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無領導小組面試的應對技巧
在面試小組中,每個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別人的風度、教養(yǎng)和見識。這三者都要靠個人的長期修養(yǎng)才能得來。在面試中是通過發(fā)言的時機、發(fā)言的內容、何時停止、遭到反駁時的態(tài)度、傾聽他人談話時的態(tài)度等表現(xiàn)出來的。
考生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即使與別人意見一致時,也可以闡述自己的論據(jù),補充別人發(fā)言的不足之處,而不要簡單地附和說:“某某已經(jīng)說過了,我與他的看法基本一致?!边@樣會使人感到你沒主見,沒個性,缺乏獨立精神,甚至還會懷疑你其實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觀點,有欺騙的可能。
當別人發(fā)言時,應該用目光注視對方,認真傾聽,不要有下意識的小動作,更不要因對其觀點不以為然而顯出輕視、不屑一顧的表情,這樣不尊重對方,會被考官認為是涵養(yǎng)不夠。對于別人的不同意見,應在其陳述之后,沉著應付,不要感情用事,怒形于色,言語措詞也不要帶刺,保持冷靜可以使頭腦清晰,思維敏捷,更利于分析對方的觀點,闡明自己的見解。
要以理服人,尊重對方的意見,不能壓制對方的發(fā)言,不要全面否定別人的觀點,應該以探討、交流的方式在較緩和的氣氛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在交談中,談話者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和語氣。有的人自視清高,很有思想,因而說起話來裝腔作勢,口若懸河,使別人沒有時間反駁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且輕視別人的思考能力。有的人認為自己能言善辯,為了引起眾人的注意,“語不驚人死不休”,用夸張的語氣談話,甚至不惜危言聳聽,嘩眾取寵。有的人喋喋不休,為了壓制別人而有意無意地傷害別人的感情。這些人因為不懂得交談中的基本禮儀,不但不能達到談話的目的,反而只能給人留下傲慢、自私、放肆的印象,破壞了交談的氣氛,很難達到彼此溝通的目的。
考生應注意,在交談中表示出誠意來。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同其他所有的人都交談幾句,不要冷落了某些較內向、發(fā)言不多的人。不要與人耳語,這雖可與某人表示親近,但會造成與其他人的隔閡。
以上是關于小組面試時,成員間交談的基本常識和禮儀要求。小組討論的目的是表現(xiàn)自己,突出個人的各方面能力,贏得考官的贊賞,因而要運用一些論辯說服的技巧,從中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在論辯中,要說服別人,需注意幾個問題:
(一)發(fā)言積極、主動
面試開始后,搶先亮出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給主考官員留下較深的印象,而且還有可能引導和左右其他應試者的思想和見解,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觀點上來,從而爭取充當小組中的領導角色。自己的觀點表述完以后,還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以彌補自己發(fā)言的不足,從而使自己的應答內容更趨完善。
(二)奠定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
對方在考慮是否接受你的觀點時,會首先考慮你與他的熟悉程度和友善程度,彼此的關系越親密,就越容易接受你的觀點。若他認為彼此是敵對的關系,那么對你的觀點的拒絕就是對他的自我保護。
(三)把握說服對方的機會
不要在對方情緒激動的時候力圖使他改變觀點。因為在情緒激動時,情感多于理智,過于逼迫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堅持原有的觀點,做出過火的行為,造成難以改變的結果。
(四)言詞要真誠可信
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引導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整個過程中態(tài)度要誠懇,用更深入的分析、更充分的證據(jù)來說服對方。
(五)要抓住問題的實質,言簡意賅
語言的攻擊力和威懾力,歸根到底來自于語言的真理性和鮮明性。反駁對方的觀點不要惡語相加,敵視的態(tài)度不能達到有效反駁的目的。從心理學角度看,敵視的態(tài)度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反抗心理,因而很難傾聽別人的意見。
(六)論辯中要多擺事實,講道理
要立場鮮明,態(tài)度嚴肅,語氣堅定,這樣可以使對方明確自己的觀點,重視自己的意見。
(七)可以運用先肯定后轉折的技巧,拒絕接受對方的提議
