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家長簽字”意義有多大?

字號:

“家長簽字”,一直為不少中小學特別是一些小學作為教育管理手段存在,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簽字”卻越來越流于形式,一些學校頻繁的 “家長簽字”,引起了部分年輕家長的不滿。家長每天簽五六次字,到底有沒有必要?“家長簽字”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正方
    家校溝通的重要方式
    何女士(六年級學生家長)
    還真記不得簽過多少回字了。如果是孩子平時表現(xiàn)的反饋,我通常會簽上“謝謝老師的關愛和鼓勵,我們會一如既往做好!”如果是考卷,我會簽上 “查漏補缺,繼續(xù)努力!”(考得不理想)或是“戒驕戒躁,再接再厲!”(考得比較好)如果是家長會之類的通知,我簽的是“通知已閱,會準時參加。”
    每次簽字,女兒都會站在邊上看我簽,所以,我覺得這個“簽字”不能輕慢,因為它不單是給老師看,還要給孩子看,所以要寫得比較有“營養(yǎng)”。我的簽字原則是:鼓勵、肯定為主,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有不足也只是提出如何改進。另外,引導孩子學會感恩,每次簽字盡量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盡管“家長簽字”有時難免讓人覺得單調和乏味,但我還是認為這是家校溝通和聯(lián)系的一種重要方式,家長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成長情況,并配合學校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約束孩子的有效手段
    許女士(一年級學生家長)
    “家長簽字”有其積極的一面。孩子的教育,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義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必要督促、指導、幫助孩子的學習。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群體,難免精力分配不均,特別是在低年級,孩子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形成僅僅靠學校是不夠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肯定不只是金錢物質上的投入,更需要時間和精力上的投入,而“家長簽字”并非一無是處。
    家長可通過簽字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隨時檢查、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并及時運用“批評與表揚”的教育手段,讓孩子樹立起信心,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特別是對于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這種督促作用會更顯著。低年級的孩子,自律能力比較差,有了“家長簽字”的約束,能夠保證孩子的學習時間,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親子溝通的良好渠道
    連子波(二年級學生家長)
    低齡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差,他們可能因為惰性或畏難情緒把學習上的困難放在一旁,而“家長簽字”使家長介入孩子的學習行為,了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掌握程度,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有意義的。
    我既是家長又是老師,我以為“家長簽字”與那種轉嫁教育責任的做法性質不同。反對簽字的家長可能有心理認識誤區(qū):家長只管孩子的生活,學校要對孩子的學習全權負責。其實,如果“家長簽字”只是孩子學習“量”而非“質”上的要求,家長不妨把 “簽字”當做關注孩子、了解孩子及溝通孩子的良機。
    “簽”也就是舉手之勞,問題的根源不在于“簽”還是“不簽”,家校的良性互動很重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上的“誠信”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根本。當然,如何把可能流于形式的“家長簽字”轉化為有實效的教育孩子學習的手段,也是我們每個家長要思考的。“家長簽字”處理得當,親子關系還可能更通暢。
    反方
    家長簽字易流于形式
    曾女士(四年級學生家長)
    平時,我經常在兒子的作業(yè)本上簽的是 “已會背”、“已聽寫”、“已訂正”之類,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有時也簽意見。我想,如果家長沒有文化,“家長簽字”就可能變成了家長的負擔,也容易流于形式。
    為什么一定要家長簽字呢?我覺得不排除部分老師在推卸責任,把自己分內的工作都甩給了家長,比如,孩子背誦課文必須家長進行監(jiān)督檢查,并且每天都要做好相關的記錄,然后簽上大名。
    一些簽字實在是 “無關痛癢”。我的觀點是,請不要總讓家長這也簽字,那也簽字,每天簽上五六次,真的沒有必要。還有一些家庭作業(yè)成了 “家長作業(yè)”。現(xiàn)在我們似乎過多關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孩子的智力開發(fā)、綜合素養(yǎng)、健康心理反而忽略了。
