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知識:PTC及PTCD治療梗阻性黃疸

字號: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及引流術(ptc及ptcd)
    (一)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
    主要用于梗阻膽道梗阻部位、范圍和原因。
    [禁忌證]
    1.凝血機制有嚴重障礙。
    2.嚴重的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
    3.肝、腎功能很差。
    4.病人年齡過大,全身條件差者應填重。
    [造影前準備]
    1.造影前一日晚清潔灌腸,并給鎮(zhèn)靜劑。
    2.造影前一小時給鎮(zhèn)靜劑,但禁用嗎啡,以免引起俄狄括約肌痙攣而混淆診斷。
    3.造影前腹部透視,觀察肝下有無充氣腸管,以免穿刺時誤傷。
    4.作碘過敏試驗。
    5.作凝血酶原時測定,如延長應給維生素k以糾正。
    6.備穿刺針:5½或6號細長針,或長15cm、外徑0.7mm、內徑0.5mm,針頭斜面30°的穿刺針,配有可曲性很強的鋼針芯,或76-2型塑料外套管穿刺針,長25~28cm,外徑1.3mm、內徑0.9mm。
    [手術步驟]
    1.經腋路肋間穿刺法
    ⑴穿刺進路,一般采用右腋中線8~9肋或9~10肋間隙。有條件時,在x線監(jiān)視下,直接觀察肝臟的變異,調整穿刺點的高低、方向及進針深度。
    ⑵消毒,覆巾,穿刺點局麻。
    ⑶按上述選定的穿刺點進針,水平方向,針尖指向劍突尖。
    ⑷一般進針8~13cm左右,穿及的膽管較粗。當穿刺針刺入膽管時,可有突破感。此時,拔出針芯,換上注射器,一面徐徐退針,一面 抽吸,若抽得膽汁即停止外退,表明針尖已在膽管內。如未抽出膽汁,退針至1/2的針道時,為穿刺失敗,應退針至皮下,稍改變方向再行穿刺。繼續(xù)4~5次,仍未抽得膽汁者應停止操作,以免損傷過多肝組織。
    ⑸也可采用下法,進針至適當深度時,先注入少量造影劑,在x線熒光屏顯示下判斷針頭的位置。如針頭誤入血管內,造影劑將被稀釋而迅速流走;如針頭在肝實質內,造影劑將停留不動;如造影劑進入肝膽管內,則可見造影劑緩慢流向肝門。
    ⑹穿刺成功后,固定針頭,接上帶有塑料管的注射器,抽出部分膽汁,送細菌培養(yǎng);再徐徐注入溫熱的30%~50%泛影葡胺20ml?;颊吒杏X肝區(qū)微脹時,即應停止注射,進行攝片。如膽管高度擴張,可適當增加造影劑劑量。
    ⑺攝片后,盡量吸出混有造影劑的膽汁,以免漏膽。如照片滿意,即可結束檢查。如不滿意,可再次注入造影劑進行攝片。
    2.經腹部穿刺法 穿刺部位選在右側肋緣下,穿刺點在劍突下2cm,腹中線向右2cm處,穿刺點與臺面成40°角,直刺向肝臟。應用的穿刺針以12cm長為宜。本法適用于肝臟腫大的病人。
    3.經腹膜外穿刺法 本法是經肝臟后面*區(qū)進行穿刺。由于該*區(qū)即使在肝臟腫大時仍恒定不變;并且經此穿刺不致損傷重要臟器,亦不致發(fā)生膽汁性腹膜炎或腹腔內出血。造影前先行右側膈神經阻滯術。方法為在右鎖骨上2~3cm胸鎖乳突肌前緣,用2%升高,活動度減低,表明膈神經阻滯有效。
    然后病人取俯臥,于右11肋骨上緣距后正中線6~7cm處行常規(guī)局麻后,用15cm長的穿刺針穿刺肝臟,針頭微指向上內,待刺入10~12cm時,用前述方法退針,抽出膽汁表示穿刺成功[圖1]。
    注射造影劑及攝片步驟同前。
    此進路遠不及經腋路穿刺成功率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