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新教案之勸學3

字號:

三、閱讀訓練(附材料,荀子《勸學》全文第四段)
    投影: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①。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飛不完也,所系者然也②。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基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臨百刃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③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④,與之具黑。蘭槐⑤之根是⑥為芷,其漸⑦之⑧滫⑨,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⑩。其質(zhì)非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11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注釋:①苕:蘆葦?shù)乃?。②所系者然也:系的處所使它這樣。③蓬:草名。④涅:黑泥。⑤蘭槐:香草名。⑥是:指示代詞,復指根。⑦漸:侵。⑧之:指芷。⑨滫:臭水。⑩服:佩戴。11游:有目的的旅行。
    [譯文]南方有一種鳥,名叫蒙鳩,用羽毛構筑自己的窩巢,再用毛發(fā)將它紡織起來,系掛在蘆葦?shù)哪蹢l上。一遇風吹,蘆葦?shù)哪蹢l折斷,蒙鳩的窩巢也就掉在地上,結果巢里的鳥蛋北打破,幼鳥被摔死。這并不是蒙鳩的窩巢構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結得東西太脆弱所造成得。西方有一種樹木,名叫射干,樹莖只有四寸長,可它生長在高山上面,就能俯臨萬丈深淵。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得樹莖就能夠長得長些,而是它所生長的地勢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長在麻叢當中,不許要扶植就長得挺直;潔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會邊的跟黑泥一樣黑。香草蘭槐的根叫作芷,芷雖香,如果將它浸泡在臭水當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這并不是芷的本質(zhì)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緣故,因此,君子定居時一定要選擇好地方,外出旅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結伴,這樣就能夠防止自己受邪惡乖僻之人的影響,而逐漸接近“禮”“仁”之道。
    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材料,然后討論,回答此材料論述了什么道理?可以和課文結合起來,進一步了解荀子進步思想。教師注釋疑難詞句后,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看法。
    后明確:論述了環(huán)境能影響人的道理。
    四、小結
    同學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勸學》全文中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論述了環(huán)境能夠影響人的道理。他的這種觀點不僅超越了前人,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鑒作用。我們大家要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分清善惡,選擇環(huán)境,以利于自身發(fā)展。但是,我們還必須有超越荀子的想法和膽量,也就是通過學習,還要改變環(huán)境??傊?,我們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五、布置作業(yè)
    1.結合荀子的《勸學》,寫篇短文,談談學習的重要性。
    2.預習《逍遙游》
    [板書設計]
     提高自己
     學習的意義
     改變自己 道理明白
     學不可以已 學習的作用 彌補不足 具體生動
     (中心論點) 積累 深入淺出
     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 堅持 正反對比 (比喻)
     專心
    [延伸閱讀]
    《勸學》全文。
    本篇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讀后進一步總結荀子超越前人的合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