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陶冶法的內(nèi)涵
情感陶冶法是指班主任通過自覺地利用環(huán)境、氣氛、作風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對中學生進行潛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靈受到感化,以達到班主任工作目標的方法。
情感陶冶法具有兩個重要特點。其一,它體現(xiàn)了班主任對中學生無私的、真誠的愛以及對中學生的理解、尊重、關懷和信任,在整個中學階段,班主任的這種“愛”、“理解”、“尊重”、“關懷”和“信任”是其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是開啟中學生心扉的鑰匙,也是班主任與中學生心理相容的結合點。其二,陶冶教育法是漸進的,而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它一經(jīng)發(fā)生作用,成為心理定勢穩(wěn)定下來,就不易發(fā)生改變,而成為深刻而持久的人格特征。陶冶教育法把中學生置于一定的活動情境中,這種情境必須具體、生動、形象、直觀,而且要象“磁石”一樣強烈的吸引著中學生。這種情境從表面看是“無求的”、“自發(fā)的”,而實際上是經(jīng)過班主任精心設計安排的,使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地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熏陶,漸漸地達到陶情冶性的目的。
(二)情感陶冶法的方式
情感陶冶法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師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班主任對中學生的愛是完成班主任工作目標的前提和保證。但是師愛比之尋常人之所愛具有顯著的不同。
①師愛是理智與情感的統(tǒng)一,既體現(xiàn)出對中學生的尊重和愛護,也貫穿在對中學生的嚴格要求。這就要求中學班主任在處理班級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在尊重、信任中學生的基礎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而有格,使之不斷進步;另一方面,要嚴而有恒,使中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為教育好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可動搖的信念的決心,只要是合理正當?shù)囊螅蛻撟寣W生堅定不移地去執(zhí)行。
②師愛是公平和客觀的。這就要求班主任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既要愛聽話的、優(yōu)秀的中學生,更要以滿腔熱忱去愛“失群的孤雁”和“丑小鴨”。
③師愛是通過具體的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班主任要注意讓師愛落實到實處,愛到根本上。
2.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班主任藉以教育中學生的不容輕視的有效途徑。因為“對周圍環(huán)境的靈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惡丑行”。校園中社會人文環(huán)境包括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和語言環(huán)境等,這些因素直接作用于中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很強的干擾或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以外顯或內(nèi)隱的行為模式潛在地影響著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其發(fā)揮作用的主要特點如下。
①規(guī)范性。校園文化具有“軟”約束功能,尤其是體現(xiàn)其整體特征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標準,無形中規(guī)范著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起著導向、制約、評價和教育的作用。
②非強制性,校園文化的約束功能通常以內(nèi)隱方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它對中學生的規(guī)范是非強制性的。如校園中的人際關系和物理環(huán)境等對中學生的影響,既不是硬性灌輸,也不靠規(guī)章制度、校紀校規(guī)的強迫約束,而是于潛移默化之中,感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
③持久性,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對于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可塑性很大的中學生,將會產(chǎn)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3.藝術陶冶。藝術包括音樂、美術、舞蹈、雕塑、詩歌、文學、影視等。它來自生活、高于生活,形象概括、寓意深厚,不僅給中學生以美感,而且可以熏陶他們的性情。藝術陶冶既是一種生動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班主任通過帶領中學生參加各種健康、高雅的藝術活動等,可使中學生在身臨其境、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陶冶,養(yǎng)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健康的思想情感、愉快開朗的性格,而且這種教育情真意切、印象深刻,經(jīng)久不衰。
(三)運用情感陶冶法的要求
情感陶冶法因其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等“無言”、“無形”的特點,包含著十分復雜和精微的因素,因而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班主任要提高感召力。情感陶冶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班主任以自己的品德與情感為情境對中學生進行陶冶。在這里,班主任不是通過說理和要求教育學生,而是以自己的高尚情操、人格、對中學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來觸動和感化他們,經(jīng)驗表明:班主任的威望愈高、對中學生的關懷和愛越真摯,他對中學生感召的力量就越大。因此,班主任必須加強品德修養(yǎng)、恪守教師道德、以身作則,使中學生在班主任經(jīng)常、恒定的身教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2.要為中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條件和工具。要有效地陶冶學生、行不言之教,一個班主任應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包括:美觀、樸實、整潔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尊師愛生、民主而有紀律的班風、校風。為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善于按照其工作目標,運用教育藝術與機智,精心設計教育情境對中學生施以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變和消除對中學生可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各種情境,對情境的不良因素要善于控制、引導,提高中學生的識別和抵制能力。
3.要與說服教育相結合。情境教育與說服教育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有效地發(fā)揮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讓情境自發(fā)地影響中學生,班主任需配合以啟發(fā)、說服,引導中學生注意學習與生活情境的美好和溫暖,并習慣和喜愛這種良好的情境,自覺地吸取情境的有益影響,從而在自己的身上培養(yǎng)起相應的良好品德和作風。
