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評價材料的觀點
分析評價材料的觀點是在理解語句、提取信息、理清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程度較高的思維活動。觀點總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在材料中表現(xiàn)出來,熔鑄了作者的情感和旨意,觀點是作者對全部材料、事實、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評價,屬于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所以,在分析評價材料觀點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聯(lián)系時代背景
只有了解時代背景才能了解所反映的內容,才能領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才能做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
2.分析文章的體裁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特點,如記敘文是以記敘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通過敘事、記人、狀物、寫景來表達思想感情;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議論來分析事理,闡明觀點和主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構造、功能、關系、成因等進行介紹說明。因此,要根據(jù)不同文體的不同特點來理解、分析材料的觀點。
3.抓住關鍵性句子
一段材料總是由很多句子構成,而這些句子在文中的分量有所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閱讀時就要找出那些在文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句子,只要找對了關鍵性句子,對整段材料理解起來就不難了,這樣也就能領會作者的觀點了。
4.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價
每個人的價值觀念、知識體系、人生經歷各不相同,所以對事物的看法和主張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對材料的觀點分析也會存在差異。但總體上不能偏離太遠,而要根據(jù)材料所給的信息,作出相對客觀、公正的分析和評價。
(三)概括材料的中心內容和思想
申論考試一般給定4 000~9 000字左右的材料,這些材料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兩根主線,體現(xiàn)一個中心思想的。概括內容就是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這就要求有很強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概括的角度要一致。角度有很多,如時間角度、空間角度、人稱角度,對于一個材料,概括的角度卻不止一個,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概括。但無論怎樣選擇角度,一旦角度確定,就應該前后一致,而不能彼此沖突。其次,概括內容要全面。4 000~9 000字的材料,涵蓋很多內容,這就要求閱讀時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而概括中心內容時也要從全文出發(fā),縱觀全文,從而對內容進行全面的概括,而不是僅概括一部分或一段內容,或問題的一個方面。
分析評價材料的觀點是在理解語句、提取信息、理清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程度較高的思維活動。觀點總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在材料中表現(xiàn)出來,熔鑄了作者的情感和旨意,觀點是作者對全部材料、事實、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評價,屬于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所以,在分析評價材料觀點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聯(lián)系時代背景
只有了解時代背景才能了解所反映的內容,才能領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才能做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
2.分析文章的體裁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特點,如記敘文是以記敘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通過敘事、記人、狀物、寫景來表達思想感情;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議論來分析事理,闡明觀點和主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構造、功能、關系、成因等進行介紹說明。因此,要根據(jù)不同文體的不同特點來理解、分析材料的觀點。
3.抓住關鍵性句子
一段材料總是由很多句子構成,而這些句子在文中的分量有所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閱讀時就要找出那些在文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句子,只要找對了關鍵性句子,對整段材料理解起來就不難了,這樣也就能領會作者的觀點了。
4.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價
每個人的價值觀念、知識體系、人生經歷各不相同,所以對事物的看法和主張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對材料的觀點分析也會存在差異。但總體上不能偏離太遠,而要根據(jù)材料所給的信息,作出相對客觀、公正的分析和評價。
(三)概括材料的中心內容和思想
申論考試一般給定4 000~9 000字左右的材料,這些材料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兩根主線,體現(xiàn)一個中心思想的。概括內容就是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這就要求有很強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概括的角度要一致。角度有很多,如時間角度、空間角度、人稱角度,對于一個材料,概括的角度卻不止一個,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概括。但無論怎樣選擇角度,一旦角度確定,就應該前后一致,而不能彼此沖突。其次,概括內容要全面。4 000~9 000字的材料,涵蓋很多內容,這就要求閱讀時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而概括中心內容時也要從全文出發(fā),縱觀全文,從而對內容進行全面的概括,而不是僅概括一部分或一段內容,或問題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