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學(xué)》重點難點——外科感染概述

字號:

一、常見的化膿性致病菌
    致病菌 致病特點 膿液特點
    金黃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鏈球菌
    大腸埃希菌(大腸桿菌)
    變形桿菌
    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
    擬桿菌 主要產(chǎn)生血漿凝固酶
    產(chǎn)生透明質(zhì)酸酶、鏈激酶等
    常為繼發(fā)感染、與厭氧菌合并致病
    混合感染被控制后,引起單純感染
    常為繼發(fā)感染,特別是大面積燒傷
    常與其他需氧菌和厭氧菌合并致病 易局限、膿液稠厚、無臭、黃色
    易擴散、膿液稀薄、量多、淡紅色
    單純感染,膿液無臭;混合感染,膿液稠、惡臭
    膿液有特殊臭味
    膿液淡綠色、有特殊腥臭味
    膿液惡臭,涂片有細菌,但普通細菌培養(yǎng)(一)
    二、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要點
    1、局部癥狀 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淺表軟組織感染,根據(jù)以上癥狀即可確診,而深部組織或體腔內(nèi)感染則需結(jié)合B超、X線、CT、MRI等做出診斷。
    2、全身征象 發(fā)熱、頭痛、腰背痛、精神不振、乏力、納差、出汗、脫水;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核左移;嚴重者可出現(xiàn)意識障礙和感染性休克。
    三、處理原則及護理措施
    1、局部治療及護理 早期可熱敷、理療、中藥外敷、局部制動、抬高患肢,以促進炎癥吸收,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腫脹和疼痛;膿腫形成后行切開引流,膿液送細菌培養(yǎng),日后加強局部換藥。
    2、全身治療及護理 ①支持療法:休息,鎮(zhèn)靜;給予輸液、輸血、清蛋白等;鼓勵多飲水,進食高營養(yǎng)食物。②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③觀察局部癥狀、生命體征、意識、尿量;必要時抽血送細菌培養(yǎng)。④對癥處理,如高熱者給予降溫,并做好其他方面的基礎(chǔ)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