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一)作文與語文素質(zhì)
如果問:語文高考考什么?考語言,考思維,考知識經(jīng)驗,考以語言為工具對知識經(jīng)驗進行思維加工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對學(xué)生語言素質(zhì)、思維素質(zhì)和知識經(jīng)驗的測試。作文試題更是對考生三種語文基本素質(zhì)的綜合測試。文章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修辭是否妥帖,標點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guī)范等,這些都是語言方面的問題。審題能否正確領(lǐng)會題意,觀點是否正確,中心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聯(lián)想和想象是否豐富而合理,推理是否嚴密等,這些都是思維方面的問題。能否有充分而典型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可供選擇,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而富有新意,這又是知識經(jīng)驗方面的問題。
絕大多數(shù)同學(xué)這三種基本素質(zhì)似乎都不差,可是,他們還是怕寫作文,尤其是考試作文。但是高考作文又是“天下第一大題”,60分作文,誰敢不重視?“唉,想說愛你不容易!”
所以,在本書的前面,我想先和同學(xué)們說說——
作文就是真實的“你”
常有同學(xué)跟我說,我寫“隨筆”感覺挺好的,為什么一到寫考試作文,就不會寫了?
是的,隨筆妙在袒露一個真實的自我。心有所動而作,情有所感而發(fā),緣情為文,因思而作,順理成章。沒有枷鎖,沒有敷衍,沒有賣弄,生活的本色反而盡現(xiàn)?!皩憽笔莾A訴、宣泄,“讀”它,也便如交談般親切。
隨筆妙在無往不在,隨處涌現(xiàn)。由于少了題材、主題、體裁、表達等等的束縛,春花秋葉四時更替,煩惱苦悶歡聲笑語,宇宙萬物眾相百態(tài),凡人小事點滴瑣記,無一不可以信手拈來,斐然成篇。寫作的沖動往往來自“剎那”的引發(fā)。因而一篇文章常常是生命個體在特定時刻的“一頁心靈史”。
隨筆妙在“隨便”。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有什么就寫什么,“一顆水落地,任它南北東西流淌而已?!边@種表達的靈活性給了寫作主體的自由性,輕松自然,不畏懼,不厭煩,文思自然如水而流,如泉而涌。青春之血,心靈之火,思維之流,一旦用事先精心編好的竹籃去裝它,它也許早已跑掉、漏掉了。
那么,這說明什么?
第一,“作文是什么?”一篇文章一顆靈魂。“作文”是個性的文字反映,作“文”是生命的活動方式,作文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高考作文就是用你的筆,向閱卷老師展示真實的你,也展示你生命的狀態(tài)。
第二,“作文寫什么?”尋找感動。作文不過是把眼里看到的、心有所動的、腦中想到的寫出來罷了。不要急文章“寫什么”,重要的是“生活中到底發(fā)生了些什么?它們又告訴了你些什么?”
第三,“作文怎么寫?”所有的作文指導(dǎo)都不外乎在兩點上著力:寫什么,怎么寫。前者是內(nèi)容,后者是方法,前者比后者更重要。不講規(guī)矩,沒有方圓;太講規(guī)矩,沒有魯班。作文,作文,文章是做出來的,又不是“做”出來的;文章需要“做”,卻萬萬不可太“做”?!白觥背鰜淼奈恼驴梢允敲利惖模碌?,如塑料花、絹花,卻絕對“做”不出水靈的活花、鮮花。其實作文就是一種心靈的對話活動,你和自我的對話,和天地萬物的對話,和閱卷老師的對話。對話當然也有智慧、有技巧。老師沒有點石成金的本領(lǐng),但是,我也是高考路上的一個思考者,一個跋涉者。請你和我同行。
開拓無限的寫作天地
“說”是另一種“寫”?!吧囝^,生命的武器。”你意識到了嗎?說話也是一種寫,可比“寫”更輕松隨意。即興說,有準備地說;率性說,理性地說;清晰連貫地說,圍繞話題有理有據(jù)有序有重點地說,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有創(chuàng)見地說,創(chuàng)設(shè)情境興致盎然地說……要想“說”,先要“想”,想得好,才能說得好。疏通思路在前,言語外化在后,動口之前,往往動腦動手。而“先想后說——邊想邊說——邊說邊想——說后再想”,寫成文字也就毫不困難??梢?,說話之中巧練文。
