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華人:刻骨銘心曾經的“美國夢”

字號:

“美國夢”曾經是無數(shù)人所追求的人生夢想,至今仍有眾多的人懷揣著“美國夢”來到美國。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嚴重沖擊了美國的世界經濟地位和美國的社會價值觀念。在美國開始向下沉淪之際,美國的學者和媒體開始反思“美國夢”,他們發(fā)現(xiàn)導致美國經濟噩夢的真正社會原因竟然是“美國夢”,而“美國夢”已經從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化身蛻變?yōu)閷ξ镔|主義的追求。
    在美國反思“美國夢”的浪潮中,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約翰·奎爾奇(John Quelch)的觀點具代表性,他在“推銷‘美國夢’如何引致美國經濟危機”(How Marketing The American Dream Caused Our Economic Crisis)一文中寫道,造成房地產泡沫崩潰的核心是一個需求方的問題--一個已經被無數(shù)的政治演說所劫持的“美國夢”的問題:美國不論左翼政客還是右翼政客都鼓勵美國人追求入不敷出式的生活,并制定配套政策使他們能夠這樣做。但幾乎沒有任何政治家有勇氣去呼吁美國人過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
    關于“美國夢”,普利策獎得主,歷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洛斯·亞當斯在二十世紀初的描述是,“美國夢”是“讓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生活的更好,更富裕的夢想,讓每一個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并取得相應成就。這并非僅僅是擁有小汽車和高工資的夢想,而是對于一種社會秩序的夢想,在這里每個男人以及每個女人無論出身或地位如何,都能以自己的天賦能力取得所能達到的高成就,并得到他人的認可?!?BR>    從上世紀美國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以后,美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已占到全美家庭總數(shù)的60%至70%左右,成為美國人津津樂道的“美國夢”范例。
    到了21世紀初,美國人突然發(fā)現(xiàn),在經濟危機中受害深的就是中產階級,中產家庭的年平均收入過去8年下降了2000美元,“美國夢”對于中產階級越來越遙不可及。
    長期以來,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實現(xiàn)“美國夢”的典型標志時,“一對夫婦兩個孩,一幢洋房兩輛車”。如今這種情形依然存在,但隨著房價的上漲,愈來愈多的中產階級家庭只能望房興嘆。政府為使更多的美國人能擁有自己的房子,1977年通過社區(qū)投資法案。當時這一政策保護了少數(shù)族裔購屋貸款上的權益,但到后來,卻成了房貸機構無節(jié)度貸款的護身符,終并導致了2008美國的房貸危機。
    目前,平均的美國家庭債務是平均家庭收入的1.3倍,是20年前的兩倍。美國的家庭儲蓄率接近于零,信用卡債務額一再攀高,消費者信心也隨著401(K)計劃和退休儲蓄而一落千丈。2008年12月份零售銷售額與2007年同比下滑了9.8%,零售總額已連續(xù)下降6個月,是有記錄以來持續(xù)時間長的下滑。美國2008年12月份汽車銷售下降36%,創(chuàng)1992年來差表現(xiàn),2008年全年汽車銷售與2007年同比下降18%,而處于15年來的低水平。2008年12月,美國的失業(yè)率達到7.2%,創(chuàng)16年來新高。
    在美國,“美國夢”如今已被商業(yè)化,民眾首先做消費者其次才是公民。信用卡促銷廣告塞滿了郵箱、靠廣告收入為生的媒體也在煽動消費者去追求名人的生活方式,就連布什總統(tǒng)在911恐怖襲擊之后也號召美國人民通過外出購物來體現(xiàn)自己的愛國主義。
    曾經是無數(shù)人所追求的“美國夢”,在政府和商業(yè)利益集團的推動下,變成了鼓勵民眾的超前消費,對物質和物質享受的過度追求。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如今的“美國夢”實際上已經演變成“小汽車和高工資夢”,而不斷增大的貧富差距、華爾街災難性的崩潰令人想到,未來不會看到希望。
    《歐洲夢》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的觀點則認為,千百萬美國人正在擁抱的并非“美國夢”,而更像是美國白日夢(American daydream)。他認為,真正的“美國夢”源自對上帝的信仰和努力工作的信念,以及對未來的獻身”。他曾寫道,批評者們認為,我們已經變成這樣一種人:肥胖,懶惰,貪圖安逸,花費大量時間企圖發(fā)跡,卻不愿為這樣的生活付出辛勤的代價。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理查德·奧馬拉(Richard O'Mara)通過對美國民眾的實際調查后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普通美國人很少提及“美國夢”這個夢想,且常以諷刺的眼光看待它。他們似乎認為這是一個毫無具體意義的措辭,或是一個早已背叛的理想。
    一位美國普通中產階級成員曾說道:“在這里,人們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屬于自己的家園,積攢足夠的錢就可以送子女們讀大學,并期待下一代繼續(xù)受益于“美國夢”,干的比父母更好,等等?!彼J為這是前幾代人的夢想,人們相信這個夢想,但認為“美國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約翰·奎爾奇認為,美國人需要再上一堂關于“美國夢”的課。憲法賦予的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不是簡簡單單給每個飯鍋里放一個自動下蛋的雞。過去兩個世紀的移民一直以來所信奉的“美國夢”在于設定個人目標并通過個人的誠實努力,用大的雄心和能力去實現(xiàn)目標。太多的美國人已經用物質的獲取來表達“美國夢”的實現(xiàn)。有些人的夢想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養(yǎng)活自己的家人。還有一些人的夢想就是讓他們的孩子獲得盡可能良好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在自己的社區(qū)做個好公民。
    誠然,“美國夢”還沒有消失,它對不少生活水平不高國家的民眾依然有著吸引力。而美國人也還知曉它是什么,以及它曾經是什么。但當我們談起“美國夢”時,是否會真正的問一下自己,你心中的“美國夢”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