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用法推斷“七看”2

字號:

練一練:
    (2000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故 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
     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
    B. 每 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yīng)節(jié)而舞。
    C. 因 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 及 晉武帝賜見,論邊事,語及平生。
     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答案:A??疾楫愅姆绞健TO(shè)置這道題是為了考查學生對于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為了降低難度,同時也想把考生在中學學過的已有知識與現(xiàn)在面臨的新問題串連起來,在用來比較的8個例句中,有4個例句是從中學課本中選來的。這樣做更便于考查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A項中的兩個“故”字,從詞性來看前者是連詞,后者是副詞;從意義來看前者表示結(jié)果,后者表示特意做某事,理論上的分析解釋不難對兩者加以區(qū)分,但放在句子中卻很容易產(chǎn)生混淆。不過,當我們把兩個 “故”字分別引入各自的上下文,問題就容易解決了。胡質(zhì)的話是說,因為是我的俸祿之余,所以才把它給你作為回家途中生活之用。上下文中否定絹為不義之財,“故”字即承此而表示結(jié)果。后一例出自《信陵君列傳》,說侯生要考驗信陵君,因而特意在市中與朱亥長時間談話,以觀察太子的態(tài)度,“故”在這里只有解釋為“特意”才能與上下文貫通。B項兩個“每”字均為副詞,指“每次、每當”,這從閱讀材料的上下文與《促織》中該例句的上下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而難度不大。如考生一時忘記了《促織》中的上下文,頭腦靈活者也可從該例句的下一分句中所用的“則”字得到啟發(fā),因為例句本身就可以告訴你,它表示的意思是“每次—……就……”的意思。C項中兩個“因”字均為介詞,表示“通過”義。后一例句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一傳世名篇,說廉頗無臉面直接上藺相如門上請罪,只好間接地通過賓客帶著自己前去,因此才能避免場面、氣氛的尷尬。閱讀材料中的“因”字是胡威已經(jīng)離開父親回家,無法當面稟告,只能通過使者傳遞消息給父親,讓他知道此事。兩個“因”字的意思相同。順便說到,“通過”這一詞義也是‘“因”字作為介詞的常見詞義,學生不應(yīng)感到困難。D項中的兩個“及”字也是介詞,表示某一動作涉及到某一處所或范圍。閱讀材料中的“及”字指談話涉及到“平生”,《赤壁之戰(zhàn)》中的“及”字指大火燒起后蔓延到“岸上營落”。“及”字的此類用法也很常見,它由其動詞義虛化而來,與動詞義十分接近,考生不應(yīng)感到陌生。按照題干的要求,這道題的正確選項為A。
    2001年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B)
    A.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B.遣使約降于燕。
     故內(nèi)惑于鄭袖。
    C.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D.五千人因銜枚擊之。
     相如因持璧卻立。
    2002年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
    A.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B.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東道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003年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C)
    A.①為伯父讓之所鞠       
     ②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①以夸諸戎狄,終月而罷    
     ②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C.①咸私哂其矯飾焉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
    D.①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  
     ②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2004年)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C)
    A、郡不加尋察,遂結(jié)竟其罪 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B、嘗哀泣外門,因謝病去 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C 、宜戮訟者,以謝冤魂 非挾太山以超北誨之類也
    D、即刑訟女而祭婦墓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A、遂——于是;連詞。B、因——于是,就;連詞。D、而——而且,并且;連詞。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B)
     A 、 *吏戰(zhàn)其私,然無所惡艾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因至公車輛取,知虜入云中,代郡 D、如丞相、御史,問以虜所入郡吏
    府使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2006(福建)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A.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譏之乎
    2006(廣東)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B)
    A.竟給以他事辭去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B.因訪一元家所在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D.環(huán)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
    (2006安徽)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B)
    A.神農(nóng)為耒耜,以利天下
    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B.李衡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C.家猶國,國猶家,其義一也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D.鄙意曉示家童,未敢間之有識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06遼寧)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A.乃步擔干飯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B.因執(zhí)手涕泣而去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此則京邑之人也
     無以,則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某所,而母立于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