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可先肯定對方的說法,再轉折一下,最后予以否定??隙ㄊ鞘侄?,轉折、否定是目的。先予肯定,可使對方在輕松的心理感受中,繼續(xù)接受信息。盡管最終是轉折了,但這樣柔和地敘述反對意見,對方較易接受。這樣既使自己能從難以反駁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又使對方能在較平和的心境中接受。
(八)廣泛吸收,以求取勝
這其實是“后發(fā)制人”的策略,在面試開始后,不急于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是仔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從中捕捉某些對于自己有用的信息,通過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待自己的應答思路及內容都成熟以后,再精心地予以闡述,最終達到基于他人而又高于他人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些用法上的技巧:
在論辯中,如果自己處于被動的不利地位,就不要再糾纏于原來的話題,這時可以及時轉移話題,或抓住對方的一個弱點。也可以從新的話題上向對方發(fā)起進攻,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明顯的錯誤,趁對方發(fā)覺并予以指出之前,自己主動承認錯誤,這樣可以避免受到無可反駁的批評,又因為主動認錯而顯得有風度,還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
不要主觀臆斷。日常生活中往往易于根據(jù)印象對某人的氣質、性格作出判斷,在小組討論中,不要以此判斷一個人的學識、論辯能力、觀點和態(tài)度。如果先入為主,很可能不利于自己在論辯中的地位和能力的發(fā)揮。
不要太急于搶先,可以適當?shù)乇3殖聊屑殐A聽其他人的意見,同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論點,充分吸收別人的優(yōu)點。因為俗話說“旁觀者清”,你了解各方的觀點,又超脫其外,讓人覺得你有仲裁的權力,又因為你已修正了自己的觀點,吸收了別人的長處,發(fā)言就容易被各方接受。一般辯論的各方都不愿樹敵太多,此時你包容了別人的看法理解他們,都會使他們愿意接納你,這樣無形之中,你就能成為獲得眾人贊同、超越矛盾界限、溝通雙方的意見、駕馭全局的中心人物。
但也要注意,這其中你要真正能夠把握、領會雙方的觀點,調和雙方的矛盾,否則僅僅是模棱兩可,無主見地?;^,是沒有人真正會佩服你的。這時倒不如堅持自己的觀點,成為其中的一員,也許你鮮明的觀點,充足的論據(jù),倒可以獨樹一幟,成為論辯一方的一員干將,同樣也可以使你引起考官更多的注意。
退而求其次,如果你既做不了雙方共同的領導,也做不了一方論辯的干將,就更要小心從事,力求“好鋼用在刀刃上”。以禮待人,善解人意,談話中給予每個人同樣的尊重,才是最有修養(yǎng)的。平凡中見神奇,讓大家和考官在一點一滴中感到你的魅力。
二、 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
案例一
近年來,消極腐敗現(xiàn)象,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問題。導致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很多,有人把它歸納為以下十個方面:
(一)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由于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高,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笑貧不笑*”等畸形心態(tài);
(二)商品經(jīng)濟、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誘發(fā)了“一切向錢看”,導致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泛濫;
(三)國家在懲治腐敗問題上,政策太寬,打擊無力;
(四)精神文明建設沒跟上,從而形成“一手硬一手軟”的現(xiàn)象;
(五)與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相配套的民主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六)十年*時期,國家窮、人民窮,腐敗現(xiàn)象少。現(xiàn)在國富民強,所謂“飽暖思*欲”,這助長了腐敗的蔓延;
七)誰都恨腐敗,但對反腐敗問題卻無能為力,有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或助長腐敗行為;
(八)中國傳統(tǒng)封建意識中的“當官發(fā)財”,“當大官發(fā)大財”,“不撈白不撈”等思想死灰復燃,一些干部“為人民服務”思想淡化;
(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不健康思潮涌入我國,給人們消極的影響;
(十)有人認為,腐敗在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它是人類社會無法根除的“毒瘤”。
