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要旨】
著作權人的各項權利依法受保護,但是著作權人在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的同時,其自身也應當遵守法律規(guī)定。本案中的著作權人將專有出版權重復授予他人,其行為侵犯了受讓人的合法權利,著作權人為此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善意第三人的行為則不構成共同侵權。同時,本案在認定專有出版權轉讓效力時,還涉及行政許可與民事權利轉讓是否存在沖突的問題。
【案情簡介】
2001年9月1日,原告王×民、王×與被告李×琪簽訂《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一份,協(xié)議約定:李×琪授予王×民與王×在合同有效期內五年,在全國區(qū)域內出版發(fā)行《漢字密碼--中國人的造字故事》一書的國際32K形式版本,并享有該著作的中文簡體專有使用權;在有效期內,李×琪保證王×民與王×享有,不得另行轉讓給第三方;李×琪應于2001年9月1日交付書稿授權書及打印稿、文字盤,王×民與王×以人民幣10萬元一次性買斷付清。同年9月4日,李×琪簽署授權書,授權王×民全權出版發(fā)行《漢字密碼--中國人的造字故事》一書,并收到轉讓金人民幣10萬元。
2001年10月5日,被告李×琪與上海學林出版社之間簽訂一份《圖書出版合同》,約定李×琪將《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授予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3月、9月,《漢字密碼》(上、下)一書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兩次印刷的印數分別為8,000冊與3,000冊,定價為每冊人民幣58元。同年10月31日,王×民與王×共同致函上海學林出版社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行為已侵犯了兩人的合法權利。隨后,原告王×民訴稱被告李×琪與被告上海學林出版社共同侵犯其專有出版權,考|試/大并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王×經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并作出放棄實體權利的表示,本案未將其列為原告。
【審判結論】
一審判決:
一、被告李×琪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王×民賠償損失人民幣65,000元;
二、原告王×民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二審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意見】
一、本案著作權人可根據合同將圖書的專有出版權轉讓給自然人。
王×民、王×與李×琪簽訂的《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約定,李×琪授予王×民與王×在合同有效期五年內,在全國區(qū)域內出版發(fā)行《漢字密碼》的國際32K形式版本,并享有該著作的中文簡體專有使用權。依照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協(xié)議應當屬于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通過上述協(xié)議約定,李×琪將《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由王×民與王×在一定范圍內有期限地享有。雖然國務院頒布的《出版管理條例》第九條、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圖書等出版物應由出版單位出版,未經批準,擅自從事出版物的出版的,應當根據情節(jié)追究相應的行政或刑事責任。但本案合議庭審理認為,《出版管理條例》作為行政法規(guī),考|試/大其約束的是出版物的出版行為,也就是說,出版物必須由經過合法批準設立的出版單位出版,擅自從事出版物的出版行為屬于違法行為。然而,李×琪協(xié)議轉讓的標的物是一項民事權利,被許可方取得該項權利后并不表明其必將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出版行為,他也可以通過與出版單位簽訂出版合同等途徑實現該項權利。因此,王×民與王×依據合同取得的出版發(fā)行權并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且簽訂該份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王×民、王×與李×琪之間簽訂的《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上海學林出版社認為王×民、王×與李×琪簽訂的《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的主張不能成立。原告王×民據此取得《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
二、本案著作權人李×琪授權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行為構成侵權
本案著作權人李×琪以協(xié)議轉讓的方式將《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授予王×民與王×享有。雙方在協(xié)議中約定,在協(xié)議約定的有效期內,王×民與王×享有該項權利。因此,《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應當僅由王×民與王×行使,原著作權人,未經王×民與王×許可再次轉讓出版發(fā)行權,考|試/大侵犯了兩人的合法權利。在本案中,李×琪以著作權人的名義與上海學林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的行為,并未經過王×民與王×的許可,故李×琪的行為侵犯了王×民與王×的合法權益。
三、上海學林出版社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李×琪與上海學林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時,李×琪系以著作權人的身份簽約,上海學林出版社經著作權人授予專有出版權后出版圖書,符合出版行業(yè)的一般慣例與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而且,王×民與王×是在上海學林出版社兩次出版印刷《漢字密碼》一書之后,才致函上海學林出版社主張權利。故上海學林出版社在出版《漢字密碼》一書時并不知道李×琪已將出版發(fā)行權許可給王×民與王×享有,社會上也無相同的《漢字密碼》出版物,故其主觀上并無過錯。從另一方面而言,由于王×民與王×是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從著作權人處繼受取得專有出版權,而上海學林出版社的出版行為也是源于著作權人的授權,因此本案訴爭是由著作權人李×琪重復授予他人專有出版權引起的,其過錯在于李×琪,與上海學林出版社無關。因此,上海學林出版社與李×琪之間并不存在共同的侵權故意,兩方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上海學林出版社無需對李×琪的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四、李×琪作為著作權人重復授予他人“專有出版權”的行為既構成違約也構成侵權
李×琪作為著作權人重復授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行為既違反了其與王×民、王×之間的協(xié)議約定,也侵犯了王×民與王×應當享有的合法權利,故李×琪的行為既構成違約,也構成侵權。當上述兩種責任競合時,原告可以擇其一?,F原告選擇的是侵權之訴,本院認為可予準許。