情感陶冶法是指班主任通過自覺地利用環(huán)境、氣氛、作風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對中學生進行潛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靈受到感化,以達到班主任工作目標的方法。
情感陶冶法具有兩個重要特點。其一,它體現(xiàn)了班主任對中學生無私的、真誠的愛以及對中學生的理解、尊重、關懷和信任,在整個中學階段,班主任的這種“愛”、“理解”、“尊重”、“關懷”和“信任”是其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是開啟中學生心扉的鑰匙,也是班主任與中學生心理相容的結合點。其二,陶冶教育法是漸進的,而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它一經(jīng)發(fā)生作用,成為心理定勢穩(wěn)定下來,就不易發(fā)生改變,而成為深刻而持久的人格特征。陶冶教育法把中學生置于一定的活動情境中,這種情境必須具體、生動、形象、直觀,而且要象“磁石”一樣強烈的吸引著中學生。這種情境從表面看是“無求的”、“自發(fā)的”,而實際上是經(jīng)過班主任精心設計安排的,使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地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熏陶,漸漸地達到陶情冶性的目的。
(二)情感陶冶法的方式
情感陶冶法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師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班主任對中學生的愛是完成班主任工作目標的前提和保證。但是師愛比之尋常人之所愛具有顯著的不同。
①師愛是理智與情感的統(tǒng)一,既體現(xiàn)出對中學生的尊重和愛護,也貫穿在對中學生的嚴格要求。這就要求中學班主任在處理班級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在尊重、信任中學生的基礎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而有格,使之不斷進步;另一方面,要嚴而有恒,使中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為教育好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可動搖的信念的決心,只要是合理正當?shù)囊螅蛻撟寣W生堅定不移地去執(zhí)行。
②師愛是公平和客觀的。這就要求班主任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既要愛聽話的、優(yōu)秀的中學生,更要以滿腔熱忱去愛“失群的孤雁”和“丑小鴨”。
③師愛是通過具體的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班主任要注意讓師愛落實到實處,愛到根本上。
2.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班主任藉以教育中學生的不容輕視的有效途徑。因為“對周圍環(huán)境的靈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惡丑行”。校園中社會人文環(huán)境包括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和語言環(huán)境等,這些因素直接作用于中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很強的干擾或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以外顯或內(nèi)隱的行為模式潛在地影響著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其發(fā)揮作用的主要特點如下。
①規(guī)范性。校園文化具有“軟”約束功能,尤其是體現(xiàn)其整體特征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標準,無形中規(guī)范著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起著導向、制約、評價和教育的作用。
②非強制性,校園文化的約束功能通常以內(nèi)隱方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它對中學生的規(guī)范是非強制性的。如校園中的人際關系和物理環(huán)境等對中學生的影響,既不是硬性灌輸,也不靠規(guī)章制度、校紀校規(guī)的強迫約束,而是于潛移默化之中,感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
③持久性,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對于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可塑性很大的中學生,將會產(chǎn)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3.藝術陶冶。藝術包括音樂、美術、舞蹈、雕塑、詩歌、文學、影視等。它來自生活、高于生活,形象概括、寓意深厚,不僅給中學生以美感,而且可以熏陶他們的性情。藝術陶冶既是一種生動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班主任通過帶領中學生參加各種健康、高雅的藝術活動等,可使中學生在身臨其境、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陶冶,養(yǎng)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健康的思想情感、愉快開朗的性格,而且這種教育情真意切、印象深刻,經(jīng)久不衰。
(三)運用情感陶冶法的要求
情感陶冶法因其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等“無言”、“無形”的特點,包含著十分復雜和精微的因素,因而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班主任要提高感召力。情感陶冶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班主任以自己的品德與情感為情境對中學生進行陶冶。在這里,班主任不是通過說理和要求教育學生,而是以自己的高尚情操、人格、對中學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來觸動和感化他們,經(jīng)驗表明:班主任的威望愈高、對中學生的關懷和愛越真摯,他對中學生感召的力量就越大。因此,班主任必須加強品德修養(yǎng)、恪守教師道德、以身作則,使中學生在班主任經(jīng)常、恒定的身教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2.要為中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條件和工具。要有效地陶冶學生、行不言之教,一個班主任應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包括:美觀、樸實、整潔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尊師愛生、民主而有紀律的班風、校風。為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善于按照其工作目標,運用教育藝術與機智,精心設計教育情境對中學生施以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變和消除對中學生可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各種情境,對情境的不良因素要善于控制、引導,提高中學生的識別和抵制能力。
3.要與說服教育相結合。情境教育與說服教育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有效地發(fā)揮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讓情境自發(fā)地影響中學生,班主任需配合以啟發(fā)、說服,引導中學生注意學習與生活情境的美好和溫暖,并習慣和喜愛這種良好的情境,自覺地吸取情境的有益影響,從而在自己的身上培養(yǎng)起相應的良好品德和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