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理論輔導:六腑——三焦

字號:

三焦為六腑之一。有些學者認為其在臟腑中,又與五臟沒有直接的陰陽表里聯(lián)系,故又稱之為“孤府”。
    三焦,是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對其所在部位和具體形態(tài),在中醫(yī)學術上頗多爭議,直至現(xiàn)代,亦未取得統(tǒng)一認識。這里僅就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觀點,簡介一下。
    一是有名無形說。
    二是有名有形說。
    現(xiàn)代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首先認為三焦為六腑之一,是有形質可見的。因為中醫(yī)的藏象學說是建立在古代解剖學基礎之上的,沒有形質而只有其功能的說法是難以成立的。
    關于三焦的具體部位與形態(tài),一般認為包括上、中、下三部。
    雖然中醫(yī)對三焦的形態(tài)和部位有很多爭議,但對其生理功能的認識卻是一致的。概括起來,有如下幾方面。
    1. 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
    所謂“諸氣”,是指全身各種各樣的氣。如臟腑經絡之氣、營衛(wèi)之氣等。氣機,泛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氣化,是指精、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生化。因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通路,也是人體各種物質相互化生的場所,所以能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
    三焦之所以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本身通行人的元氣。
    元氣是通過三焦才得以布達全身的。故《難經·三十八難》說三焦“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峨y經·六十六難》亦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本C上所述,三焦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道路,人體之氣,是通過三焦而布散于五臟六腑,充沛于周身的。
    2. 為水液運行的道路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生理功能,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人體的津液代謝,是由肺、脾、腎、膀胱等臟腑的協(xié)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路,津液代謝才得以正常運行。如果三焦氣化功能失常,水道不暢,必然會引起津液代謝失常,出現(xiàn)尿少、痰飲、水腫等病理變化。
    三焦的以上兩個方面的生理功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這是因為水液的運化要依賴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而人體的氣也只能依附于津液與血才得以正常運行。氣血津液的運行、代謝,又均以三焦作為通路的,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币驗槿惯€有運行水谷的生理功能,故《難經·三十一難》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BR>    3. 上、中、下三焦的生理特點
    (1)上焦:《靈樞·營衛(wèi)生會》說:“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所以上焦包括膈以上的心肺兩臟及頭面部。
    關于上焦的生理特點,《靈樞·營衛(wèi)生會》概括為“上焦如霧”。
    (2)中焦:《靈樞·營衛(wèi)生會》認為中焦是指整個胃,現(xiàn)一般認為中焦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其所屬臟腑,從解剖部位看,包括脾、胃、肝、膽等臟腑,但亦有醫(yī)家將肝歸屬于下焦。
    中焦的生理特點,《靈樞·營衛(wèi)生會》概括為“中焦如漚”。
    (3)下焦:《靈樞·營衛(wèi)生會》說:“下焦者,別回腸,注入膀胱而滲入焉。”現(xiàn)一般認為臍以下部位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等,亦有人將肝歸為下焦。
    下焦的生理特點,《靈樞·營衛(wèi)生會》概括為“下焦如瀆”。后世醫(yī)家,將肝腎精血、命門原氣等都歸屬于下焦,因此擴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