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稅法的特點,是指稅法帶共性的特征,這種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限定。首先,稅法的特點應與其他法律部門的特點相區(qū)別,也不應是法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否則即無所謂“稅法的特點”;其次,稅法的特點是稅收上升為法律后的形式特征,應與稅收屬于經濟范疇的形式特征相區(qū)別;再次,稅法的特點是指其一般特征,不是某一歷史時期、某一社會形態(tài)、某一國家稅法的特點。按照這樣的理解,稅法的特點可以概括成如下幾個方面:
1.從立法過程來看,稅法屬于制定法。現代國家的稅法都是經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來的,即稅法是由國家制定而不是認可的,這表明稅法屬于制定法而不是習慣法。盡管從稅收形成的早期歷史來考察,不乏由種種不規(guī)范的繳納形式逐漸演化而成的稅法,但其一開始就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形成的規(guī)則,而不是對人們自覺形成的納稅習慣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認可。因此,我們雖然不能絕對地排除習慣法或司法判例構成稅法淵源的例外,但是從總體上講,稅法是由國家制定而不是認可的。稅法屬于制定法而不屬于習慣法,其第一章稅法基本原理3根本原因在于國家征稅權凌駕于生產資料所有權之上,是對納稅人收入的再分配。稅法屬于侵權規(guī)范。征納雙方在利益上的矛盾與對立是顯而易見的,離開法律約束的納稅習憤并不存在,由納稅習慣演化成習慣法也就成了空談。同時,為確保稅收收入的穩(wěn)定,需要提高其可預測性,這也促使稅收采用制定法的形式。
2.從法律性質看,稅法屬于義務性法規(guī)。義務性法規(guī)是相對授權性法規(guī)而言的,是指直接要求人們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的法規(guī),即直接規(guī)定人們某種義務的法規(guī)。義務性法規(gu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強制性,它所規(guī)定的行為方式明確而肯定,不允許任何個。t機關隨意改變或違反。授權性法規(guī)與義務性法規(guī)的劃分,只是表明其基本傾向,而不九說一部法律的每一規(guī)則都是授權性或義務性的。稅法屬于義務性法規(guī)的道理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從定義推理,稅收是納稅人的經濟利益向國家的無償讓渡。從納稅人的角度看。稅法是以規(guī)定納稅義務為核心構建的,任何人(包括稅務執(zhí)法機關)都不能隨意變更或違反法定納稅義務。同時,稅法的強制性是十分明顯的,在諸法律中,其力度僅次于刑法,這與義務性法規(guī)的特點相一致。
第二,權利義務對等,是一個基本的法律原則。但這是就法律主體的全部權利義務而言的,并不是說某一法律主體在每一具體法律、法規(guī)中的權利義務都是對等的,否則就沒有授權性法規(guī)與義務性法規(guī)之分。從財政的角度看,納稅人從國家的公共支出中得到了許多權利,這些權利是通過其他授權性法規(guī)賦予的。但從稅法的角度看,納稅人則以盡義務為主,所以我們稱稅法為義務性法規(guī),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統(tǒng)一只能從財政的大范圍來考慮。
第三,稅法屬于義務性法規(guī),并不是指稅法沒有規(guī)定納稅人的權利,而是說納稅人的權利是建立在其納稅義務的基礎之上,是從屬性的,并且這些權利從總體上看不是納稅人的實體權利,而是納稅人的程序性權利。例如,納稅人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有依法提請行政訴訟的權利等等。這些權利都是以履行納稅義務為前提派生出來的,從根本上講也是為履行納稅義務服務的。
