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咨詢活動的目標
咨詢的目標,就是由咨詢者向咨詢對象(通常是個別的)提供心理上的幫助,以使后者克服當前的心理困擾,并提高自身的應付挫折的能力。從前來接受咨詢的學生(以下簡稱來訪學生)的角度看,他尋求咨詢的直接動因,是一段時間以來難以擺脫的心理上的困擾,如與同學的矛盾沖突、因為課上違紀受到批評、考試的壓力、對父母關系不和的煩惱等。他希望通過咨詢恢復情緒上的平衡,或在行動上獲得指導,等等。咨詢的直接目標是使學生解除心理困擾,順利度過當前的危機。
同時,咨詢者還應當牢記,咨詢的根本目標是促進來訪學生的自立自強。如果來訪學生只是解決了暫時問題,卻對咨詢者產生過度的依賴,以后大事小事都動輒尋求咨詢者的幫助,其實是意味著咨詢的失敗。咨詢者不只是要使學生情緒緊張得到緩解,還要讓他了解調整情緒的方法;不應當代替學生做決定,而是要幫助他學會如何做出自己的決定;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做當前的事情,而是幫助他學習如何規(guī)劃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偠灾?,要通過咨詢使學生增長獨立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和自信。
(二)咨詢活動的基本原則
咨詢活動能取得成效,關鍵的因素在于來訪學生對咨詢人員的信任和對咨詢過程的積極參與。要實現(xiàn)咨詢的目標,咨詢者主要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原則。
1.積極關注和信任來訪學生
讓來訪學生感受到咨詢者的關懷和信任,是他愿意繼續(xù)參加咨詢并進而產生積極改變的根本前提。對學生的積極關注,意味著能從整體的人的角度接納來訪學生,承認他不管有什么樣的缺點,仍然是值得尊重和關心的。對每一位來訪學生,都應當同樣保持尊重,給予無條件的關心。一般的教師可能在集體教育的環(huán)境下對學生做種種比較性的評價,如學習成績好壞,是不是守紀律等。咨詢者特別需要注意,不受這些評價的影響以免對某些來訪學生產生成見或排斥。在咨詢者眼中,每一位來訪學生都同樣是遇到困難、需要關心的人。當學生前來尋找咨詢幫助時,往往已經較多地感到其他同學或老師、家長對他的不滿、指責或者歧視,心理上相當自卑。因此,咨詢者給予他的接納和關懷更顯得特別重要。進一步說,咨詢者只有對人性、對人的發(fā)展持樂觀態(tài)度,才可能熱情投入到咨詢活動中去,并把這種信任傳達給來訪學生,激發(fā)他積極成長的自信與愿望。實際上,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心理困擾,多數都是不良的人際環(huán)境作用的產物,而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克服障礙、力求完善發(fā)展的愿望與潛能,只要獲得積極引導,來訪學生是完全可能度過危機健康成長的,咨詢者對此應有充分的信心。
2.充分支持和鼓勵來訪學生
咨詢者要切實地、敏銳地從來訪學生身上發(fā)掘積極的、值得肯定的、有價值的地方,并對學生在咨詢過程中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來訪學生一開始總是感到情緒混亂、沮喪不振,咨詢者不應對此指責教訓,而是要加以切實的安慰支持,激發(fā)他們積極應對的心態(tài)(例如,“我能理解事情給你帶來的煩惱,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能把它處理好”)。支持和鼓勵也并不是說要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要幫助學生更加接受自己,不因為一時的挫折和困擾而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事實上,即使在學生的一些受到指責的行為中,也可能找到積極成分(例如,“用頂撞的口氣和爸爸說話是不合適的,但這件事也說明你能大膽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鼓勵方式也包括引導來訪學生經常評價參加咨詢以來取得的進步,肯定學生本人在其中的主導作用,強化他的成功感,提高自信心。
3.注重來訪學生的主動參與
學生對咨詢過程的主動參與是咨詢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首先,學生應當是自愿前來尋求咨詢幫助者,強制性地要求學生接受咨詢,是很難取得效果的。當然,小學生也可能常常在其他老師和家長的建議或要求下前來接受咨詢,這時候咨詢者更需要特別注意保護來訪學生的自尊心,深入了解他真正感到困擾不安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咨詢者希望真誠幫助他的態(tài)度,而產生接受咨詢的內在愿望。其次,在整個咨詢過程中,咨詢者都應當把學生置于主體的位置,幫助他自己判斷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而避免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給學生,單方面給學生指令,等等。再次,在學生提出中斷咨詢時,即使咨詢者認為還有必要繼續(xù),也不宜強行要求,而應當冷靜分析學生希望中斷咨詢的原因,以平等建議的方式提出自己認為應當繼續(xù)咨詢活動的理由,或推薦其他的咨詢者,后讓學生自己做出決定。
4.嚴格為來訪學生保密
保密是來訪學生對咨詢和咨詢者產生信任的基礎。來訪學生在咨詢中談論到的個人問題和看法,不經過本人同意,咨詢者不應當透露和擴散給任何其他人。咨詢者還可能對來訪學生的個人資料和咨詢詳情加以記錄并建立檔案,這更是不允許除有關的咨詢工作者以外的任何人查閱的。來訪學生常常會擔心咨詢者會不會把自己談到的情況和想法告訴其他人,尤其是轉告班主任或科任老師或是家長,咨詢者應當以適當的方式向學生解釋與保證咨詢的保密性。當然,咨詢者確信學生處于比較危險緊急的狀況、需要家長或其他老師等參加干預時(如出現(xiàn)傷人或自殺企圖、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意念),則是例外的情況,但即使如此,也應該盡可能先向來訪學生進行解釋、說明。
