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于對具有法律意義事實的公證
第一節(jié)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概念和特殊征
第二節(jié) 出生和死亡的公證
第三節(jié) 意外事故公證和不可抗力事件公證
第四節(jié) 非爭議性事實的公證
第五節(jié) 繼承權公證
第一節(jié)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概念和特殊征
一、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概念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的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照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證明各種與公證當事人
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和情況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的活動。
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簡稱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在當事人之間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情況。
法律事實的構成要件有兩個:一是必須有客觀存在的事實和情況。二是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和情況又必須是由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或者確認的,能夠產生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觀現象。
二、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特征
公證機構應當從法律事實的客觀存在、法律事實的構成及法律事實的后果方面對具有法
律意義的事實進行公證證明。
1.公證機構必須依法證明法律事實的客觀存在;
2.必要時,公證機構應依法證明法律事實的構成;
3.公證機構必須依法證明法律事實的后果。
三、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業(yè)務范圍
對具有法律意義事實的公證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證明法律事件;二是證明非爭議性事實。
(一)證明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國家法律規(guī)范所確認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并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觀事實。
法律事件公證,是指國家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法律事件的真實性依法進行證明的活動。
(二)證明非爭議性事實
非爭議性事實,是指某些事實目前并無爭議,而且并非立即發(fā)生什么法律后果,而是當事人為了防止以后發(fā)生糾紛,常常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證明。
對非爭議性事實的公證,是指國家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沒有爭議的、客觀存在的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依法證明其真實性與合法性的活動。
第二節(jié) 出生和死亡的公證
一、 出生公證
出生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該公民于何時何地出生這一法律事實的
真實性予以確認的活動。
辦理出生公證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當事人應向其出生或住所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應向其在華最后住所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同時提交有關證件,包括:本人的身份證明;接生醫(yī)院簽發(fā)的出生證,或出生地基層組織的證明,或當事人所在單位根據檔案材料出具的證明材料。
其次,公證機構要審查當事人提交的證件,進行必要的調查核實,經查證認為真實可信的,方可出具出生公證書。公證書的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與地點、其生父母的姓名等。
實踐中,辦理出生公證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出生證明中當事人的姓名一定要真實。
2.出生證明中當事人的出生日期一定要準確,并一律使用公歷。
3.出生證明中的出生地點一定要具體,統(tǒng)一采用現時國家地域規(guī)劃名稱,并應寫出全稱。
4.出生證明中當事人父母親的姓名要寫明其生父母的姓名。
5.出境多年的華僑,向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出生證明的,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辦理。
6.公證機構對于域外出生的事實,一般不予公證。
二、死亡公證
死亡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某人已經死亡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予以確認的活動。
辦理死亡公證的程序:
當事人申請辦理死亡公證,應當向死亡事實發(fā)生地的公證處提交醫(yī)院或有關單位出具的死亡證明、尸體火化證明、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注銷戶口證明以及本人的身份證明、與死者的關系的證明等。公證機構經查證屬實,即可出具《死亡證明書》。該公證書的內容應當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出生住址,死亡的日期和地點;如果需要還應寫明死亡的原因。
公證機構在辦理死亡公證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公證書中關于死者死亡的時間和地點要寫得明確、具體、死因要寫得準確、簡練,特別對涉及到政治影響或涉及到訴訟的死亡事件,對死因的說明應十分慎重,用詞要確切。
2.公證機構辦理外籍人在華死亡公證,程序上要嚴格。
第三節(jié) 意外事故公證和不可抗力事件公證
一、意外事故公證
(一)意外事故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意外事故發(fā)生的真實性依法進行確認并給予證明的活動。
(二)辦理意外事故公證的程序
首先,當事人應向意外事故發(fā)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申請辦公證的目的文書使用國,并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和資格證明;
2.因意外事故毀損、滅失的財產清單;
3.如有條件,還應提交意外事故發(fā)生時的現場記錄及其他能夠證明事故經過的材料;
4.其他需要提交的證據和材料。
然后,公證人員應針對當事人申辦公證的目的,通過勘驗現場、詢問證人等,重點審核
意外事幫發(fā)生的真實性,最后據實出證。
二、不可抗力事件公證
(一)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的真實性依法進行確認并給予證明的活動。
(二)公證機構辦理不可抗力事件公證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當事人應當向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申辦公證的目的、用途和使用地等,同時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和資格證明,如法人的《營業(yè)執(zhí)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件,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及其本人的身份證件等。
