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外國教育史:杜威關于教育過程的概念

字號:

杜威關于教育過程的概念
    雖然我們生來便是與他人相聯(lián)系的有機體,但我們并不生來便是一個社會的成員。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年輕人接受一個社會特有的傳統(tǒng)、利益和觀念。杜威寫道:
    要學會做人,就得通過平等的交往,發(fā)展出一種社會意識,意識到自已是一個獨特的社會成員,了解和欣賞社會的信仰、期望以及秩序,并且進一步把有機體的能量轉化成人類的資源和價值以做出貢獻。
    要使民主社會能繁榮昌盛并且永久存在,就必須有一種實施和促進民主主義理想的教育。在討論應需什么樣的教育之前,必須對教育的本質作一番研究。
    根據(jù)杜威的觀點,教育是人類社會的自然產物。每個人生來便是個嬰兒。他誕生于“危險的世界”之中。他還未成熟,不能自助,需依靠別人的活動。許多受贍養(yǎng)的和幼弱的生命得以幸存下來,這就證明了其他人或多或少地在關心和照料他們。這是比較成熟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對于年輕人所起的作用。因此,他們“不但聯(lián)合起來對年輕人負起責任,并且組成一種特別的聯(lián)合體,表明他們的興趣在于使自己的行為對那些年輕人的生命和成長發(fā)生效用”。成年人不單要使年輕人在生理上繼續(xù)成長;他們“同樣希望他們的行動能影響尚未成熟的年輕人,使他們學會以某些方式思考、感受、期望,以及形成行為習慣”。此外,年輕人還需要學會“從有關聯(lián)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角度進行判斷,做出決定并進行選擇”。這就是教育──一個社會的文化遺產通過這一社會過程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杜威還提及社會的“后的依賴以及終的力量來源在于個人所受的訓練、性格和智能”。
    教育必須而且目前已在人類社會各團體中得到普及。在世界不同的文化中教育形式及其內容差異很大。無論是在原始文化中還是在一個復雜的工業(yè)化社會中,教育都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大多數(shù)原始文化中,并沒有正規(guī)教育和專門的教育機構。在這些人群中,青少年受他們的父母親以及團體其他成員的教育。雖然教育過程是生活中一個自然部分,但它并不是自動產生的。教育的過程是刻意而審慎的。隨著文明的發(fā)展,“未成熟成員的原有能力和成年人的標準和風俗之間,距離日益擴大。僅僅在體格上的成長,或僅有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已經不足以使這個團體的生活綿延下去。杜威主張“需要做出審慎的努力,進行深思熟慮的工作”。因此,要具備有效地參與成人活動的能力,就必須依靠預先的訓練。這樣,“專門設置的機構即學校,和明確的材料即課程,就籌劃出來了”。而“教授某種事物的任務,就得委托給專門的人才去做了”。這些專門機構,即所謂學校,通常被稱之為“正規(guī)教育”或“有意識的教育”。
    把教育看作文化傳遞的觀點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學校只是眾多傳播文化的社會機構之一。但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倘若沒有學校,一個龐雜的社會的資源及成就的傳遞就無法進行。既然學校是一種社會組織,教育是一種社會過程,學校便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在這種社會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分享人類所繼承下來的財富,以及為了社會目的而運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來?!币虼?,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單是為將來生活所作的一種預備。
    教育,特別是以更審慎的觀點論及的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既然教育規(guī)范著人們獲得共同的社會意識這一過程,而以這種社會意識為基礎調整個人活動是“社會改造的可靠的方法”。學校因此調和著個人的意見和機構的觀念。
    如果不明智地使用這種專門的教育手段,損失將是嚴重的。倘若這種教育手段屈從于某些利益團體的控制,而這些團體的價值觀在任何關鍵的標準上都存在問題的話,那么,這種手段便成為傳遞當前各種偏見、過時的習慣以及錯誤信條的媒介。關鍵的一點并不在于傳遞是否發(fā)生,而是傳遞過程中的質素。學校所提供的文化傳遞、必須是有目的的、有選擇的、明智的。把現(xiàn)存的社會習俗加以凈化和理想化,是學校重要的功能之一。長期以來,杜威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教育,把年輕人培養(yǎng)成完美的、獨立的個體,使之能夠在一個復雜的民主化社會中承擔并實現(xiàn)自己的智慧和道德責任,對于那些直接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說,他們關心的便是教育過程的性質問題。毫無疑問,教師對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傳遞過程了解得越多,便越能有效地展開教育工作。杜威已給教育過程下了一個定義,“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指引后來經驗進程的能力。”從一個人誕生的那一天起,他與周圍的環(huán)境就互相作用,并不斷產生一系列經驗。他開始學習,人類成長始終有一個直接的目的,只要一個活動具有教育作用,它就達到這個目的,即直接轉變經驗的性質。杜威說道:
    嬰兒期、青年期、成人生活,這些不同時期的教育作用處于相同的水平,就是說,在經驗的任何一個階段,真正學到的東西,都能構成這個經驗的價值,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階段生活的主要任務,就是使生活自身可以感覺到的意義更加豐富。
    很明顯,杜威的進步主義教育觀與保守教育的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后者把教育設想成一個使未來適應于過去的過程。
    根據(jù)杜威的觀點,經驗的意義的增長,是與我們對所從事的種種活動的相互關系和連續(xù)性的認識的增長相應的。嬰兒早期階段是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學習。對于方法和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他并沒有進行思考。然而,通過生長、教學或教育能使他認識到過去未曾察覺的某些聯(lián)系,他開始懂得行動時應如何考慮方法與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爱斔仨氉鲞@些事情時,對于他正在做什么,知道得更清楚;他能設想一些結果,不只是讓結果自行發(fā)生?!边@樣,經驗的意義就增加了。
    杜威繼續(xù)說道:“由教育產生的經驗同時亦能增強指導或控制后來經驗的能力?!碧热粢粋€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并能設想某些結果,那么,他更能預料將會發(fā)生的事情;因此,他能預先作準備,以便獲得有益的結果,避免不良的結果。這樣,一種真正有教育作用的經驗便是一種借以開展教學和足以提高能力的經驗。它“一方面與機械的活動不同,另一方面又與任性的活動有別”。一種好的教育應該是一種把教材與獲取知識的方法緊密結合的教育,使學習者“懂得怎樣做事情以及怎樣可能做好”,并且這種教育能使學習者“充分了解現(xiàn)有的條件,因而從對社會的理解中引出理智行為的態(tài)度”。它是一個“處于無目的的教育和‘填鴨’式教育兩者之間的中間體”。只有通過這種明智的為生長而進行的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在智能和道德方面得以成熟。
    《杜威論教育與民主主義》杜祖貽著,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