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釋:導(dǎo)致天下太平安寧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養(yǎng)。
27、人才衰靡方當(dāng)慮,士氣崢嶸莫可非。 (宋•陸游)
釋: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憂慮的,人們士氣崢嶸就不能夠責(zé)怪、反對。
28、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終身之計,莫若樹人。 (管仲)
釋:一年的計劃,沒有比上種糧食重要的;十年的計劃,沒有比種樹木重要的;終身長久的計劃,沒有比培養(yǎng)人更重要的。
29、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
釋:試驗玉的真假,要燒滿三日才知;辨別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長七年才能分清。
30、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三國•曹植)
釋:慈祥的父親也不能愛護沒有好處的兒子,仁義的國君也不能白養(yǎng)著沒有用處的大臣。
釋:導(dǎo)致天下太平安寧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養(yǎng)。
27、人才衰靡方當(dāng)慮,士氣崢嶸莫可非。 (宋•陸游)
釋: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憂慮的,人們士氣崢嶸就不能夠責(zé)怪、反對。
28、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終身之計,莫若樹人。 (管仲)
釋:一年的計劃,沒有比上種糧食重要的;十年的計劃,沒有比種樹木重要的;終身長久的計劃,沒有比培養(yǎng)人更重要的。
29、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
釋:試驗玉的真假,要燒滿三日才知;辨別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長七年才能分清。
30、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三國•曹植)
釋:慈祥的父親也不能愛護沒有好處的兒子,仁義的國君也不能白養(yǎng)著沒有用處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