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相關法律輔導: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字號: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六項: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qū)別于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并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nèi)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diào)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diào)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愿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愿,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借助于經(jīng)濟優(yōu)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nèi)容為:第一,民法在規(guī)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xiàn)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愿協(xié)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nèi)容為:第一,民法規(guī)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xiàn)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系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于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guī)避法律或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xiàn)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并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nèi)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guī)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fā)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fā)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于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shù)?,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nèi)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