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觀我們竹洞天風景區(qū)。我是導游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我將和大家一起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竹洞天風景區(qū)由竹文化園、民族文化園、休憩園、將帥茶苑、原生毛竹林和水上娛樂區(qū)6個功能區(qū)組成,總面積1000多畝。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竹文化園區(qū)。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從認識竹,種竹,用竹及至升華成文字、繪畫和文藝作品,形成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遺產(chǎn)。這,便是竹文化。我們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是竹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因此,竹文化在我國的文化領域里也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竹文化園面積30多畝,植被覆蓋率90%以上,主要景點有竹文化廣場、將帥樓、板橋畫樓、竹葉碑、竹德亭、竹王、堯王井、南竹北移紀念碑等。
竹文化廣場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竹文化廣場。進入竹文化廣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名貴的觀賞竹種。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龜甲竹。它的桿上一側腫大,而另一側則縮小,而且只有兩棵長在一起的時候才會旺盛,所以我們形象的稱之為“夫妻竹”?,F(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紫竹,也叫墨竹,它可做笛子、簫等吹奏樂器,也可做釣魚桿。墨竹也是國畫師最常畫的竹子品種。這種竹子叫黃桿花哺雞竹,它的特點是桿下部分分布著不規(guī)則的綠色條狀。黃桿京竹周身黃色。這一株是非常稀有的品種,叫做“辣韭矢”,這種竹子葉子從根部就開始生長,而且在節(jié)的部位較腫大。再來看一下姜竹,這種竹子竿矮、葉寬,樣子很象大姜,是北方園林常用的竹子品種。這種竹子是羅漢竹,在桿的下部或中間部分約十公分左右分布著螺旋形狀的腫節(jié)。
大家看這塊碑上刻的文字:江北第一竹。為什么這里有此美譽呢?第一:竹林面積大,有600多畝,特別是江北很難生長的毛竹,有300多畝;第二,竹子品種多,有60多種。
竹文化廣場展示了30多個竹子品種。這種竹子叫金鑲玉竹,又稱金明竹,原產(chǎn)于江蘇連云港花果山,是比較耐寒的竹子品種。大家注意看,這種竹子的竿是黃色的,但它的凹槽部分卻是綠色的,前后在每一竹節(jié)中對稱生長,觀賞價值非常高。與此相反,還有一種竹子,其竹竿為綠色,凹槽為黃色,這種竹子是黃槽剛竹,又稱玉鑲金,也是一種觀賞性的竹子品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邊去觀賞一下。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種竹桿既粗又高的竹子就是毛竹。這是我們這個風景區(qū)主要的竹子品種。毛竹本是南方的竹子品種,為什么在我們這里卻安家落戶了呢?別著急,一會兒,我會給大家揭曉這個答案。毛竹一共有四個品種,我們這個景區(qū)里面就有兩個,分別是綠毛竹和紫毛竹?,F(xiàn)在大家看到的分布最廣的就是綠毛竹。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塊碑石上刻了兩個字:竹緣。它有兩層意思:一、說明大家來到的景區(qū)就是一個竹園;二、說明大家與竹有緣,與我們景區(qū)有緣。而我們今天能在此相聚,不也是一種緣分嗎?