咨詢的目標,就是由咨詢者向咨詢對象(通常是個別的)提供心理上的幫助,以使后者克服當前的心理困擾,并提高自身的應付挫折的能力。從前來接受咨詢的學生(以下簡稱來訪學生)的角度看,他尋求咨詢的直接動因,是一段時間以來難以擺脫的心理上的困擾,如與同學的矛盾沖突、因為課上違紀受到批評、考試的壓力、對父母關系不和的煩惱等。他希望通過咨詢恢復情緒上的平衡,或在行動上獲得指導,等等。咨詢的直接目標是使學生解除心理困擾,順利度過當前的危機。
同時,咨詢者還應當牢記,咨詢的根本目標是促進來訪學生的自立自強。如果來訪學生只是解決了暫時問題,卻對咨詢者產生過度的依賴,以后大事小事都動輒尋求咨詢者的幫助,其實是意味著咨詢的失敗。咨詢者不只是要使學生情緒緊張得到緩解,還要讓他了解調整情緒的方法;不應當代替學生做決定,而是要幫助他學會如何做出自己的決定;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做當前的事情,而是幫助他學習如何規(guī)劃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偠灾?,要通過咨詢使學生增長獨立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和自信。
(二)咨詢活動的基本原則
咨詢活動能取得成效,關鍵的因素在于來訪學生對咨詢人員的信任和對咨詢過程的積極參與。要實現(xiàn)咨詢的目標,咨詢者主要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原則。
1.積極關注和信任來訪學生
讓來訪學生感受到咨詢者的關懷和信任,是他愿意繼續(xù)參加咨詢并進而產生積極改變的根本前提。對學生的積極關注,意味著能從整體的人的角度接納來訪學生,承認他不管有什么樣的缺點,仍然是值得尊重和關心的。對每一位來訪學生,都應當同樣保持尊重,給予無條件的關心。一般的教師可能在集體教育的環(huán)境下對學生做種種比較性的評價,如學習成績好壞,是不是守紀律等。咨詢者特別需要注意,不受這些評價的影響以免對某些來訪學生產生成見或排斥。在咨詢者眼中,每一位來訪學生都同樣是遇到困難、需要關心的人。當學生前來尋找咨詢幫助時,往往已經較多地感到其他同學或老師、家長對他的不滿、指責或者歧視,心理上相當自卑。因此,咨詢者給予他的接納和關懷更顯得特別重要。進一步說,咨詢者只有對人性、對人的發(fā)展持樂觀態(tài)度,才可能熱情投入到咨詢活動中去,并把這種信任傳達給來訪學生,激發(fā)他積極成長的自信與愿望。實際上,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心理困擾,多數都是不良的人際環(huán)境作用的產物,而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克服障礙、力求完善發(fā)展的愿望與潛能,只要獲得積極引導,來訪學生是完全可能度過危機健康成長的,咨詢者對此應有充分的信心。
2.充分支持和鼓勵來訪學生
咨詢者要切實地、敏銳地從來訪學生身上發(fā)掘積極的、值得肯定的、有價值的地方,并對學生在咨詢過程中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來訪學生一開始總是感到情緒混亂、沮喪不振,咨詢者不應對此指責教訓,而是要加以切實的安慰支持,激發(fā)他們積極應對的心態(tài)(例如,“我能理解事情給你帶來的煩惱,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能把它處理好”)。支持和鼓勵也并不是說要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要幫助學生更加接受自己,不因為一時的挫折和困擾而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事實上,即使在學生的一些受到指責的行為中,也可能找到積極成分(例如,“用頂撞的口氣和爸爸說話是不合適的,但這件事也說明你能大膽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鼓勵方式也包括引導來訪學生經常評價參加咨詢以來取得的進步,肯定學生本人在其中的主導作用,強化他的成功感,提高自信心。
3.注重來訪學生的主動參與
學生對咨詢過程的主動參與是咨詢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首先,學生應當是自愿前來尋求咨詢幫助者,強制性地要求學生接受咨詢,是很難取得效果的。當然,小學生也可能常常在其他老師和家長的建議或要求下前來接受咨詢,這時候咨詢者更需要特別注意保護來訪學生的自尊心,深入了解他真正感到困擾不安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咨詢者希望真誠幫助他的態(tài)度,而產生接受咨詢的內在愿望。其次,在整個咨詢過程中,咨詢者都應當把學生置于主體的位置,幫助他自己判斷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而避免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給學生,單方面給學生指令,等等。再次,在學生提出中斷咨詢時,即使咨詢者認為還有必要繼續(xù),也不宜強行要求,而應當冷靜分析學生希望中斷咨詢的原因,以平等建議的方式提出自己認為應當繼續(xù)咨詢活動的理由,或推薦其他的咨詢者,后讓學生自己做出決定。
4.嚴格為來訪學生保密
保密是來訪學生對咨詢和咨詢者產生信任的基礎。來訪學生在咨詢中談論到的個人問題和看法,不經過本人同意,咨詢者不應當透露和擴散給任何其他人。咨詢者還可能對來訪學生的個人資料和咨詢詳情加以記錄并建立檔案,這更是不允許除有關的咨詢工作者以外的任何人查閱的。來訪學生常常會擔心咨詢者會不會把自己談到的情況和想法告訴其他人,尤其是轉告班主任或科任老師或是家長,咨詢者應當以適當的方式向學生解釋與保證咨詢的保密性。當然,咨詢者確信學生處于比較危險緊急的狀況、需要家長或其他老師等參加干預時(如出現(xiàn)傷人或自殺企圖、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意念),則是例外的情況,但即使如此,也應該盡可能先向來訪學生進行解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