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shù)慕巧P系定位要求指導者的內在素養(yǎng)與之相適應。這里強調三點。
(一)積極關懷
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生涯,并從整體上接納教師,真誠實在地幫助教師分擔壓力,解除痛苦,解決困難。
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積極關懷,意味著:第一,善解人意,敏銳地感受和覺察教師的情感、利益與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工作中的困難;第二,把教師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當做自己的事,感人之所感,想人之所想;第三,以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看待教師,相信他們自己有改善和成長的潛力,選擇恰當?shù)年P照方式;第四,不是出于一時的沖動,而是持之以恒地作出努力。
關懷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彼此的分別在于能否顧及教師的獨立意志、人格尊嚴,采取教師能夠接受的方式,真正滿足對方的需要。以取消他人的獨立性來獲得某種心理滿足,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幫助,這在心理咨詢上稱為“關懷強迫癥”。
(二)臨床思維
臨床思維主要是針對情境問題的診斷性思考,能夠敏銳地覺察有關教學理念及教學行為的那些不和諧的“癥狀”,并由表及里地分析“教學疾病”的發(fā)生原因、擴展過程及其“病理”,揭示其癥結所在。
臨床思維離不開學科知識的支撐,但絕不是僅靠邏輯嚴密的學科知識體系所展開的推理過程,而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情境一實用性思維”,一種對情境問題的洞察力。置身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思考,因為現(xiàn)實情境問題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某種書本知識體系原理去分析、解釋,也不可能待系統(tǒng)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獲得足夠的信息后再去分析解決情境問題,而通常是在信息不周全的情況下迅速形成猜想并設法驗證。指導者必須對課堂情境信息進行選擇性編碼,識別教學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相關的背景因素,將各個方面的“癥狀”整合起來思考,有限度地尋找相關理論來解釋,聯(lián)系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等,抓住問題的實質,形成有效的改進教學行動的方案。
(三)真誠表達
不以“骨干”、“專家”自居,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做真實的自己,不特意取悅對方;不因為自我防御而掩飾、修改自己的想法;不掩飾、不回避自己的失誤或短處;不自以為是,聽不進他人的意見。
真誠的表達主要傳達一種“我向信息”:向教師敞開心扉,表達自己觀摩課堂教學的實際感受,并體諒教師所處的情境,傳達與教師共同承擔責任的意愿,要能夠道明白自己關注的教學問題是什么,以及置身課堂情境之中對教學問題的真切感受,不急不躁,隨和,隨煮、隨緣。
對課堂教學問題有發(fā)言權的恐怕還是親身實踐的一線教師。真誠的表達有兩個要點。一是提問,像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那樣,使自以為知者知其不知,使自以為不知者知其所知。不好為人師,而是卷入與教師的對話中,知道自己的“無知”。二是傾聽,專心地與教師同在,簡明扼要地把教師的觀點及對它們的理解復述出來,留意教師話語背后的含義及其感受,要求其作出具體的解釋。傾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表達,它主要通過專注神態(tài)、非言語信息傳達對教師的接納與尊重。
臨床指導的藝術性較強,業(yè)務要求高,指導者要勇于投身實實踐,積累經(jīng)驗。同時,教育學院、進修學校等也可以就臨床指導的理論、思路、策略、方法進行集中培訓。
《課堂教學臨床指導》
(一)積極關懷
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生涯,并從整體上接納教師,真誠實在地幫助教師分擔壓力,解除痛苦,解決困難。
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積極關懷,意味著:第一,善解人意,敏銳地感受和覺察教師的情感、利益與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工作中的困難;第二,把教師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當做自己的事,感人之所感,想人之所想;第三,以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看待教師,相信他們自己有改善和成長的潛力,選擇恰當?shù)年P照方式;第四,不是出于一時的沖動,而是持之以恒地作出努力。
關懷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彼此的分別在于能否顧及教師的獨立意志、人格尊嚴,采取教師能夠接受的方式,真正滿足對方的需要。以取消他人的獨立性來獲得某種心理滿足,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幫助,這在心理咨詢上稱為“關懷強迫癥”。
(二)臨床思維
臨床思維主要是針對情境問題的診斷性思考,能夠敏銳地覺察有關教學理念及教學行為的那些不和諧的“癥狀”,并由表及里地分析“教學疾病”的發(fā)生原因、擴展過程及其“病理”,揭示其癥結所在。
臨床思維離不開學科知識的支撐,但絕不是僅靠邏輯嚴密的學科知識體系所展開的推理過程,而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情境一實用性思維”,一種對情境問題的洞察力。置身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思考,因為現(xiàn)實情境問題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某種書本知識體系原理去分析、解釋,也不可能待系統(tǒng)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獲得足夠的信息后再去分析解決情境問題,而通常是在信息不周全的情況下迅速形成猜想并設法驗證。指導者必須對課堂情境信息進行選擇性編碼,識別教學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相關的背景因素,將各個方面的“癥狀”整合起來思考,有限度地尋找相關理論來解釋,聯(lián)系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等,抓住問題的實質,形成有效的改進教學行動的方案。
(三)真誠表達
不以“骨干”、“專家”自居,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做真實的自己,不特意取悅對方;不因為自我防御而掩飾、修改自己的想法;不掩飾、不回避自己的失誤或短處;不自以為是,聽不進他人的意見。
真誠的表達主要傳達一種“我向信息”:向教師敞開心扉,表達自己觀摩課堂教學的實際感受,并體諒教師所處的情境,傳達與教師共同承擔責任的意愿,要能夠道明白自己關注的教學問題是什么,以及置身課堂情境之中對教學問題的真切感受,不急不躁,隨和,隨煮、隨緣。
對課堂教學問題有發(fā)言權的恐怕還是親身實踐的一線教師。真誠的表達有兩個要點。一是提問,像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那樣,使自以為知者知其不知,使自以為不知者知其所知。不好為人師,而是卷入與教師的對話中,知道自己的“無知”。二是傾聽,專心地與教師同在,簡明扼要地把教師的觀點及對它們的理解復述出來,留意教師話語背后的含義及其感受,要求其作出具體的解釋。傾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表達,它主要通過專注神態(tài)、非言語信息傳達對教師的接納與尊重。
臨床指導的藝術性較強,業(yè)務要求高,指導者要勇于投身實實踐,積累經(jīng)驗。同時,教育學院、進修學校等也可以就臨床指導的理論、思路、策略、方法進行集中培訓。
《課堂教學臨床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