“聽”中也寓“寫”。小王說話,思維敏捷談鋒甚健,小李說話,幽默風趣機智穩(wěn)健……對語言的揣摩借鑒,得來全不費工夫。聽“焦點”,評人物事件,學(xué)到了規(guī)范、準確的專題評論語言和高屋建瓴的思想見解。聽“說書”,摹情思物態(tài),學(xué)到了逼真?zhèn)魃?、攝人心魄的口頭語言。聽音樂,想情境,把音樂語言轉(zhuǎn)換成為文字語言,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鍛煉了想象和聯(lián)想……最重要的是,那種充滿著人文關(guān)懷的學(xué)習(xí)氛圍中,自然升華出一種寫作所必需的自主人格、進取心態(tài)和濃郁的文化氣息。
多“讀”才能善“寫”。貧乏,是語文能力的致命傷。讀書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為了“立人”?!白x”使人“硬”了,“厚”了,“高”了,不再有“軟骨病”、“貧血癥”,更不是匍匐在困難腳下的“侏儒”。
閱讀什么?能吸引我們的,使我們情不自禁想讀、想聽、想說、想寫,從中獲得滿足感、解放感、提升感;能點燃我們情思之火的,點燃我們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創(chuàng)造力,從而釋放出感情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力量,釋放出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實現(xiàn)的力量。
怎樣閱讀?讓心靈與思想和大師進行精神的對話、心靈的溝通。讀泰戈爾、紀伯倫、米蘭•昆德拉,也讀魯迅、錢鐘書、沈從文、金庸、王小波……;你愛讀“大江東去”,他愛讀《百年孤獨》。獨立的、有發(fā)現(xiàn)的、有創(chuàng)見的閱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智慧之門,更為寫作鑄造了一顆健全的靈魂。這才是在作文的“形”之上、之外的更重要的東西——一顆高翔的靈魂。而這是開發(fā)不盡、永不枯竭的最重要的寫作資源
(一)作文與語文素質(zhì)
如果問:語文高考考什么?考語言,考思維,考知識經(jīng)驗,考以語言為工具對知識經(jīng)驗進行思維加工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對學(xué)生語言素質(zhì)、思維素質(zhì)和知識經(jīng)驗的測試。作文試題更是對考生三種語文基本素質(zhì)的綜合測試。文章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修辭是否妥帖,標點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guī)范等,這些都是語言方面的問題。審題能否正確領(lǐng)會題意,觀點是否正確,中心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聯(lián)想和想象是否豐富而合理,推理是否嚴密等,這些都是思維方面的問題。能否有充分而典型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可供選擇,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而富有新意,這又是知識經(jīng)驗方面的問題。
絕大多數(shù)同學(xué)這三種基本素質(zhì)似乎都不差,可是,他們還是怕寫作文,尤其是考試作文。但是高考作文又是“天下第一大題”,60分作文,誰敢不重視?“唉,想說愛你不容易!”
所以,在本書的前面,我想先和同學(xué)們說說——
作文就是真實的“你”
常有同學(xué)跟我說,我寫“隨筆”感覺挺好的,為什么一到寫考試作文,就不會寫了?
是的,隨筆妙在袒露一個真實的自我。心有所動而作,情有所感而發(fā),緣情為文,因思而作,順理成章。沒有枷鎖,沒有敷衍,沒有賣弄,生活的本色反而盡現(xiàn)?!皩憽笔莾A訴、宣泄,“讀”它,也便如交談般親切。
隨筆妙在無往不在,隨處涌現(xiàn)。由于少了題材、主題、體裁、表達等等的束縛,春花秋葉四時更替,煩惱苦悶歡聲笑語,宇宙萬物眾相百態(tài),凡人小事點滴瑣記,無一不可以信手拈來,斐然成篇。寫作的沖動往往來自“剎那”的引發(fā)。因而一篇文章常常是生命個體在特定時刻的“一頁心靈史”。
隨筆妙在“隨便”。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有什么就寫什么,“一顆水落地,任它南北東西流淌而已?!边@種表達的靈活性給了寫作主體的自由性,輕松自然,不畏懼,不厭煩,文思自然如水而流,如泉而涌。青春之血,心靈之火,思維之流,一旦用事先精心編好的竹籃去裝它,它也許早已跑掉、漏掉了。
那么,這說明什么?