2.有關部門對不可抗力事件的新聞報道、調查報告、查驗報告等。
3.其他與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有關的證明和材料,如當事人與他人訂立經濟合同的原本;當事人向簽訂合同的對方當事人通報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該合同理由的書面文件;等等。
然后,公證機構對當事人提交的有關證明和材料要認真地進行審查,并進行必要的調查核實。在確認不可抗力事件是客觀真實的前提下,依法出具《不可抗力事件證明書》。該公證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不可抗力事件的名稱,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和造成的結果,以及在何種報刊或者何部門證明材料上曾予記載等情況。
(三)辦理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1.一般地說,雙方當事人往往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不可抗力可以作為免責的事由,有的還對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作了規(guī)定。因此,公證機構在承辦此項公證時,應要求當事人提交合同原本,并根據合同的規(guī)定對不可抗力事件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2.必要時,公證人員應當對不可抗力事件進行實地勘查,并制作筆錄,以確保公證事項的真實性。
3.如果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在公證申請人一方遲延履行合同期間,公證機構一般不予公證(用于參加訴訟、仲裁活動或域外使用的除外);如果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在對方遲延履行合同或者違約期間,則公證機構可以依法出證。
4.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書經常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各國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不盡相同,因此,公證人員應按照公證文書使用的法律的規(guī)定,依法出證,以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節(jié) 非爭議性事實的公證
一、親屬關系公證
親屬關系公證,是指公證機構為確認我國公民與其在域外的親屬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活動。
婚姻狀況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當事人現存在的婚姻狀況(結婚、離婚、未婚、喪偶)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辦理親屬關系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二、婚姻狀況公證
婚姻狀況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當事人現存的婚姻狀況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一)結婚公證
1.辦理結婚公證的一般程序。
2.辦理幾種特殊婚姻關系公證(包括對解放前婚姻關系的公證、對事實婚姻關系的公證、對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關系的公證)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1)對解放前婚姻關系的公證。
(2)對事實婚姻關系的公證。
(3)對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關系的公證。
(二)離婚、喪偶、未婚公證
1.辦理離婚公證的程序。
2.辦理喪偶公證的程序。
3.辦理未婚公證的程序。
三、 生存和定居公證
生存和定居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被證明人現在于某地還活著這一事實予以確認的活動。
辦理生存和定居公證的程序。
辦理生存和定居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四、經歷與學歷公證
(一)經歷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我國公民的工作經歷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經歷公證辦理程序及應注意的問題。
(二)學歷公證
學歷證明,是指公證機構依法對被證明人的畢業(yè)證書、肄業(yè)證書、學位證書及學習成績單等證件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辦理程序及應注意的問題。
五、國籍公證
國籍公證的概念、辦理程序及應注意的問題。
第五節(jié) 繼承權公證
一、 繼承權公證的概念及其意義
繼承權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國家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對他們所享有的繼承權是否真實與合法予以確認的活動。
二、辦理繼承權公證的有關程序
(一)管轄
根據《公證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精神,當事人申請辦理繼承權公證,應當到被繼承人生前居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凡涉及到不動產的繼承,一般應到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處申請辦理。若干個當事人申請辦理繼承同一個被繼承人遺產的,應當一同到有管轄權的公證處申請辦理公證。如果被繼承人的生前居所地與遺產所在地不在一個公證處轄區(qū),或者遺產所在地跨幾個公證處轄區(qū)時,經當事人協(xié)商,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個公主處去提出申請;當事人經協(xié)商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則由有關的公證處從便民原則出發(fā)協(xié)商管轄。
(二)申請 當事人應向公證處提交有關證件及證明材料。
(三)審查
在程序上,對公證事項要重點審查被繼承人的遺產范圍和申請公證的當事人是否享有繼承權的問題。審查的步驟和方法如下:
1.首先要審查核實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地點、死因及所留遺產的范圍、種類和數量;
2.審查被繼承人生前是否立有遺囑;
3.審查不事人是否屬于法定繼承人范圍;
在公證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
(1)法律中規(guī)定的配偶,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與其有夫妻關系的人。
(2)法律中規(guī)定的子女,應當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遺腹子、養(yǎng)子女及已形成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
(3)法律中規(guī)定的父母,應當包括生父母、養(yǎng)父母和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父母。
(4)法律中規(guī)定的兄弟姐妹,應當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yǎng)兄弟姐妹及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4.審查當事人是否屬于代位繼承人或轉繼承人;
5.審查當事人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
6.審查是否遺漏了合法繼承人,避免因為疏忽,損害他們的合法權利,甚至引起糾紛。
(四)出證
(五) 拒絕公證的幾種情況
三、涉外繼承權公證
