固定針栓,然后與已準備好的輸液系統(tǒng)連接,調(diào)節(jié)點滴速度,清理用物。
    此指壓法也可用于肥胖病人靜脈輸液或靜脈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