第一,“作文是什么?”一篇文章一顆靈魂。“作文”是個性的文字反映,作“文”是生命的活動方式,作文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高考作文就是用你的筆,向閱卷老師展示真實的你,也展示你生命的狀態(tài)。
第二,“作文寫什么?”尋找感動。作文不過是把眼里看到的、心有所動的、腦中想到的寫出來罷了。不要急文章“寫什么”,重要的是“生活中到底發(fā)生了些什么?它們又告訴了你些什么?”
第三,“作文怎么寫?”所有的作文指導(dǎo)都不外乎在兩點上著力:寫什么,怎么寫。前者是內(nèi)容,后者是方法,前者比后者更重要。不講規(guī)矩,沒有方圓;太講規(guī)矩,沒有魯班。作文,作文,文章是做出來的,又不是“做”出來的;文章需要“做”,卻萬萬不可太“做”?!白觥背鰜淼奈恼驴梢允敲利惖模碌?,如塑料花、絹花,卻絕對“做”不出水靈的活花、鮮花。其實作文就是一種心靈的對話活動,你和自我的對話,和天地萬物的對話,和閱卷老師的對話。對話當然也有智慧、有技巧。老師沒有點石成金的本領(lǐng),但是,我也是高考路上的一個思考者,一個跋涉者。請你和我同行。
開拓無限的寫作天地
“說”是另一種“寫”?!吧囝^,生命的武器。”你意識到了嗎?說話也是一種寫,可比“寫”更輕松隨意。即興說,有準備地說;率性說,理性地說;清晰連貫地說,圍繞話題有理有據(jù)有序有重點地說,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有創(chuàng)見地說,創(chuàng)設(shè)情境興致盎然地說……要想“說”,先要“想”,想得好,才能說得好。疏通思路在前,言語外化在后,動口之前,往往動腦動手。而“先想后說——邊想邊說——邊說邊想——說后再想”,寫成文字也就毫不困難??梢?,說話之中巧練文。
“聽”中也寓“寫”。小王說話,思維敏捷談鋒甚健,小李說話,幽默風趣機智穩(wěn)健……對語言的揣摩借鑒,得來全不費工夫。聽“焦點”,評人物事件,學(xué)到了規(guī)范、準確的專題評論語言和高屋建瓴的思想見解。聽“說書”,摹情思物態(tài),學(xué)到了逼真?zhèn)魃?、攝人心魄的口頭語言。聽音樂,想情境,把音樂語言轉(zhuǎn)換成為文字語言,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鍛煉了想象和聯(lián)想……最重要的是,那種充滿著人文關(guān)懷的學(xué)習(xí)氛圍中,自然升華出一種寫作所必需的自主人格、進取心態(tài)和濃郁的文化氣息。
多“讀”才能善“寫”。貧乏,是語文能力的致命傷。讀書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為了“立人”?!白x”使人“硬”了,“厚”了,“高”了,不再有“軟骨病”、“貧血癥”,更不是匍匐在困難腳下的“侏儒”。
閱讀什么?能吸引我們的,使我們情不自禁想讀、想聽、想說、想寫,從中獲得滿足感、解放感、提升感;能點燃我們情思之火的,點燃我們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創(chuàng)造力,從而釋放出感情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力量,釋放出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實現(xiàn)的力量。
怎樣閱讀?讓心靈與思想和大師進行精神的對話、心靈的溝通。讀泰戈爾、紀伯倫、米蘭•昆德拉,也讀魯迅、錢鐘書、沈從文、金庸、王小波……;你愛讀“大江東去”,他愛讀《百年孤獨》。獨立的、有發(fā)現(xiàn)的、有創(chuàng)見的閱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智慧之門,更為寫作鑄造了一顆健全的靈魂。這才是在作文的“形”之上、之外的更重要的東西——一顆高翔的靈魂。而這是開發(fā)不盡、永不枯竭的最重要的寫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