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教兒童認識磁鐵的性質(zhì),甲、乙兩位老師的做法不一樣。
甲老師是這樣教的。
把成對的磁棒分傳給各學習小組(每四人一組),每組準備一個封套,內(nèi)裝玻璃、紙片、鐵釘、圓珠筆,等等。各小組進行自由活動。
組織討論:在活動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關磁鐵的情況。教師把學生觀察到的東西歸納成一張表,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圓珠筆能被吸引,另一些則不能?
磁鐵能吸住的 磁鐵不能吸住的
鋼筆 書籍圓珠筆
紙夾 紙片玻璃
鐵釘 衣物
作出結論:被磁鐵吸引住的東西是金屬。
乙老師是這樣教的。
復習討論:自然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東西的特征?
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磁鐵的特性。
板書:“磁鐵能吸引一些東西,但不能吸引另一些東西,能夠被磁鐵吸引的這些東西是金屬?!苯Y合實例講解什么叫“吸引”,舉出金屬的例子。
討論:書能被磁鐵吸引住嗎?為什么?紙夾能被吸引???為什么?將裝有各種東西的封套交給學生,讓學生預測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甲老師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老師舉實例;指導學生觀察、引導概括。這是一種歸納模式。乙老師的教學程序是:提出抽象概念、闡明術語、舉出實例。這就是一種演繹的教學思路。歸納模式強調(diào)學生大膽探索,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概括能力,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活動的機會,但認識有難度,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演繹模式強調(diào)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讓學生理解、同化,高效、省時。但采取這種模式,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學生必須已經(jīng)知道或能夠提出成為大前提的或推理過程的抽象觀念;第二,他們必須能夠觀察,主動思考,把特殊事例同抽象觀念聯(lián)結起來。年齡越小的兒童掌握科學的概念也就越少,宜多采用發(fā)現(xiàn)、探究式的歸納程序教學;隨著年齡的增大,宜較多地采用演繹式的教學思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教學的效率。有時候需要將兩種教學的思路結合起來進行。
《課堂教學臨床指導》
甲老師是這樣教的。
把成對的磁棒分傳給各學習小組(每四人一組),每組準備一個封套,內(nèi)裝玻璃、紙片、鐵釘、圓珠筆,等等。各小組進行自由活動。
組織討論:在活動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關磁鐵的情況。教師把學生觀察到的東西歸納成一張表,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圓珠筆能被吸引,另一些則不能?
磁鐵能吸住的 磁鐵不能吸住的
鋼筆 書籍圓珠筆
紙夾 紙片玻璃
鐵釘 衣物
作出結論:被磁鐵吸引住的東西是金屬。
乙老師是這樣教的。
復習討論:自然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東西的特征?
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磁鐵的特性。
板書:“磁鐵能吸引一些東西,但不能吸引另一些東西,能夠被磁鐵吸引的這些東西是金屬?!苯Y合實例講解什么叫“吸引”,舉出金屬的例子。
討論:書能被磁鐵吸引住嗎?為什么?紙夾能被吸引???為什么?將裝有各種東西的封套交給學生,讓學生預測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甲老師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老師舉實例;指導學生觀察、引導概括。這是一種歸納模式。乙老師的教學程序是:提出抽象概念、闡明術語、舉出實例。這就是一種演繹的教學思路。歸納模式強調(diào)學生大膽探索,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概括能力,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活動的機會,但認識有難度,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演繹模式強調(diào)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讓學生理解、同化,高效、省時。但采取這種模式,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學生必須已經(jīng)知道或能夠提出成為大前提的或推理過程的抽象觀念;第二,他們必須能夠觀察,主動思考,把特殊事例同抽象觀念聯(lián)結起來。年齡越小的兒童掌握科學的概念也就越少,宜多采用發(fā)現(xiàn)、探究式的歸納程序教學;隨著年齡的增大,宜較多地采用演繹式的教學思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教學的效率。有時候需要將兩種教學的思路結合起來進行。
《課堂教學臨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