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新教案之外國散文兩篇1

字號:

外國散文兩篇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2.根據散文的寫作特點,能運用提要和綜述的方法恰當地進行要點概括。
    3.了解托爾斯泰對后世的影響。
    4.鑒賞兩篇散文的藝術技巧。
    教學重點來源:www.examda.com
    1.根據散文的基本特征,運用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進行散文賞析,概括內容要點。
    2.反復朗讀,理清思路,體味兩篇散文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散文內容要點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為突破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概括。
    2.體味飽蘸作者濃烈情感的語言。
    教具準備來源:www.examda.com
    投影儀、有關資料、膠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來源:www.examda.com
    [教學要點]首先,對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為背景知識,以資料形式,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以自讀練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在理清文章思維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對文章內容要點進行正確概括,體味文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鑒賞外國散文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高考# #高一語文新教案之外國散文兩篇1#
    在俄國的一個樹林中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它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更沒有逝者的名字,它“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從不關閉的”,誰都可以踏進他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這個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長方形土丘里包容著一個什么樣的偉大人物?作者稱其為“世間美的墳墓”。(板書標題)
    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鵝黃淺,清風溫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機勃勃,誰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卻對冬天情有獨鐘,請看其美文《冬天之美》。(板書標題)
    二、背景知識(使用投影)
    1.作者簡介來源:www.examda.com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尤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報社編輯。他早期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作與翻譯。歐戰(zhàn)爆發(fā)后,流亡瑞士,從事反戰(zhàn)和平活動。戰(zhàn)后埋頭寫作。曾出訪過蘇聯(lián),與高爾基相識。1933年法西斯上臺,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國國籍,后輾轉流寓巴西,終因對歐洲前途的絕望偕妻自殺。他一生中著有多種名人傳記,突出再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說《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其作品有刻畫中產階級婦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運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及譴責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煩躁的心》。
    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小說家。出身軍官家庭,從小在農村長大。18歲同一男爵結婚。因家庭極不幸福,后來離開丈夫,到巴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愛情、婚姻為主題,探討婦女解放問題后接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40年代所著社會小說《木工小史》《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農生活,具有濃厚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1848年曾熱情投身革命,六月起義失敗后轉向以農村為背景的田園小說創(chuàng)作,《魔沼》《小法岱特》《棄兒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居鄉(xiāng),作品以《祖國的故事》和回憶錄《我的生平史》較為有名。她的創(chuàng)作批判貴族資產者的自私、殘暴、贊美勞動人民的純樸生活和善良情感、謳歌理想的人際關系,風格溫婉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