你認為上述十點,哪三項是導致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只準列舉三項)?并闡述你的理由。
案例二:
情景:你們正乘坐一艘科學考察船航行在大西洋的某個海域。考察船突然觸礁并立即下沉。隊長下令全隊立即上橡膠救生筏。據(jù)估計,離你們出事地點最近的陸地在正東南方向1000海里處。救生筏上備有15件物品,除了這些物品以外,有些同志身上還有一些香煙、火柴和氣體打火機。
問題:現(xiàn)在隊長要求你們每個人將救生筏上備用的15件物品按其重要性進行排列,把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放在第二位,直至第15件物品。請你們一起討論,在25分鐘內定出一個統(tǒng)一方案。
附:排序用的物品
指南針、剃須刀、鏡子、飲用水、蚊帳、機油、救生圈(一箱)、壓縮餅干(一箱)、小收音機(一臺)、航海圖(一套)、二鍋頭(一箱)、巧克力(二斤)、釣魚工具(一套)、15尺細纜繩、驅鯊劑(一箱)、30平方尺雨布一塊
案例三:
捷迅公司是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汽車配件生產(chǎn)集團。最近由于總經(jīng)理臨近退休,董事會決定從該公司的幾個重要部門的經(jīng)理中挑選接班人,并提出了三個候選人。這三位候選人都是在本公司工作多年,經(jīng)驗豐富,并接受過工作轉換輪訓的有發(fā)展前途的高級職員。就業(yè)務而言,三個人都很稱職,但三個人的領導風格有所不同。
一、 賈旺。賈旺對他本部門的產(chǎn)出量非常滿意。他總是強調對生產(chǎn)過程和質量控制的必要性,堅持下屬人員必須很好地理解生產(chǎn)指令,迅速、準確、完整地執(zhí)行。當遇到小問題時,賈旺喜歡放手交給下屬去處理。當問題嚴重時,他則委派幾個得力的下屬去解決。通常他只是大致規(guī)定下屬人員的工作范圍和完成期限,他認為這樣才能發(fā)揮員工的積極性,獲得更好的合作。賈旺認為對下屬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是經(jīng)理的行為方式,親密關系只會松懈紀律。他不主張公開批評或表揚員工,相信每個員工都心中有數(shù)。賈旺認為他的上司對他們現(xiàn)在的工作非常滿意。賈旺說在管理中的問題是下級不愿意承擔責任。他認為,他的下屬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他們盡力去做的話。他還表示不理解他的下屬如何能與前任——一個沒有多少能力的經(jīng)理相處。
二、 李東生。李東生認為應該尊重每一位員工。他同意管理者有義務和責任去滿足員工需要的看法。他常為下屬員工做一些小事:幫助員工的孩子上重點學校,親自參加員工的婚禮,同員工一起去郊游等。他還為一些員工送展覽會的參觀券,作為對員工工作的肯定。李東生每天都要到工作現(xiàn)場去一趟,與員工們交談,共進午餐。他從不愿意為難別人,他還認為賈旺管理方式過于嚴厲,賈旺的下屬也許不那么滿意,只不過在忍耐。李東生注意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不過他認為大多是由于生產(chǎn)壓力造成的。他想以一個友好、粗線條的管理方式對待員工。他也承認本部門的生產(chǎn)效率不如其他部門,但他相信他的下屬會因他的開明領導而努力地工作。
三、 李邦國。李邦國認為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去做重要的工作,而不能把時間花在與員工握手交談。他相信如果為了將來的提薪與晉職而對員工的工作進行嚴格考核,那么他們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工作,自然地會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主張,一旦給員工分派了工作,就應該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可以取消工作檢查。他相信大多數(shù)員工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好工作。如果說有什么問題的話,那就是本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職責分工不清,有些不屬于他們的任務也安排在他的部門,但他一直沒有提出過異議。他認為這樣做會使其他部門產(chǎn)生反感。他希望主管叫他去辦公室談談工作上的問題。
要求被試人分別以推舉候選人的董事身份參加討論,決定總經(jīng)理的最終人選。
應試者須知:
(一)應試者接到“討論題”后,用5分鐘時間擬寫討論提綱;
(二)按考號順序,每人限3分鐘闡述自己的基本觀點;
(三)依次發(fā)言結束后,應試者用30分鐘時間進行自由交叉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應試者可更改自己原始的觀點,但對新觀點必須明確說明;
(四)辯論結束后,應試者將擬寫的發(fā)言提綱交給主考官,應試者退場。
評分要素及權重:
言談舉止得體(5%);發(fā)言主動、生動(15%);論點準確(15%);綜合分析與論證說理能力(15%);提綱挈領(20%);組織、領導能力(30%)。
