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號稱是目前中國計算機軟件專業(yè)考試的高級別,但以前系統(tǒng)分析員考試被稱之為水平考試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荚囯y,通過的人少,培訓教材少,而且沒有什么用處――大家一直只能用“系統(tǒng)分析員考試合格可以做為評聘高級工程師的條件之一”來安慰自己,實際上無論對求職還是對職稱評定幾乎沒有什么用處。
“系統(tǒng)分析員”水平考試在2004年作了較大改革,其中一條就是“高級工程師資格證書”,這也是我為什么在2000年通過后于2004年再次參加考試的原因之一,雖然我早已改行很少開發(fā)編程了――除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想再收集一張國家頒發(fā)的高工資格證書。
具體來分析系分考試,大綱上說:系分考試是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yè)務知識水平的考核。通過本級考試的合格人員具有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分析和設計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能指導高級程序員工作。考試考核范圍包括: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能力、軟件知識、硬件知識、計算機應用的綜合知識。試題形式有選擇、敘述、論文三種,相應的在時間上安排為三場考試,分別為:上午一: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鐘;下午一:分析設計,考試時間為 90分鐘;下午二:專題論文,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每場考試滿分為75分,每場得分均要通過分數線,一般分數線均為45分。
系統(tǒng)分析員難度較大,很低。我所在的江蘇某地級市考區(qū),在2000年我通過前十年內沒有人考過(5555)。當時大家都認為很難,普遍認為第三場的論文寫作難,參加考試的人也少。雖然每一場考試都不該輕視的,但說實在話,筆者認為系統(tǒng)分析員并不象想象的那么難,至少對我來說,可能比通過高程還輕松一些。本人有幸每考,回想起來比起中考、高考的準備經歷要輕松多了,畢竟通不過也不損失什么。
本文是在歸納別人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筆者自己的親身體驗,就如何應試、如何適應考試談了幾個方面,主要面向象我這樣有工作經驗但無暇復習的在職考生,希望對有意應考者有所幫助。當然,從大的方面來說,準備考試應做的根本的準備工作是不斷學習實踐,增強自身的知識能力。如何適應考試,以及一些技巧只能是本人的一些經驗之談,嚴格追究起來,甚至有片面強調技巧、“反考試”、“*考試”的嫌疑(汗!不要罵我,還是用筆名蘇酩來發(fā)表本文吧),而且也不一定人人適用。
本人從小喜歡琢磨考試技巧,喜歡“走捷徑”,當年高考前聽某位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直以來非常推崇,大意是這樣的:“考試象一場拳擊比賽,兩個實力相當的拳手,誰也不能擊倒誰,比的是意志,終靠技巧、靠細節(jié)、靠點數取勝……”。我認為,同樣是在職的考生,誰能有足夠的時間?誰能有多少的精力?如果大家都用一周時間復習,技巧就占了很大的作用。
選看什么教材?――不是什么書都要看的,工作!家庭!許多case等著你搞定呢,就算你家里有個賢妻良母,你有那么多時間嗎?而且,光看書就夠了嗎?
復習到什么程度?――比基礎知識,比記憶能力,你肯定不如在校大學生。復習,其實知道大概,理清知識點就夠了。就象編制一張網,把知識點組織成體系,不必太密,夠網住考試這條大魚就可以了!
如何跟蹤新技術?――平時你很少有機會仔細地跟蹤一下新技術,無論是了解點什么時髦的名詞,還是系統(tǒng)地學點什么,對今后的工作都是有幫助的。從這樣的意義上說,參加考試能促使我們有動力、有系統(tǒng)地學習和提高,也許我們應該每年去考(變態(tài)!)。那么,到何處去找新知識呢?
如何體現優(yōu)勢?――作為在職人員,你應該做了不少項目,無論是作為主持者還是作為參與者,你思考過沒有?你想過如何表現出來沒有?尤其是如何在寫論文的短短的時間里表現出來!
……
還有許多經驗之談,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盡管是一家之言,可能會招來批評非議,但還是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下面,蘇酩就開始慢慢“*”。
“系統(tǒng)分析員”水平考試在2004年作了較大改革,其中一條就是“高級工程師資格證書”,這也是我為什么在2000年通過后于2004年再次參加考試的原因之一,雖然我早已改行很少開發(fā)編程了――除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想再收集一張國家頒發(fā)的高工資格證書。
具體來分析系分考試,大綱上說:系分考試是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yè)務知識水平的考核。通過本級考試的合格人員具有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分析和設計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能指導高級程序員工作。考試考核范圍包括: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能力、軟件知識、硬件知識、計算機應用的綜合知識。試題形式有選擇、敘述、論文三種,相應的在時間上安排為三場考試,分別為:上午一: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鐘;下午一:分析設計,考試時間為 90分鐘;下午二:專題論文,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每場考試滿分為75分,每場得分均要通過分數線,一般分數線均為45分。
系統(tǒng)分析員難度較大,很低。我所在的江蘇某地級市考區(qū),在2000年我通過前十年內沒有人考過(5555)。當時大家都認為很難,普遍認為第三場的論文寫作難,參加考試的人也少。雖然每一場考試都不該輕視的,但說實在話,筆者認為系統(tǒng)分析員并不象想象的那么難,至少對我來說,可能比通過高程還輕松一些。本人有幸每考,回想起來比起中考、高考的準備經歷要輕松多了,畢竟通不過也不損失什么。
本文是在歸納別人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筆者自己的親身體驗,就如何應試、如何適應考試談了幾個方面,主要面向象我這樣有工作經驗但無暇復習的在職考生,希望對有意應考者有所幫助。當然,從大的方面來說,準備考試應做的根本的準備工作是不斷學習實踐,增強自身的知識能力。如何適應考試,以及一些技巧只能是本人的一些經驗之談,嚴格追究起來,甚至有片面強調技巧、“反考試”、“*考試”的嫌疑(汗!不要罵我,還是用筆名蘇酩來發(fā)表本文吧),而且也不一定人人適用。
本人從小喜歡琢磨考試技巧,喜歡“走捷徑”,當年高考前聽某位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直以來非常推崇,大意是這樣的:“考試象一場拳擊比賽,兩個實力相當的拳手,誰也不能擊倒誰,比的是意志,終靠技巧、靠細節(jié)、靠點數取勝……”。我認為,同樣是在職的考生,誰能有足夠的時間?誰能有多少的精力?如果大家都用一周時間復習,技巧就占了很大的作用。
選看什么教材?――不是什么書都要看的,工作!家庭!許多case等著你搞定呢,就算你家里有個賢妻良母,你有那么多時間嗎?而且,光看書就夠了嗎?
復習到什么程度?――比基礎知識,比記憶能力,你肯定不如在校大學生。復習,其實知道大概,理清知識點就夠了。就象編制一張網,把知識點組織成體系,不必太密,夠網住考試這條大魚就可以了!
如何跟蹤新技術?――平時你很少有機會仔細地跟蹤一下新技術,無論是了解點什么時髦的名詞,還是系統(tǒng)地學點什么,對今后的工作都是有幫助的。從這樣的意義上說,參加考試能促使我們有動力、有系統(tǒng)地學習和提高,也許我們應該每年去考(變態(tài)!)。那么,到何處去找新知識呢?
如何體現優(yōu)勢?――作為在職人員,你應該做了不少項目,無論是作為主持者還是作為參與者,你思考過沒有?你想過如何表現出來沒有?尤其是如何在寫論文的短短的時間里表現出來!
……
還有許多經驗之談,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盡管是一家之言,可能會招來批評非議,但還是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下面,蘇酩就開始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