著作權人的各項權利依法受保護,但是著作權人在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的同時,其自身也應當遵守法律規(guī)定。本案中的著作權人將專有出版權重復授予他人,其行為侵犯了受讓人的合法權利,著作權人為此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善意第三人的行為則不構成共同侵權。同時,本案在認定專有出版權轉讓效力時,還涉及行政許可與民事權利轉讓是否存在沖突的問題。
【案情簡介】
2001年9月1日,原告王×民、王×與被告李×琪簽訂《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一份,協(xié)議約定:李×琪授予王×民與王×在合同有效期內五年,在全國區(qū)域內出版發(fā)行《漢字密碼--中國人的造字故事》一書的國際32K形式版本,并享有該著作的中文簡體專有使用權;在有效期內,李×琪保證王×民與王×享有,不得另行轉讓給第三方;李×琪應于2001年9月1日交付書稿授權書及打印稿、文字盤,王×民與王×以人民幣10萬元一次性買斷付清。同年9月4日,李×琪簽署授權書,授權王×民全權出版發(fā)行《漢字密碼--中國人的造字故事》一書,并收到轉讓金人民幣10萬元。
2001年10月5日,被告李×琪與上海學林出版社之間簽訂一份《圖書出版合同》,約定李×琪將《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授予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3月、9月,《漢字密碼》(上、下)一書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兩次印刷的印數分別為8,000冊與3,000冊,定價為每冊人民幣58元。同年10月31日,王×民與王×共同致函上海學林出版社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行為已侵犯了兩人的合法權利。隨后,原告王×民訴稱被告李×琪與被告上海學林出版社共同侵犯其專有出版權,考|試/大并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王×經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并作出放棄實體權利的表示,本案未將其列為原告。
【審判結論】
一審判決:
一、被告李×琪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王×民賠償損失人民幣65,000元;
二、原告王×民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二審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意見】
一、本案著作權人可根據合同將圖書的專有出版權轉讓給自然人。
王×民、王×與李×琪簽訂的《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約定,李×琪授予王×民與王×在合同有效期五年內,在全國區(qū)域內出版發(fā)行《漢字密碼》的國際32K形式版本,并享有該著作的中文簡體專有使用權。依照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協(xié)議應當屬于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通過上述協(xié)議約定,李×琪將《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由王×民與王×在一定范圍內有期限地享有。雖然國務院頒布的《出版管理條例》第九條、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圖書等出版物應由出版單位出版,未經批準,擅自從事出版物的出版的,應當根據情節(jié)追究相應的行政或刑事責任。但本案合議庭審理認為,《出版管理條例》作為行政法規(guī),考|試/大其約束的是出版物的出版行為,也就是說,出版物必須由經過合法批準設立的出版單位出版,擅自從事出版物的出版行為屬于違法行為。然而,李×琪協(xié)議轉讓的標的物是一項民事權利,被許可方取得該項權利后并不表明其必將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出版行為,他也可以通過與出版單位簽訂出版合同等途徑實現該項權利。因此,王×民與王×依據合同取得的出版發(fā)行權并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且簽訂該份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王×民、王×與李×琪之間簽訂的《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上海學林出版社認為王×民、王×與李×琪簽訂的《關于合作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協(xié)議書》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的主張不能成立。原告王×民據此取得《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
二、本案著作權人李×琪授權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漢字密碼》一書的行為構成侵權
本案著作權人李×琪以協(xié)議轉讓的方式將《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授予王×民與王×享有。雙方在協(xié)議中約定,在協(xié)議約定的有效期內,王×民與王×享有該項權利。因此,《漢字密碼》一書的專有出版權應當僅由王×民與王×行使,原著作權人,未經王×民與王×許可再次轉讓出版發(fā)行權,考|試/大侵犯了兩人的合法權利。在本案中,李×琪以著作權人的名義與上海學林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的行為,并未經過王×民與王×的許可,故李×琪的行為侵犯了王×民與王×的合法權益。
三、上海學林出版社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李×琪與上海學林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時,李×琪系以著作權人的身份簽約,上海學林出版社經著作權人授予專有出版權后出版圖書,符合出版行業(yè)的一般慣例與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而且,王×民與王×是在上海學林出版社兩次出版印刷《漢字密碼》一書之后,才致函上海學林出版社主張權利。故上海學林出版社在出版《漢字密碼》一書時并不知道李×琪已將出版發(fā)行權許可給王×民與王×享有,社會上也無相同的《漢字密碼》出版物,故其主觀上并無過錯。從另一方面而言,由于王×民與王×是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從著作權人處繼受取得專有出版權,而上海學林出版社的出版行為也是源于著作權人的授權,因此本案訴爭是由著作權人李×琪重復授予他人專有出版權引起的,其過錯在于李×琪,與上海學林出版社無關。因此,上海學林出版社與李×琪之間并不存在共同的侵權故意,兩方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上海學林出版社無需對李×琪的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四、李×琪作為著作權人重復授予他人“專有出版權”的行為既構成違約也構成侵權
李×琪作為著作權人重復授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行為既違反了其與王×民、王×之間的協(xié)議約定,也侵犯了王×民與王×應當享有的合法權利,故李×琪的行為既構成違約,也構成侵權。當上述兩種責任競合時,原告可以擇其一?,F原告選擇的是侵權之訴,本院認為可予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