在面試小組中,每個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別人的風度、教養(yǎng)和見識。這三者都要靠個人的長期修養(yǎng)才能得來。在面試中是通過發(fā)言的時機、發(fā)言的內容、何時停止、遭到反駁時的態(tài)度、傾聽他人談話時的態(tài)度等表現(xiàn)出來的。
考生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即使與別人意見一致時,也可以闡述自己的論據(jù),補充別人發(fā)言的不足之處,而不要簡單地附和說:“某某已經(jīng)說過了,我與他的看法基本一致?!边@樣會使人感到你沒主見,沒個性,缺乏獨立精神,甚至還會懷疑你其實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觀點,有欺騙的可能。
當別人發(fā)言時,應該用目光注視對方,認真傾聽,不要有下意識的小動作,更不要因對其觀點不以為然而顯出輕視、不屑一顧的表情,這樣不尊重對方,會被考官認為是涵養(yǎng)不夠。對于別人的不同意見,應在其陳述之后,沉著應付,不要感情用事,怒形于色,言語措詞也不要帶刺,保持冷靜可以使頭腦清晰,思維敏捷,更利于分析對方的觀點,闡明自己的見解。
要以理服人,尊重對方的意見,不能壓制對方的發(fā)言,不要全面否定別人的觀點,應該以探討、交流的方式在較緩和的氣氛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在交談中,談話者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和語氣。有的人自視清高,很有思想,因而說起話來裝腔作勢,口若懸河,使別人沒有時間反駁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且輕視別人的思考能力。有的人認為自己能言善辯,為了引起眾人的注意,“語不驚人死不休”,用夸張的語氣談話,甚至不惜危言聳聽,嘩眾取寵。有的人喋喋不休,為了壓制別人而有意無意地傷害別人的感情。這些人因為不懂得交談中的基本禮儀,不但不能達到談話的目的,反而只能給人留下傲慢、自私、放肆的印象,破壞了交談的氣氛,很難達到彼此溝通的目的。
考生應注意,在交談中表示出誠意來。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同其他所有的人都交談幾句,不要冷落了某些較內向、發(fā)言不多的人。不要與人耳語,這雖可與某人表示親近,但會造成與其他人的隔閡。
以上是關于小組面試時,成員間交談的基本常識和禮儀要求。小組討論的目的是表現(xiàn)自己,突出個人的各方面能力,贏得考官的贊賞,因而要運用一些論辯說服的技巧,從中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在論辯中,要說服別人,需注意幾個問題:
(一)發(fā)言積極、主動
面試開始后,搶先亮出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給主考官員留下較深的印象,而且還有可能引導和左右其他應試者的思想和見解,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觀點上來,從而爭取充當小組中的領導角色。自己的觀點表述完以后,還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以彌補自己發(fā)言的不足,從而使自己的應答內容更趨完善。
(二)奠定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
對方在考慮是否接受你的觀點時,會首先考慮你與他的熟悉程度和友善程度,彼此的關系越親密,就越容易接受你的觀點。若他認為彼此是敵對的關系,那么對你的觀點的拒絕就是對他的自我保護。
(三)把握說服對方的機會
不要在對方情緒激動的時候力圖使他改變觀點。因為在情緒激動時,情感多于理智,過于逼迫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堅持原有的觀點,做出過火的行為,造成難以改變的結果。
(四)言詞要真誠可信
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引導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整個過程中態(tài)度要誠懇,用更深入的分析、更充分的證據(jù)來說服對方。
(五)要抓住問題的實質,言簡意賅
語言的攻擊力和威懾力,歸根到底來自于語言的真理性和鮮明性。反駁對方的觀點不要惡語相加,敵視的態(tài)度不能達到有效反駁的目的。從心理學角度看,敵視的態(tài)度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反抗心理,因而很難傾聽別人的意見。
(六)論辯中要多擺事實,講道理
要立場鮮明,態(tài)度嚴肅,語氣堅定,這樣可以使對方明確自己的觀點,重視自己的意見。
(七)可以運用先肯定后轉折的技巧,拒絕接受對方的提議
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可先肯定對方的說法,再轉折一下,最后予以否定??隙ㄊ鞘侄?,轉折、否定是目的。先予肯定,可使對方在輕松的心理感受中,繼續(xù)接受信息。盡管最終是轉折了,但這樣柔和地敘述反對意見,對方較易接受。這樣既使自己能從難以反駁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又使對方能在較平和的心境中接受。
