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效果

字號:

[摘要]教學模式是架設在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一座橋梁。它使理論具體化,教學方式概念化。研究模式的目的就是探索新理念下的小語課堂教學整體優(yōu)化,絕不能單一地使用某一種教學模式,更不能機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活化模式實現(xiàn)佳效果當前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從理論探討到實踐應用都不斷地走向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近兩年來,我們強調(diào)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學習理論,不斷實踐,積累素材,理論提升的方式探索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需要,是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的需要,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教師在不斷探索新理念的教學模式同時,趕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剖析教學模式,感悟教學內(nèi)涵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在教育論的指導下,它有如下特點:①可操作性,也是它的實踐性;②有序性,每個教學步驟的安排有一定的順序;③簡明性,它以簡明的語言概括出來,便于理解和操作;④規(guī)范性,它規(guī)范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避免了隨意性和盲目性。
     當前,課改的熱點與焦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兒童的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教學,以人為本,促進發(fā)展,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由此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教學模式。如“學、導、練”教學模式、“引導——發(fā)現(xiàn)”模式、“以疑導學”式、“自讀——積累”式、“質(zhì)疑——解疑”式、“導練——解讀——評讀——賞讀”教學模式……這些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教學模式都是富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的老師們多年教學實踐與理性思考相結合的結晶。這些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途徑,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目標,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等的參與和發(fā)展機會。研究、掌握、運用這些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探索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zhì)教育。
     二、遵循教育規(guī)律,科學選取模式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長處和優(yōu)越性,也有它的短處和局限性。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蹦呐伦约簶嫿ǖ慕虒W模式再先進、再周全恐怕也難找出一種萬千語文教師都可以套用、照搬的模式。因此,語文教學中絕不能單一地只用一種教學模式,更不能機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種教學模式,而是區(qū)別情況,靈活對待,常教常新。否則,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將會走入新的誤區(qū):“非學生質(zhì)疑不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非自讀自悟不是閱讀教學,非模式不是優(yōu)質(zhì)或佳?!彼裕瑢τ诮虒W模式,我們應奉行“拿來主義”,學習其中所蘊含的那些有普遍意義的教學規(guī)律,并用這些規(guī)律來指導教學。崔巒老師認為,在精讀課一般的教學模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的基礎上,可靈活更新出許多變式:對于景美情深的課文(包括詩歌),可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讀、反復通讀,穿插評讀”的模式教學;對于托物言志的課文,如《白楊》教學的重點是借物喻人的語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體會字里行間背后含著的意思,在讀、思、議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
     三、活化教學模式,實現(xiàn)佳效果運用教學模式,要在“活”字上下功夫。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工作是一種極富個性的工作,教學模式的運用、構建,對不同的教師來說,要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優(yōu)勢,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地活用適合自己教學需要的模式。一位教師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采用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輔之以“導讀法”和“漫談式”的教學模式,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第4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教師將“導讀法”教學模式和“漫談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分三步走:第一步,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段中使你感動的語句,并想一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第二步,圍繞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漫讀:學生1: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中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學生2: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shù)氐霓r(nóng)民。因為讀著這段話,我仿佛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松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思維的交叉互補修正、進行自發(fā)反饋調(diào)整補救。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zhì):假如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讀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懷著無比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