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課堂教學臨床指導:弗蘭德互動分類系統(tǒng)

字號:

A 教師講話
    間接影響
    1.接受感情:以溫和的方式接受,不帶威脅的體諒,感情可以是積極的或消極的,期望或使學生回憶他們自己的感受。
    2.表揚或鼓勵:表揚或鼓勵學生的行為,講緩和氣氛的玩笑,但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包括點頭或發(fā)出“嗯哼”聲及說下去等。
    3.接受或采納學生的意見:肯定學生的意見,在這基礎上適當擴展、發(fā)揮。
    4.提問:提出關于內容或速度方面的問題,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思考。
    直接影響
    5.講授:提供與課程有關的事實、見解,表達自己的想法,作出解釋,或援引權威而非學生的說法。
    6.作出指導:發(fā)出學生能夠遵從的指示、命令或口令,希望學生照辦。
    7.批評學生或為權威辯護:為糾正或改進學生的行為而陳述,大聲斥責某人,解釋自己為什么這樣做,自我炫耀。
    B 學生發(fā)言
    8.學生講話──應答反應:學生對教師的發(fā)言作出應答性反應,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受限制。
    9.學生講話──主動反應:學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內容有可能超出教師限定的范圍。
    C
    10.安靜或混亂:暫時停頓、短期的混亂,觀察者無法理解的傳播。
    弗蘭德分類系統(tǒng)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它主要用來觀察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言語傳播,沒有把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考慮在內,也沒有把學生的作業(yè)、教師的演示、板書等行動方式考慮在內。這一分類系統(tǒng)的基本設想是:課堂上教師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是一致的。它適宜于用來觀察以談話、講授、討論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
    (2)這一系統(tǒng)中有七個類別是專指教師講話,而僅用兩個類別來記錄各種形式的學生談話,忽略了很多信息。但這個系統(tǒng)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師的影響作用。在設計者看來,課堂教學傳播是曲教師導控的。
    (3)這一分類系統(tǒng)重在將師生之間的互相作用行為區(qū)分為主動反應與被動應答。主動反應意味著先作出行動,先帶頭、先開始,先引入前所未聞的思想觀念并發(fā)表白己的意見。被動應答意味著得到啟發(fā)之后采取行動,如反駁、發(fā)揮、對別人的意愿表示同意,甚至順從。對于教師來說,他的主動反應即對學生直接施加影響,控制程度高;他的被動應答即對學生施加間接影響,控制程度低。在直接影響下,學生更多地表現(xiàn)出遵從行為,自由活動相對減少,自己的意愿難以得到滿足;在間接影響下,學生更多地作出主動探索,自由活動相對增加,能夠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正確區(qū)分這兩種反應,是使用這一分類系統(tǒng)來觀察課堂教學的關鍵。
    《課堂教學臨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