3.從內容看,稅法具有咎合性。稅法不是單一的法律,而是由實體法、程序法、爭訟法等構成的綜合法律體系,其內容涉及課稅的基本原則、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稅收管理規(guī)則、法律責任、解決稅務爭議的法律規(guī)范等,包括立法、行政執(zhí)法、司法各個方面。其結構大致有:憲法加稅收法典;憲法加稅收基本法加稅收單行法律、法規(guī);憲法加稅收單行法律、法規(guī)等不同的類型。稅法具有綜合性,是保證國家正確行使課稅權力,有效實施稅務管理,確保依法足額取得則以收入,保障納稅人合法權利,建立合作信賴的稅收征納關系的需要,也表明稅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1.從立法過程來看,稅法屬于制定法。現代國家的稅法都是經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來的,即稅法是由國家制定而不是認可的,這表明稅法屬于制定法而不是習慣法。盡管從稅收形成的早期歷史來考察,不乏由種種不規(guī)范的繳納形式逐漸演化而成的稅法,但其一開始就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形成的規(guī)則,而不是對人們自覺形成的納稅習慣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認可。因此,我們雖然不能絕對地排除習慣法或司法判例構成稅法淵源的例外,但是從總體上講,稅法是由國家制定而不是認可的。稅法屬于制定法而不屬于習慣法,其第一章稅法基本原理3根本原因在于國家征稅權凌駕于生產資料所有權之上,是對納稅人收入的再分配。稅法屬于侵權規(guī)范。征納雙方在利益上的矛盾與對立是顯而易見的,離開法律約束的納稅習憤并不存在,由納稅習慣演化成習慣法也就成了空談。同時,為確保稅收收入的穩(wěn)定,需要提高其可預測性,這也促使稅收采用制定法的形式。
2.從法律性質看,稅法屬于義務性法規(guī)。義務性法規(guī)是相對授權性法規(guī)而言的,是指直接要求人們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的法規(guī),即直接規(guī)定人們某種義務的法規(guī)。義務性法規(gu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強制性,它所規(guī)定的行為方式明確而肯定,不允許任何個。t機關隨意改變或違反。授權性法規(guī)與義務性法規(guī)的劃分,只是表明其基本傾向,而不九說一部法律的每一規(guī)則都是授權性或義務性的。稅法屬于義務性法規(guī)的道理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從定義推理,稅收是納稅人的經濟利益向國家的無償讓渡。從納稅人的角度看。稅法是以規(guī)定納稅義務為核心構建的,任何人(包括稅務執(zhí)法機關)都不能隨意變更或違反法定納稅義務。同時,稅法的強制性是十分明顯的,在諸法律中,其力度僅次于刑法,這與義務性法規(guī)的特點相一致。
第二,權利義務對等,是一個基本的法律原則。但這是就法律主體的全部權利義務而言的,并不是說某一法律主體在每一具體法律、法規(guī)中的權利義務都是對等的,否則就沒有授權性法規(guī)與義務性法規(guī)之分。從財政的角度看,納稅人從國家的公共支出中得到了許多權利,這些權利是通過其他授權性法規(guī)賦予的。但從稅法的角度看,納稅人則以盡義務為主,所以我們稱稅法為義務性法規(guī),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統(tǒng)一只能從財政的大范圍來考慮。
第三,稅法屬于義務性法規(guī),并不是指稅法沒有規(guī)定納稅人的權利,而是說納稅人的權利是建立在其納稅義務的基礎之上,是從屬性的,并且這些權利從總體上看不是納稅人的實體權利,而是納稅人的程序性權利。例如,納稅人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有依法提請行政訴訟的權利等等。這些權利都是以履行納稅義務為前提派生出來的,從根本上講也是為履行納稅義務服務的。
3.從內容看,稅法具有咎合性。稅法不是單一的法律,而是由實體法、程序法、爭訟法等構成的綜合法律體系,其內容涉及課稅的基本原則、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稅收管理規(guī)則、法律責任、解決稅務爭議的法律規(guī)范等,包括立法、行政執(zhí)法、司法各個方面。其結構大致有:憲法加稅收法典;憲法加稅收基本法加稅收單行法律、法規(guī);憲法加稅收單行法律、法規(guī)等不同的類型。稅法具有綜合性,是保證國家正確行使課稅權力,有效實施稅務管理,確保依法足額取得則以收入,保障納稅人合法權利,建立合作信賴的稅收征納關系的需要,也表明稅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