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報關員備考精品講義(4)

字號:

第二講海關
    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熟悉的內容:海關的法律體系;海關的權力的內容;海關的管理體制(垂直領導體制、海關設關原則)
    一、我國海關的性質與任務
    (一)性質:
    
    注意:進出境指進出關境
    關境:是世界各國通用的概念,指適用于同一海關法或實行同一關稅制度的領域。
    中國關境:大陸、香港、澳門臺、澎、金、馬(即:臺灣、澎湖、金門、馬祖)
    (二)任務:
    A.監(jiān)管:是基本任務,是海關所有行政執(zhí)法活動的統(tǒng)稱(重點介紹在教材第三章)
    B.征稅:代表國家征收關稅及其他進出口環(huán)節(jié)稅費(重點介紹在教材第五章)
    C.緝私:國家實行聯合緝私、統(tǒng)一處理、綜合治理的緝私體制
    D.統(tǒng)計:海關依法對進出口貨物貿易的統(tǒng)計,是國民經濟統(tǒng)計的組成部分(重點介紹在教材第七章),2005年12月25日公布實施《統(tǒng)計條例》
    
    走私——進出境活動當事人或相關人違反《海關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逃避海關監(jiān)管,偷逃應納稅款,逃避國家有關進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限制進出口或者依法應當繳納稅款的貨物、物品進出境,或者未經海關許可并且未繳應納稅款、交驗有關許可證件,擅自將保稅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以及其他海關監(jiān)管貨物、物品,進境的境外運輸工具在境內銷售的行為來源考試大網。
    走私的目的:逃避監(jiān)管,偷逃關稅,牟取暴利
    走私的危害:擾亂經濟秩序,沖擊民族工業(yè),腐蝕干部群眾,毒化社會風氣,引發(fā)違法犯罪等。
    除海關外,公安、工商、稅務、煙草專賣等部門也有緝私的權力。但必須統(tǒng)一處理。
    二、海關的法律體系
    
    三、海關的權力
    (一) 海關權力的內容
    1、行政審批權:例對轉關運輸申請的審核。對參加報關員資格考試報名資格的審核等
    2、稅費征收權:例.關稅的征收
    3、行政檢查權:表格
    類別
     對象范圍
    (1)檢查權
     見表2-2
    (2)查驗權
     進出境貨物、物品
     必要時,可徑行提取貨樣
    (3)施加封志權
     所有未辦結海關手續(xù),處于海關監(jiān)管狀態(tài)的貨物、物品、運輸工具
    (4)查閱、復制
     進出境人員證件、文件、資料等
    (5)查問
     違法嫌疑人
     調查違法行為
    (6)查詢權
     涉嫌單位、人員在金融機構、郵政企業(yè)的存、匯款
     調查走私案件時,經直屬海關關長或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的批準。
    (7)稽查權
     與進出口貨物直接相關的人、物、資料
     進出口貨物放行之后3年,對保稅貨物、減免稅進口貨物,海關監(jiān)管期限內及其后3年
    檢查權的行使
     授權限制
    進出境運輸工具
     “兩區(qū)”內
     海關有關部門可直接行使
    “兩區(qū)”外
    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
    有藏匿走私嫌疑貨物、物品的場所
     “兩區(qū)”內
     海關有關部門可直接行使
    “兩區(qū)”外
     A.不能對公民住所實施檢查
    B.須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準方可由海關有關部門行使
    走私嫌疑人
     “兩區(qū)”內
     海關有關部門可直接行使
    注:“兩區(qū)”指海關監(jiān)管區(qū)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guī)定地區(qū)
    1、 行政強制權:表格
    表2-3
    類別
     內容
    (1)扣留權
     見表2-4
    (2)滯報、滯納金征收權
     滯報金、滯納金;
    (3)提取貨物變賣,先行變賣權
     超過期限3個月未申報貨物,進口貨物收貨人或所有人聲明放棄貨物,海關有權提取變賣處理;經批準可扣留并提前變賣不宜長期保存貨物;
    (4)強制扣繳,變賣抵繳關稅權
     納稅義務人、擔保人超過規(guī)定期限未繳納稅款,經批準可以強制扣繳或變價抵繳;
    (5)稅收保全
     需進出口貨物納稅義務人提供納稅擔保而不能提供擔保的,經批準可以采取稅收保證金措施;
    (6)抵繳、變價抵繳罰款權
     逾期不履行海關處罰決定又不申請復議或起訴的
    (7)其他,處罰擔保
     有違法嫌疑,但不便扣留的,應提供處罰金額等值擔保;
    (8)其他,稅收擔保
     在規(guī)定納稅期內轉移財產等跡象,應提供應納稅款等值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