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通說……說明……”的句式,表述本節(jié)內容要點。
明確:通過游覽大青山下,說明和親政策比戰(zhàn)爭政策總要好得多。
三、概述本文的主體思想
明確:文章以訪古的游蹤為線索,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地理條件、歷史人物、歷史條件以及殘存古跡的記敘、描寫和評論,肯定了抗擊侵略、保衛(wèi)國家的正義行為,強調要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強民族團結,表達了作者關于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思想。
四、小結來
我們在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學習了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概括。概括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無固定方法。在閱讀中,操作上可借助課文有關詞句概括要點也可借助標志語進行課文結構層次概括。但必須明確概括的目的:一是正確理解內容;二是準確表述文章的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om
[延伸閱讀]閱讀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題。
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房子”及下文“代”“無窮”均為地名),遂至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山名)之上。與肥義(人名)謀胡服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同‘舉’)世以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彼旌?BR> 國人皆不欲,公子成稱疾不朝。王使人謂之曰:“家聽于親,國聽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己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明德先論于賤,而從政先信于貴,胡愿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惫映稍侔莼唬骸俺悸勚袊呤ベt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視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人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
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系累(俘虜)吾民,引水圍郭徽社稷之神靈,則郭幾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欲,惡變服之事,而記忘郭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BR> 公子成聽命,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同“召”)騎射焉。
1.選出與例句加點詞用法不同的一項()
例:先君丑之
A.且庸人尚羞之B.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
C.孔子登東山而小魯D.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2.選出與例句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句()
例: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
A.負其強,以空信求璧,秦城恐不可得B.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嘗城
C.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D.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3.下面句子的正確意思是()來源:www.examda.com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己也。
A.現(xiàn)在,我發(fā)出了改穿胡服的命令,可是公叔不服從,我恐怕天下人議論我。
B.現(xiàn)在,我發(fā)出了改穿胡服的命令,可是公叔不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指責你
C.現(xiàn)在,如果我發(fā)出改穿胡服的命令,而公叔不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指責我。
D.現(xiàn)在,如果我發(fā)出改穿胡服的命令,而公叔不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議論你。
4.“今王舍此而襲遠人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本渲型僮譃開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公子成聽命”的原因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 字)
6.聯(lián)系《內蒙訪古》,寫出翦伯贊認為趙武靈王是“大大的英雄”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字)
答案:1.B2.A3.C
4.孰仔細來源:www.examda.com
5.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
6.①筑長城;②敢于發(fā)布“胡服騎射”的命令
明確:通過游覽大青山下,說明和親政策比戰(zhàn)爭政策總要好得多。
三、概述本文的主體思想
明確:文章以訪古的游蹤為線索,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地理條件、歷史人物、歷史條件以及殘存古跡的記敘、描寫和評論,肯定了抗擊侵略、保衛(wèi)國家的正義行為,強調要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強民族團結,表達了作者關于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思想。
四、小結來
我們在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學習了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概括。概括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無固定方法。在閱讀中,操作上可借助課文有關詞句概括要點也可借助標志語進行課文結構層次概括。但必須明確概括的目的:一是正確理解內容;二是準確表述文章的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om
[延伸閱讀]閱讀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題。
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房子”及下文“代”“無窮”均為地名),遂至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山名)之上。與肥義(人名)謀胡服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同‘舉’)世以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彼旌?BR> 國人皆不欲,公子成稱疾不朝。王使人謂之曰:“家聽于親,國聽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己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明德先論于賤,而從政先信于貴,胡愿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惫映稍侔莼唬骸俺悸勚袊呤ベt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視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人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
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系累(俘虜)吾民,引水圍郭徽社稷之神靈,則郭幾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欲,惡變服之事,而記忘郭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BR> 公子成聽命,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同“召”)騎射焉。
1.選出與例句加點詞用法不同的一項()
例:先君丑之
A.且庸人尚羞之B.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
C.孔子登東山而小魯D.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2.選出與例句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句()
例: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
A.負其強,以空信求璧,秦城恐不可得B.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嘗城
C.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D.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3.下面句子的正確意思是()來源:www.examda.com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己也。
A.現(xiàn)在,我發(fā)出了改穿胡服的命令,可是公叔不服從,我恐怕天下人議論我。
B.現(xiàn)在,我發(fā)出了改穿胡服的命令,可是公叔不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指責你
C.現(xiàn)在,如果我發(fā)出改穿胡服的命令,而公叔不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指責我。
D.現(xiàn)在,如果我發(fā)出改穿胡服的命令,而公叔不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議論你。
4.“今王舍此而襲遠人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本渲型僮譃開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公子成聽命”的原因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 字)
6.聯(lián)系《內蒙訪古》,寫出翦伯贊認為趙武靈王是“大大的英雄”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字)
答案:1.B2.A3.C
4.孰仔細來源:www.examda.com
5.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
6.①筑長城;②敢于發(fā)布“胡服騎射”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