    不利于責任心的培養(yǎng)
    李先生(五年級學生家長)
    由家長為孩子的作業(yè)把關、簽字,表面上看能督促孩子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實質上這并不利于孩子責任心的培養(yǎng)。孩子努力學習、認真完成作業(yè)本來是分內之事,而把這種責任分解到家長身上,反而淡化了孩子的責任心。
    平時,雖然遇上“家長簽字”的“作業(yè)”我也會認真完成任務,但我告訴兒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弊鳛榧议L,應該給孩子“為自己負責、自己要學”的機會。如果孩子完成功課僅僅是為了面對父母的檢查、簽字,為了第二天面對老師,這樣的學習和教育是莫大的悲哀。
    另外,有些家長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不是給予鼓勵和引導,而是“氣不打一處來”,這便導致了有的孩子根本不敢把作業(yè)、考卷帶回去面對家長,可老師又要求家長的簽字,于是,極可能造成孩子撒謊、代簽等不良行為。
    家長簽字有莫名壓力
    小宏(初二學生)
    我怕 “家長簽字”了,因為這事,老爸老媽沒少對我 “吹胡子瞪眼睛”,在我們同學里,我遭受的待遇還算是比較“溫柔的”——— 我沒考好,老爸老媽基本上不打我,也不罵我。但我知道,老爸老媽其實都是“望子成龍”的那一類家長,他們自己當年沒上大學,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高中,將來再考上一所好大學,所以,也難怪他們。
    只要成績沒有上80分,回到家里雖然我不必遭受什么 “皮肉之苦”,但老爸老媽的臉上卻是 “烏云密布”,簽上名字卻不說一句話,這讓我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其實,我也想學好,可有時就是力不從心,成績總是不理想。所以,每次考完,卷子要帶回去給老爸老媽簽字,我就覺得像是要“過堂”一般,心里七上八下。
    唉,我多么希望能取消這家長簽字啊,如果取消了這“家長簽字”,我學習起來會更輕松。
    專家講堂
    關鍵要用好“家長簽字”
    廈門火炬學校校長王哲紅認為,“家長簽字”有無意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從其積極的意義看,表現(xiàn)有三點:
    一是 “家長簽字”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和關心。就家長來說,也的確不能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做“甩手掌柜”;
    二是 “家長簽字”能督促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 入學后三個月,是孩子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如果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意義重大;
    三是 “家長簽字”是家長了解孩子學習、理解孩子心理,與孩子有共同語言的重要渠道。了解孩子的情況,才有利于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但是,不可否認,“家長簽字”也有其不利的另一方面。首先不排除個別老師把責任轉嫁到家長身上,如聽寫、背誦、過關等,增加家長的負擔,特別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內容不甚了解,這種負擔就更為突出。其次,造成孩子的習慣性依賴,不利于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導致孩子學習能力的缺乏,也喪失了其自我責任心。第三還可能增加孩子的負擔,課內課外老師家長兩頭夾擊,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王哲紅強調,不主張老師、學校硬性規(guī)定“家長簽字”,特別是要避免家長沒有“簽字”,就體罰孩子的行為。但作為家長,不妨主動關心孩子,不過,輔導孩子時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孩子的作業(yè)糾錯,不要太多地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以免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習慣,更不能 “越俎代庖”。孰不知這樣會導致老師產生誤解,以為孩子都掌握了相關知識,不利于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家庭作業(yè)也就失去了意義。
    好習慣能促進孩子更好地去學習,家庭作業(yè)的習慣也不例外。而家長在琢磨著怎樣給孩子簽字的過程中,應側重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自信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家長在簽字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挖掘更有意義的教育價值,而不只是形式上完成簽字。這些才是孩子能否讀好書的關鍵。用好“家長簽字”,孩子會感覺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會品味到通過“簽字”關注孩子成長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