(八)廣泛吸收,以求取勝
這其實是“后發(fā)制人”的策略,在面試開始后,不急于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是仔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從中捕捉某些對于自己有用的信息,通過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待自己的應答思路及內容都成熟以后,再精心地予以闡述,最終達到基于他人而又高于他人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些用法上的技巧:
在論辯中,如果自己處于被動的不利地位,就不要再糾纏于原來的話題,這時可以及時轉移話題,或抓住對方的一個弱點。也可以從新的話題上向對方發(fā)起進攻,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明顯的錯誤,趁對方發(fā)覺并予以指出之前,自己主動承認錯誤,這樣可以避免受到無可反駁的批評,又因為主動認錯而顯得有風度,還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
不要主觀臆斷。日常生活中往往易于根據(jù)印象對某人的氣質、性格作出判斷,在小組討論中,不要以此判斷一個人的學識、論辯能力、觀點和態(tài)度。如果先入為主,很可能不利于自己在論辯中的地位和能力的發(fā)揮。
不要太急于搶先,可以適當?shù)乇3殖聊屑殐A聽其他人的意見,同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論點,充分吸收別人的優(yōu)點。因為俗話說“旁觀者清”,你了解各方的觀點,又超脫其外,讓人覺得你有仲裁的權力,又因為你已修正了自己的觀點,吸收了別人的長處,發(fā)言就容易被各方接受。一般辯論的各方都不愿樹敵太多,此時你包容了別人的看法理解他們,都會使他們愿意接納你,這樣無形之中,你就能成為獲得眾人贊同、超越矛盾界限、溝通雙方的意見、駕馭全局的中心人物。
但也要注意,這其中你要真正能夠把握、領會雙方的觀點,調和雙方的矛盾,否則僅僅是模棱兩可,無主見地?;^,是沒有人真正會佩服你的。這時倒不如堅持自己的觀點,成為其中的一員,也許你鮮明的觀點,充足的論據(jù),倒可以獨樹一幟,成為論辯一方的一員干將,同樣也可以使你引起考官更多的注意。
退而求其次,如果你既做不了雙方共同的領導,也做不了一方論辯的干將,就更要小心從事,力求“好鋼用在刀刃上”。以禮待人,善解人意,談話中給予每個人同樣的尊重,才是最有修養(yǎng)的。平凡中見神奇,讓大家和考官在一點一滴中感到你的魅力。
二、 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
案例一
近年來,消極腐敗現(xiàn)象,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問題。導致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很多,有人把它歸納為以下十個方面:
(一)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由于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高,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笑貧不笑*”等畸形心態(tài);
(二)商品經(jīng)濟、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誘發(fā)了“一切向錢看”,導致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泛濫;
(三)國家在懲治腐敗問題上,政策太寬,打擊無力;
(四)精神文明建設沒跟上,從而形成“一手硬一手軟”的現(xiàn)象;
(五)與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相配套的民主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六)十年*時期,國家窮、人民窮,腐敗現(xiàn)象少。現(xiàn)在國富民強,所謂“飽暖思*欲”,這助長了腐敗的蔓延;
七)誰都恨腐敗,但對反腐敗問題卻無能為力,有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或助長腐敗行為;
(八)中國傳統(tǒng)封建意識中的“當官發(fā)財”,“當大官發(fā)大財”,“不撈白不撈”等思想死灰復燃,一些干部“為人民服務”思想淡化;
(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不健康思潮涌入我國,給人們消極的影響;
(十)有人認為,腐敗在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它是人類社會無法根除的“毒瘤”。
