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08年高考考試說明解讀: 數學1

字號:

一、編制依據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課程標準實驗版)山東卷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是以《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 和《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大綱》)為依據編制的?!   ?BR>    2003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標準》,既是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指導和規(guī)范,也是2008年新課程高考數學命題的重要依據。《標準》強調,“數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學生表達清晰、思考有條理,使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認識世界?!睋耍覀冊谥贫ā墩f明》的過程中,充分認識數學及數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數學課程的性質和作用,盡量反映高中數學課程的主要功能和特點。例如,繼續(xù)保持較高比重的選擇題和填空題,注重考查數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高中數學課程的基礎性;同時加強學生對數學應用價值的認識,考查考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設計能夠充分考查考生數學思想方法的題目,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教育部為山東、廣東、寧夏、海南和江蘇五個省區(qū)單獨制定了《大綱》,我們以《大綱》為具體指導和規(guī)范,同時,結合我省教學實際情況和考生情況制定了《說明》。因此《說明》既基本貫徹了《大綱》的理念和具體要求,又體現出了山東特色,《說明》是《大綱》在山東具體化的產物。
    二、指導思想
    2008年高考數學命題的指導思想是本著利于中學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的原則,保持相對穩(wěn)定,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2007年我省的高考是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成功實現了由舊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穩(wěn)過渡。命題保持相對穩(wěn)定符合高考命題工作的規(guī)律,也是科學命題的要求。2008年的高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第二年高考,在保持山東省去年高考數學基本題型不變的基礎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與要求,繼續(xù)重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能力立意為主導,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全面考查考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與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質上也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在考試范圍和考試內容選定上要以中學數學教學為現實基礎,基于數學課程標準,在具體試題設計上要盡量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例如,更加注重對考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對數學應用性的考查等,鼓勵考生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另外,由于我省各地市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B兩個不同版本的教材,命題將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體現高考命題的公平性。同時,試卷應保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三、基本特征
    1.強調基礎
    《說明》繼續(xù)強調對考生數學基礎的考查,即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同時又注重對知識內在聯系的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考生要正確理解基本概念、定理、原理、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高考試題大部分都是基本題,但基本題不一定是簡單的題,而是利用基本方法、基本知識和能力解決的基本的問題。
    2.注重能力
    數學中的能力是指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稑藴省分械幕纠砟顩Q定了高考數學命題必須突出能力立意,在注重考查數學基礎的同時,著重考查考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考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靈活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考查,既有利于提高試題的區(qū)分度,又對考生升入大學繼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強化應用
    《說明》對于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考查要求逐步提高。近幾年的高考數學命題都加強了對應用性問題的考查力度。應用的主要過程是依據對材料的理解提煉出相關數量關系,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通過構造數學模型加以解決。應用題能夠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它能夠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數學素養(yǎng)。應用題的命制將本著“貼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難度”的原則,把握好提出的問題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及方法的深度和廣度,注重問題的多樣化,體現思維的發(fā)散性,同時結合我省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引導學生自覺地置身于現實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關心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數學應用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