將帥樓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竹樓名為“將帥樓”。關于“將帥”這個名字的由來有這么一個傳說:堯王的部隊在東夷(今日照)屯兵時,有一位元帥和一位將軍長期駐扎于此,當時這里曾是一道地質(zhì)性的大溝,因而也就留下了“將帥溝”的名字。明朝在此建村,命名為將帥溝村,經(jīng)世代繁衍,形成了現(xiàn)在的三個自然村落,名為前將帥村、后將帥村、東將帥村。大家可以跟隨我到將帥樓里面參觀一下,從而更好地了解整個園區(qū)的歷史和文化。
在這邊,描述了竹子一些傳說;這幅圖記載著南竹北移的歷史,這也是為什么南方的竹子在這里安家落戶的來歷;這些圖片記述了各級領導視察竹洞天風景區(qū)的情況。里面陳列了一些竹工藝品,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竹子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與衣食住行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竹樓、桌、椅、床、箱、筐、餐具,到造船、橋、造紙、車等等,用途十分廣泛。
樓上的高風閣是觀竹海、聽竹濤的去處,只是平時一般不對外開放。
走在茂密的竹林里面,仰頭看天,天空便是一個個圓洞,真是別有洞天——這也是我們這個風景區(qū)叫做“竹洞天”的原因之一。
板橋畫樓
接下來,咱們再一起到“板橋畫樓”參觀一下。鄭板橋以畫竹最為有名。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愛竹成癖,須臾不離,“……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他四十年來畫竹詠竹,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畫卷和詩篇,“衙前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愛竹之心,愛民之情融成了一體。竹子歷來是畫家的至愛,這不僅因為其桿挺拔秀麗,葉瀟灑多姿,形千姿百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的品性——外柔內(nèi)鋼、寧折不彎、四季常青、拂云擎日,吸引著畫家們喜歡它,描述它。
竹葉碑
接下來,大家來看一下這塊石碑,初看上去,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竹畫刻成的碑,但大家再仔細看一下,這原來是用一首詩作成的。這種詩叫竹葉詩,這種碑叫做竹葉碑,目前,在中國只有白帝城和西安碑林各有一塊,那么,這應該是第三塊了。
惠風和暢碑
王羲之曾作名篇《蘭亭集序》,流傳至今。這塊“惠風和暢”碑用的就是他的字體?;蒿L和暢四個字在《蘭亭集序》中曾有出現(xiàn),大家也許會問:為什么“和”字旁邊是個“日”字旁呢?這已經(jīng)是一個千古之迷了,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研究一下。
國寶園
熊貓可能是世界上最離不開竹子的動物了。只可惜它們最喜歡吃的箭竹在這里因氣候原因不能生長。幸好這些熊貓不吃竹子,大家請跟這些可愛的“動物們”合個影吧!
這些竹房是供游客住宿用的,同時游客朋友還可在此聊天、下棋,讀書,作畫……門對千棵竹,其樂更無窮。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觀我們竹洞天風景區(qū)。我是導游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我將和大家一起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竹洞天風景區(qū)由竹文化園、民族文化園、休憩園、將帥茶苑、原生毛竹林和水上娛樂區(qū)6個功能區(qū)組成,總面積1000多畝。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竹文化園區(qū)。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從認識竹,種竹,用竹及至升華成文字、繪畫和文藝作品,形成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遺產(chǎn)。這,便是竹文化。我們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是竹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因此,竹文化在我國的文化領域里也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竹文化園面積30多畝,植被覆蓋率90%以上,主要景點有竹文化廣場、將帥樓、板橋畫樓、竹葉碑、竹德亭、竹王、堯王井、南竹北移紀念碑等。
竹文化廣場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竹文化廣場。進入竹文化廣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名貴的觀賞竹種。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龜甲竹。它的桿上一側腫大,而另一側則縮小,而且只有兩棵長在一起的時候才會旺盛,所以我們形象的稱之為“夫妻竹”?,F(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紫竹,也叫墨竹,它可做笛子、簫等吹奏樂器,也可做釣魚桿。墨竹也是國畫師最常畫的竹子品種。這種竹子叫黃桿花哺雞竹,它的特點是桿下部分分布著不規(guī)則的綠色條狀。黃桿京竹周身黃色。這一株是非常稀有的品種,叫做“辣韭矢”,這種竹子葉子從根部就開始生長,而且在節(jié)的部位較腫大。再來看一下姜竹,這種竹子竿矮、葉寬,樣子很象大姜,是北方園林常用的竹子品種。這種竹子是羅漢竹,在桿的下部或中間部分約十公分左右分布著螺旋形狀的腫節(jié)。
大家看這塊碑上刻的文字:江北第一竹。為什么這里有此美譽呢?第一:竹林面積大,有600多畝,特別是江北很難生長的毛竹,有300多畝;第二,竹子品種多,有60多種。
竹文化廣場展示了30多個竹子品種。這種竹子叫金鑲玉竹,又稱金明竹,原產(chǎn)于江蘇連云港花果山,是比較耐寒的竹子品種。大家注意看,這種竹子的竿是黃色的,但它的凹槽部分卻是綠色的,前后在每一竹節(jié)中對稱生長,觀賞價值非常高。與此相反,還有一種竹子,其竹竿為綠色,凹槽為黃色,這種竹子是黃槽剛竹,又稱玉鑲金,也是一種觀賞性的竹子品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邊去觀賞一下。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種竹桿既粗又高的竹子就是毛竹。這是我們這個風景區(qū)主要的竹子品種。毛竹本是南方的竹子品種,為什么在我們這里卻安家落戶了呢?別著急,一會兒,我會給大家揭曉這個答案。毛竹一共有四個品種,我們這個景區(qū)里面就有兩個,分別是綠毛竹和紫毛竹?,F(xiàn)在大家看到的分布最廣的就是綠毛竹。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塊碑石上刻了兩個字:竹緣。它有兩層意思:一、說明大家來到的景區(qū)就是一個竹園;二、說明大家與竹有緣,與我們景區(qū)有緣。而我們今天能在此相聚,不也是一種緣分嗎?
