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

字號:

我脆弱的心靈在倍受打擊之后終于痛定思痛。于是,我開始在鍵盤上敲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其實,無關(guān)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我想說的,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即,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這樣低?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他們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根據(jù)今年勞動節(jié)時(當(dāng)然是美國的勞動節(jié), 9月4號)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美國勞動者(注意不是全體國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萬美元(沒有我想象的高,我本來以為會有10萬)。除去極少數(shù)大城市,如紐約、舊金山,一個大學(xué)剛畢業(yè)的學(xué)生,一個小時的工資一般在 15塊(注意,咱探討的是最一般的情況。 MBA或者PHD當(dāng)然不會是一個小時15塊)。那么,他一個月的工資就是 15*8*7*4=3360 塊。美國的稅打得相當(dāng)厲害,個人所得稅加上社會保險,一般要打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塊。當(dāng)然,如果你給教堂或慈善組織捐錢,是可以得到退稅的。那么,把這些技術(shù)性問題考慮進來,他最后的收入大約可以在3000塊。在北京,一個剛工作的年輕人,無論在公司還是在機關(guān),月薪大概也就是 3000塊,也許還要少,而且,是人民幣。
    那么,同樣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國家,可以維持什么樣的生活?
    首先來看食物。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購物清單,是芒果、蘋果、香蕉、生菜、小蘿卜、酸奶、麥片、番茄醬、大米,一共是21塊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買得還沒吃光,所以這次的購物單里沒有)。假如是 21塊人民幣,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買到什么?也許只有兩個芒果。
    我詢問過很多朋友,單身或者夫婦二人的家庭,一個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館子,大約也就 200多塊。這只占個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樂福出來,恐怕就得200多塊。
    其次看衣服。這一點更讓人氣憤。同樣的牌子,居然在發(fā)達國家比在發(fā)展中國家貴,究竟孰富孰貧還真令人困惑。就以CK為例,一件白襯衣,大約 40塊就買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幣,也比國內(nèi)便宜許多,再同他們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沒話說。而且彼酋之商場酷愛打折,動輒 40%off,令人驚駭。一個國內(nèi)來的MM深有感觸地對我說,在國內(nèi)時逛一次街買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塊;在美國,除非你買LV或ARMANI這樣一線的牌子,否則,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塊還真是不容易。
    至于球鞋、化妝品、下館子、買機票之類,我就懶得再舉例。當(dāng)然他們的房子還是很貴的。大家的花銷,基本都用在養(yǎng)車和供房子上。
    而我們的收入,在我們只有三千塊月新的時候,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于是,我們現(xiàn)在就要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他們的生活成本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