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其在含有涉外因素的繼承關系中享有繼承權的事實予以確認的活動,稱為涉外繼承權公證。
(一)涉外繼承的法律適用及其*的不同情況
(二)辦理涉外繼承權公證應當注意的問題
第一節(jié)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概念和特殊征
第二節(jié) 出生和死亡的公證
第三節(jié) 意外事故公證和不可抗力事件公證
第四節(jié) 非爭議性事實的公證
第五節(jié) 繼承權公證
第一節(jié)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概念和特殊征
一、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概念
具有法律意義事實的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照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證明各種與公證當事人
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和情況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的活動。
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簡稱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在當事人之間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情況。
法律事實的構成要件有兩個:一是必須有客觀存在的事實和情況。二是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和情況又必須是由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或者確認的,能夠產生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觀現象。
二、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特征
公證機構應當從法律事實的客觀存在、法律事實的構成及法律事實的后果方面對具有法
律意義的事實進行公證證明。
1.公證機構必須依法證明法律事實的客觀存在;
2.必要時,公證機構應依法證明法律事實的構成;
3.公證機構必須依法證明法律事實的后果。
三、具有法律意義事實公證的業(yè)務范圍
對具有法律意義事實的公證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證明法律事件;二是證明非爭議性事實。
(一)證明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國家法律規(guī)范所確認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并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觀事實。
法律事件公證,是指國家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法律事件的真實性依法進行證明的活動。
(二)證明非爭議性事實
非爭議性事實,是指某些事實目前并無爭議,而且并非立即發(fā)生什么法律后果,而是當事人為了防止以后發(fā)生糾紛,常常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證明。
對非爭議性事實的公證,是指國家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沒有爭議的、客觀存在的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依法證明其真實性與合法性的活動。
第二節(jié) 出生和死亡的公證
一、 出生公證
出生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該公民于何時何地出生這一法律事實的
真實性予以確認的活動。
辦理出生公證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當事人應向其出生或住所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應向其在華最后住所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同時提交有關證件,包括:本人的身份證明;接生醫(yī)院簽發(fā)的出生證,或出生地基層組織的證明,或當事人所在單位根據檔案材料出具的證明材料。
其次,公證機構要審查當事人提交的證件,進行必要的調查核實,經查證認為真實可信的,方可出具出生公證書。公證書的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與地點、其生父母的姓名等。
實踐中,辦理出生公證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出生證明中當事人的姓名一定要真實。
2.出生證明中當事人的出生日期一定要準確,并一律使用公歷。
3.出生證明中的出生地點一定要具體,統(tǒng)一采用現時國家地域規(guī)劃名稱,并應寫出全稱。
4.出生證明中當事人父母親的姓名要寫明其生父母的姓名。
5.出境多年的華僑,向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出生證明的,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辦理。
6.公證機構對于域外出生的事實,一般不予公證。
二、死亡公證
死亡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某人已經死亡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予以確認的活動。
辦理死亡公證的程序:
當事人申請辦理死亡公證,應當向死亡事實發(fā)生地的公證處提交醫(yī)院或有關單位出具的死亡證明、尸體火化證明、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注銷戶口證明以及本人的身份證明、與死者的關系的證明等。公證機構經查證屬實,即可出具《死亡證明書》。該公證書的內容應當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出生住址,死亡的日期和地點;如果需要還應寫明死亡的原因。
公證機構在辦理死亡公證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公證書中關于死者死亡的時間和地點要寫得明確、具體、死因要寫得準確、簡練,特別對涉及到政治影響或涉及到訴訟的死亡事件,對死因的說明應十分慎重,用詞要確切。
2.公證機構辦理外籍人在華死亡公證,程序上要嚴格。
第三節(jié) 意外事故公證和不可抗力事件公證
一、意外事故公證
(一)意外事故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意外事故發(fā)生的真實性依法進行確認并給予證明的活動。
(二)辦理意外事故公證的程序
首先,當事人應向意外事故發(fā)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申請辦公證的目的文書使用國,并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和資格證明;
2.因意外事故毀損、滅失的財產清單;
3.如有條件,還應提交意外事故發(fā)生時的現場記錄及其他能夠證明事故經過的材料;
4.其他需要提交的證據和材料。
然后,公證人員應針對當事人申辦公證的目的,通過勘驗現場、詢問證人等,重點審核
意外事幫發(fā)生的真實性,最后據實出證。
二、不可抗力事件公證
(一)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的真實性依法進行確認并給予證明的活動。
(二)公證機構辦理不可抗力事件公證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當事人應當向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申辦公證的目的、用途和使用地等,同時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和資格證明,如法人的《營業(yè)執(zhí)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件,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及其本人的身份證件等。