你認為上述十點,哪三項是導致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只準列舉三項)?并闡述你的理由。
案例二:
情景:你們正乘坐一艘科學考察船航行在大西洋的某個海域。考察船突然觸礁并立即下沉。隊長下令全隊立即上橡膠救生筏。據(jù)估計,離你們出事地點最近的陸地在正東南方向1000海里處。救生筏上備有15件物品,除了這些物品以外,有些同志身上還有一些香煙、火柴和氣體打火機。
問題:現(xiàn)在隊長要求你們每個人將救生筏上備用的15件物品按其重要性進行排列,把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放在第二位,直至第15件物品。請你們一起討論,在25分鐘內定出一個統(tǒng)一方案。
附:排序用的物品
指南針、剃須刀、鏡子、飲用水、蚊帳、機油、救生圈(一箱)、壓縮餅干(一箱)、小收音機(一臺)、航海圖(一套)、二鍋頭(一箱)、巧克力(二斤)、釣魚工具(一套)、15尺細纜繩、驅鯊劑(一箱)、30平方尺雨布一塊
案例三:
捷迅公司是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汽車配件生產(chǎn)集團。最近由于總經(jīng)理臨近退休,董事會決定從該公司的幾個重要部門的經(jīng)理中挑選接班人,并提出了三個候選人。這三位候選人都是在本公司工作多年,經(jīng)驗豐富,并接受過工作轉換輪訓的有發(fā)展前途的高級職員。就業(yè)務而言,三個人都很稱職,但三個人的領導風格有所不同。
一、 賈旺。賈旺對他本部門的產(chǎn)出量非常滿意。他總是強調對生產(chǎn)過程和質量控制的必要性,堅持下屬人員必須很好地理解生產(chǎn)指令,迅速、準確、完整地執(zhí)行。當遇到小問題時,賈旺喜歡放手交給下屬去處理。當問題嚴重時,他則委派幾個得力的下屬去解決。通常他只是大致規(guī)定下屬人員的工作范圍和完成期限,他認為這樣才能發(fā)揮員工的積極性,獲得更好的合作。賈旺認為對下屬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是經(jīng)理的行為方式,親密關系只會松懈紀律。他不主張公開批評或表揚員工,相信每個員工都心中有數(shù)。賈旺認為他的上司對他們現(xiàn)在的工作非常滿意。賈旺說在管理中的問題是下級不愿意承擔責任。他認為,他的下屬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他們盡力去做的話。他還表示不理解他的下屬如何能與前任——一個沒有多少能力的經(jīng)理相處。
二、 李東生。李東生認為應該尊重每一位員工。他同意管理者有義務和責任去滿足員工需要的看法。他常為下屬員工做一些小事:幫助員工的孩子上重點學校,親自參加員工的婚禮,同員工一起去郊游等。他還為一些員工送展覽會的參觀券,作為對員工工作的肯定。李東生每天都要到工作現(xiàn)場去一趟,與員工們交談,共進午餐。他從不愿意為難別人,他還認為賈旺管理方式過于嚴厲,賈旺的下屬也許不那么滿意,只不過在忍耐。李東生注意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不過他認為大多是由于生產(chǎn)壓力造成的。他想以一個友好、粗線條的管理方式對待員工。他也承認本部門的生產(chǎn)效率不如其他部門,但他相信他的下屬會因他的開明領導而努力地工作。
三、 李邦國。李邦國認為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去做重要的工作,而不能把時間花在與員工握手交談。他相信如果為了將來的提薪與晉職而對員工的工作進行嚴格考核,那么他們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工作,自然地會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主張,一旦給員工分派了工作,就應該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可以取消工作檢查。他相信大多數(shù)員工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好工作。如果說有什么問題的話,那就是本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職責分工不清,有些不屬于他們的任務也安排在他的部門,但他一直沒有提出過異議。他認為這樣做會使其他部門產(chǎn)生反感。他希望主管叫他去辦公室談談工作上的問題。
要求被試人分別以推舉候選人的董事身份參加討論,決定總經(jīng)理的最終人選。
應試者須知:
(一)應試者接到“討論題”后,用5分鐘時間擬寫討論提綱;
(二)按考號順序,每人限3分鐘闡述自己的基本觀點;
(三)依次發(fā)言結束后,應試者用30分鐘時間進行自由交叉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應試者可更改自己原始的觀點,但對新觀點必須明確說明;
(四)辯論結束后,應試者將擬寫的發(fā)言提綱交給主考官,應試者退場。
評分要素及權重:
言談舉止得體(5%);發(fā)言主動、生動(15%);論點準確(15%);綜合分析與論證說理能力(15%);提綱挈領(20%);組織、領導能力(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