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間盤鏡下間盤髓核摘除術患者手術前護理體會

字號:

1。 臨床資料:26例中 男性21例 女性5例。年齡在20-48歲,平均年齡34歲。腰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疼常見的重要的原因,是致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腰椎疾病之一。在椎間隙無明顯狹窄的情況下,突出的椎間盤將神經根向后頂起,使得神經根的上下產生一定的張力,從而導致神經根的病變,引起疼痛。突出越大,張力就越大,疼痛也就越重。而在經皮間盤鏡下間盤髓核摘除術后病人的神經根性疼痛也就會明顯得到緩解。
    2。 經皮間盤鏡下間盤髓核摘除術手術方式,一般采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麻醉滿意后,患者去患側病變部插頭間隙插入導針,攝定位像后插入導管,安裝電源及接線人頭,自椎板間隙進入,小心拔開硬膜及神經根,用尖刀切除間盤,并松解及側隱窩,拔出導管,縫合管口,術畢。
    3。 術前護理
    3。1 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突然的創(chuàng)傷而致心理失去平衡,加之病人在清醒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并且表現(xiàn)出緊張,焦慮,祈求手術成功,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醫(yī)護人員的身上,因此,護士術前要與病人及家屬多交流,淺顯易懂的紹此類手術的特點及優(yōu)越性,認真傾聽病人的陳述,了解病人的要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 ,幫助病人克服恐懼思想,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幫助病人度過手術前焦慮期。
    3。2 常規(guī)護理:協(xié)助病人在手術前做好各項常規(guī)檢查,如心電圖、胸透、MRI檢查、生化全項、血常規(guī)等及時留取化驗標本。
    3。3 指導病人加強營養(yǎng),提高機體免疫力,保持大便通暢。
    3。4 術前1天的護理:手術前1天,為病人更換干凈的手術衣,根據(jù)醫(yī)囑做普魯卡因、鏈霉素和青霉素皮試,手術區(qū)備皮、初前消毒、術前禁食水6-8小時,以免術中發(fā)生嘔吐而致誤吸。
    3。5 協(xié)助醫(yī)生做神經系統(tǒng)的檢查,了解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反射,以作為手術后觀察病情變化的依據(jù)。
    4。 術后護理
    4。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術后患者在ICU接受重癥監(jiān)護,監(jiān)測心率,心律、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觀察體溫、神志、尿量的變化。
    4。2觀察傷口,手術后傷口較小,出血少,因此,無須放致引流負壓吸引袋。注意傷口有無滲血或滲液,如傷口已下引流條,滲出較多,應及時更換敷料。觀察傷口周圍有無腫脹。
    4。3術后72小內嚴密觀察雙下肢的感覺運動,深淺反射,及括約肌功能恢復,雙下遠側肌群,如脛前肌、伸拇長肌、屈趾肌群活動情況。疼痛及麻木情況。
    4。4 術后六小時開始進食,24小時后進普食。應多進富有纖維素和高營養(yǎng)的飲食,密切觀察患者二便情況。
    4。5做好皮膚護理,預防褥瘡。定時翻身,翻身時由兩名護士操作,使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轉,防止扭曲,保持床單位平整、干燥。
    4。6 協(xié)助患者做好功能鍛煉?;颊咝g后第二 天可在床上進行主動和被動練習雙下肢運動功能,如屈膝功能、曲髖鍛煉、肢體抬高訓練,限度的恢復肌力,肢體抬高的幅度以病人能忍受疼痛為限。術后3-5天可下床進行功能鍛煉,可主動練習下蹲,站立等運動,并可適當練習腰部活動。
    通過護理術后患者,我認為這種手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手術簡便,脊柱破壞性小,恢復快,臥床時間短,緩解神經根疼痛有立桿見影的效果,會逐漸被病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