2.有關部門對不可抗力事件的新聞報道、調查報告、查驗報告等。
3.其他與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有關的證明和材料,如當事人與他人訂立經濟合同的原本;當事人向簽訂合同的對方當事人通報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該合同理由的書面文件;等等。
然后,公證機構對當事人提交的有關證明和材料要認真地進行審查,并進行必要的調查核實。在確認不可抗力事件是客觀真實的前提下,依法出具《不可抗力事件證明書》。該公證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不可抗力事件的名稱,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和造成的結果,以及在何種報刊或者何部門證明材料上曾予記載等情況。
(三)辦理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1.一般地說,雙方當事人往往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不可抗力可以作為免責的事由,有的還對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作了規(guī)定。因此,公證機構在承辦此項公證時,應要求當事人提交合同原本,并根據合同的規(guī)定對不可抗力事件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2.必要時,公證人員應當對不可抗力事件進行實地勘查,并制作筆錄,以確保公證事項的真實性。
3.如果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在公證申請人一方遲延履行合同期間,公證機構一般不予公證(用于參加訴訟、仲裁活動或域外使用的除外);如果不可抗力事件發(fā)生在對方遲延履行合同或者違約期間,則公證機構可以依法出證。
4.不可抗力事件公證書經常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各國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不盡相同,因此,公證人員應按照公證文書使用的法律的規(guī)定,依法出證,以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節(jié) 非爭議性事實的公證
一、親屬關系公證
親屬關系公證,是指公證機構為確認我國公民與其在域外的親屬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活動。
婚姻狀況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當事人現存在的婚姻狀況(結婚、離婚、未婚、喪偶)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辦理親屬關系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二、婚姻狀況公證
婚姻狀況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當事人現存的婚姻狀況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一)結婚公證
1.辦理結婚公證的一般程序。
2.辦理幾種特殊婚姻關系公證(包括對解放前婚姻關系的公證、對事實婚姻關系的公證、對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關系的公證)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1)對解放前婚姻關系的公證。
(2)對事實婚姻關系的公證。
(3)對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關系的公證。
(二)離婚、喪偶、未婚公證
1.辦理離婚公證的程序。
2.辦理喪偶公證的程序。
3.辦理未婚公證的程序。
三、 生存和定居公證
生存和定居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被證明人現在于某地還活著這一事實予以確認的活動。
辦理生存和定居公證的程序。
辦理生存和定居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四、經歷與學歷公證
(一)經歷公證,是指公證機構對我國公民的工作經歷這一法律事實的真實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經歷公證辦理程序及應注意的問題。
(二)學歷公證
學歷證明,是指公證機構依法對被證明人的畢業(yè)證書、肄業(yè)證書、學位證書及學習成績單等證件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辦理程序及應注意的問題。
五、國籍公證
國籍公證的概念、辦理程序及應注意的問題。
第五節(jié) 繼承權公證
一、 繼承權公證的概念及其意義
繼承權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國家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對他們所享有的繼承權是否真實與合法予以確認的活動。
二、辦理繼承權公證的有關程序
(一)管轄
根據《公證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精神,當事人申請辦理繼承權公證,應當到被繼承人生前居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凡涉及到不動產的繼承,一般應到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處申請辦理。若干個當事人申請辦理繼承同一個被繼承人遺產的,應當一同到有管轄權的公證處申請辦理公證。如果被繼承人的生前居所地與遺產所在地不在一個公證處轄區(qū),或者遺產所在地跨幾個公證處轄區(qū)時,經當事人協(xié)商,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個公主處去提出申請;當事人經協(xié)商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則由有關的公證處從便民原則出發(fā)協(xié)商管轄。
(二)申請 當事人應向公證處提交有關證件及證明材料。
(三)審查
在程序上,對公證事項要重點審查被繼承人的遺產范圍和申請公證的當事人是否享有繼承權的問題。審查的步驟和方法如下:
1.首先要審查核實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地點、死因及所留遺產的范圍、種類和數量;
2.審查被繼承人生前是否立有遺囑;
3.審查不事人是否屬于法定繼承人范圍;
在公證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
(1)法律中規(guī)定的配偶,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與其有夫妻關系的人。
(2)法律中規(guī)定的子女,應當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遺腹子、養(yǎng)子女及已形成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
(3)法律中規(guī)定的父母,應當包括生父母、養(yǎng)父母和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父母。
(4)法律中規(guī)定的兄弟姐妹,應當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yǎng)兄弟姐妹及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4.審查當事人是否屬于代位繼承人或轉繼承人;
5.審查當事人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
6.審查是否遺漏了合法繼承人,避免因為疏忽,損害他們的合法權利,甚至引起糾紛。
(四)出證
(五) 拒絕公證的幾種情況
三、涉外繼承權公證
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其在含有涉外因素的繼承關系中享有繼承權的事實予以確認的活動,稱為涉外繼承權公證。
(一)涉外繼承的法律適用及其*的不同情況
(二)辦理涉外繼承權公證應當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