將帥樓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竹樓名為“將帥樓”。關于“將帥”這個名字的由來有這么一個傳說:堯王的部隊在東夷(今日照)屯兵時,有一位元帥和一位將軍長期駐扎于此,當時這里曾是一道地質(zhì)性的大溝,因而也就留下了“將帥溝”的名字。明朝在此建村,命名為將帥溝村,經(jīng)世代繁衍,形成了現(xiàn)在的三個自然村落,名為前將帥村、后將帥村、東將帥村。大家可以跟隨我到將帥樓里面參觀一下,從而更好地了解整個園區(qū)的歷史和文化。
在這邊,描述了竹子一些傳說;這幅圖記載著南竹北移的歷史,這也是為什么南方的竹子在這里安家落戶的來歷;這些圖片記述了各級領導視察竹洞天風景區(qū)的情況。里面陳列了一些竹工藝品,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竹子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與衣食住行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竹樓、桌、椅、床、箱、筐、餐具,到造船、橋、造紙、車等等,用途十分廣泛。
樓上的高風閣是觀竹海、聽竹濤的去處,只是平時一般不對外開放。
走在茂密的竹林里面,仰頭看天,天空便是一個個圓洞,真是別有洞天——這也是我們這個風景區(qū)叫做“竹洞天”的原因之一。
板橋畫樓
接下來,咱們再一起到“板橋畫樓”參觀一下。鄭板橋以畫竹最為有名。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愛竹成癖,須臾不離,“……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他四十年來畫竹詠竹,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畫卷和詩篇,“衙前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愛竹之心,愛民之情融成了一體。竹子歷來是畫家的至愛,這不僅因為其桿挺拔秀麗,葉瀟灑多姿,形千姿百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的品性——外柔內(nèi)鋼、寧折不彎、四季常青、拂云擎日,吸引著畫家們喜歡它,描述它。
竹葉碑
接下來,大家來看一下這塊石碑,初看上去,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竹畫刻成的碑,但大家再仔細看一下,這原來是用一首詩作成的。這種詩叫竹葉詩,這種碑叫做竹葉碑,目前,在中國只有白帝城和西安碑林各有一塊,那么,這應該是第三塊了。
惠風和暢碑
王羲之曾作名篇《蘭亭集序》,流傳至今。這塊“惠風和暢”碑用的就是他的字體?;蒿L和暢四個字在《蘭亭集序》中曾有出現(xiàn),大家也許會問:為什么“和”字旁邊是個“日”字旁呢?這已經(jīng)是一個千古之迷了,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研究一下。
國寶園
熊貓可能是世界上最離不開竹子的動物了。只可惜它們最喜歡吃的箭竹在這里因氣候原因不能生長。幸好這些熊貓不吃竹子,大家請跟這些可愛的“動物們”合個影吧!
這些竹房是供游客住宿用的,同時游客朋友還可在此聊天、下棋,讀書,作畫……門對千棵竹,其樂更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