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走進課堂,就會直接感知到豐富多樣的教學行為。從理性上把握它,要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的性質。
(1)目的性。教學行為總是受某種教學意圖的支配,并指向特定的對象──學生,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而提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而做演示實驗,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而示范等等。教學行為的目的性根源于教師對國家教育方針、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頒發(fā)的有關教學法規(guī)的理解與把握,根源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本源把握和教師的個人教育信念。它是教學思想觀念的集中表現(xiàn)。
(2)序列性。教學行為總是包含著一定的操作步驟,包含著若干按一定程序予以完成的動作,表現(xiàn)出一定的連續(xù)性、周期性。例如,課堂提問一般包括引入(表示即將提問,使學生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陳述問題、提示與追索答案、評價等基本環(huán)節(jié)。
(3)個體性。任何教學行為都不能脫離活動的主體──教師而存在,必然顯示出教師的某些個體特性。在許多情況下,教學行為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教師或直陳明述,坦誠自然;或幽默機智,旁敲側擊;或情真意切,如春風化雨;或簡明樸實,如清水出芙蓉。當然,也有的教師因循守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教師因其自身素質的不同,對教學過程的理解不一,而形成各自的行為模式、教學風格。
教學行為水準的高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行為的自覺性。雖然教學行為總是受到某種教學意圖的支配,但是,不同的教師有目的地控制的程度不一,意識水平不同。有的深思熟慮,表現(xiàn)出高度的自覺性;有的考慮欠成熟、周密,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有的行為方式與主觀意圖相適應,或基本相符合,整個教學行為序列能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的則不相適應,甚至南轅北轍。
第二,教學行為的熟練性。不同的教師從事某種教學行為序列操作時的熟練程度不同,鞏固情況不一,有的駕馭自如,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有的卻不熟練,生硬地操作,孤立地進行。那種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熟練的(自動化的)行為就是通常所說的教學技能。
第三,教學行為的藝術性。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能夠順應學情,靈活應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僵化機械地進行;能夠充分挖掘教學中的藝術因素,不僅講得明確,而且說得動人;不僅寫得正確,而且書得漂亮;不僅僅是教學時、空、人、物組織合理,而且注重師生雙方的心理協(xié)調、情感溝通、氣氛和諧,達到審美化的教學境界。
目的性、序列性、個體性是教學行為的基本屬性;而自覺行為、熟練行為、藝術行為則是教學行為的高級形態(tài)。
(1)目的性。教學行為總是受某種教學意圖的支配,并指向特定的對象──學生,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而提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而做演示實驗,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而示范等等。教學行為的目的性根源于教師對國家教育方針、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頒發(fā)的有關教學法規(guī)的理解與把握,根源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本源把握和教師的個人教育信念。它是教學思想觀念的集中表現(xiàn)。
(2)序列性。教學行為總是包含著一定的操作步驟,包含著若干按一定程序予以完成的動作,表現(xiàn)出一定的連續(xù)性、周期性。例如,課堂提問一般包括引入(表示即將提問,使學生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陳述問題、提示與追索答案、評價等基本環(huán)節(jié)。
(3)個體性。任何教學行為都不能脫離活動的主體──教師而存在,必然顯示出教師的某些個體特性。在許多情況下,教學行為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教師或直陳明述,坦誠自然;或幽默機智,旁敲側擊;或情真意切,如春風化雨;或簡明樸實,如清水出芙蓉。當然,也有的教師因循守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教師因其自身素質的不同,對教學過程的理解不一,而形成各自的行為模式、教學風格。
教學行為水準的高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行為的自覺性。雖然教學行為總是受到某種教學意圖的支配,但是,不同的教師有目的地控制的程度不一,意識水平不同。有的深思熟慮,表現(xiàn)出高度的自覺性;有的考慮欠成熟、周密,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有的行為方式與主觀意圖相適應,或基本相符合,整個教學行為序列能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的則不相適應,甚至南轅北轍。
第二,教學行為的熟練性。不同的教師從事某種教學行為序列操作時的熟練程度不同,鞏固情況不一,有的駕馭自如,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有的卻不熟練,生硬地操作,孤立地進行。那種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熟練的(自動化的)行為就是通常所說的教學技能。
第三,教學行為的藝術性。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能夠順應學情,靈活應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僵化機械地進行;能夠充分挖掘教學中的藝術因素,不僅講得明確,而且說得動人;不僅寫得正確,而且書得漂亮;不僅僅是教學時、空、人、物組織合理,而且注重師生雙方的心理協(xié)調、情感溝通、氣氛和諧,達到審美化的教學境界。
目的性、序列性、個體性是教學行為的基本屬性;而自覺行為、熟練行為、藝術行為則是教學行為的高級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