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甲股份有限公司20×2年年度財務報告經(jīng)董事會批準對外公布的日期為20×3年3月30日,實際對外公布的日期為20×3年4月3日。該公司20×3年1月1日至4月3日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應當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中的調整事項的有( )。
A、3月1日發(fā)現(xiàn)20×2年10月接受捐贈獲得的一項固定資產尚未入賬
B、3月11日臨時股東大會決議購買乙公司51%的股權并于4月2日執(zhí)行完畢
C、4月2日甲公司為從丙銀行借入8000萬元長期借款而簽訂重大資產抵押合同
D、2月1日與丁公司簽訂的債務重組協(xié)議執(zhí)行完畢,該債務重組協(xié)議系甲公司于20×3年1月5日與丁公司簽訂
E、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判決敗訴并要求支付賠款1000萬元,對此項訴訟甲公司已于20×2年末確認預計負債800萬元
2、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屬于非調整事項的有( )。
A、上前年度已銷售的商品發(fā)生退貨
B、向社會公眾發(fā)行公司債券
C、發(fā)生臺風導致公司存貨嚴重受損
D、以前年度已確認的減值損失需要調整
E、資本公積轉增資本
3、甲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08年2月20日批準報出。公司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必須在其2007年度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有( )。
A、2007年11月1日,從該公司的子公司購貨3000萬元
B、2008年1月20日,公司遭受火災造成存貨重大損失900萬元
C、2008年1月30日,發(fā)生2007年應計入管理費用的200萬元薪酬費用誤計入在建工程
D、2008年2月1日,公司向某公司投資600萬元,從而持有該公司50%的股份
E、2008年2月1日,法院判決甲公司賠償某企業(yè)經(jīng)濟損失30萬元,2007年末已確認預計負債28萬元
4、對于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后,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fā)生的報告期的銷售退回,在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時,涉及的調整項目包括( )。
A、主營業(yè)務收入
B、主營業(yè)務成本
C、所得稅費用
D、應交稅費
E、遞延所得稅資產
5、以下對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及處理正確的表述有( )。
A、“調整事項”存在于資產負債表日或以前,資產負債表日后提供了進一步說明的證據(jù)
B、“非調整事項”是資產負債表日以后才發(fā)生的事項,不影響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
C、“非調整事項”是資產負債表日以后才發(fā)生的事項,如不說明將影響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
D、要根據(jù)“調整事項”對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的有關金額做出重新估計
E、要根據(jù)“調整事項”和“非調整事項”對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的有關金額做出重新估計
6、A公司因違約于2007年7月被B公司起訴,該項訴訟在2007年12月31日尚未判決,A公司認為敗訴可能性為60%,賠償?shù)慕痤~為60萬元。2008年3月30日財務報告批準報出之前,法院判決A公司需要償付B公司的經(jīng)濟損失55萬元,A公司不再上訴并支付了賠償款項。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A公司應做的會計處理包括( )。
A、按照調整事項處理原則,編制會計分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和其他相關科目
B、調整2007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
C、調整2007年度利潤表相關項目
D、調整2007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相關項目
E、調整2008年3月資產負債表年初余額的相關項目
7、2007年甲公司為乙公司的600萬元債務提供70%的擔保。乙公司因到期無力償還債務被起訴,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決,甲公司根據(jù)有關情況預計很可能承擔部分擔保責任,2008年2月5日甲公司財務報告批準報出之前法院做出判決,甲公司承擔全部擔保責任,需為乙公司償還債務的70%,甲公司已執(zhí)行,以下甲公司正確的處理有( )。
A、2007年12月31日按照很可能承擔的擔保責任確認預計負債
B、2007年12月31日對此預計負債做出披露
C、2007年12月31日對此或有負債做出披露
D、2008年2月5日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處理,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
E、2008年2月5日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處理,做出說明
8、2004年末甲公司應收乙公司賬款1000萬元,甲公司按照該項應收賬款余額10%計提了壞賬準備。2005年2月20日甲公司得知乙公司已經(jīng)宣告破產清算,該項應收賬款預計只能收回60%,甲公司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稅率33%,甲公司已經(jīng)按照15%的比例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以下甲公司對2004年報表調整項目中正確的有( )。
A、補提壞賬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300萬元
B、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調減2004年所得稅費用99萬元
C、調減資產負債表“應交稅金”99萬元
D、調減“凈利潤”201萬元
E、將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調減170.85萬元和“盈余公積”調減30.15萬元
9、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經(jīng)注冊會計師審計后,于2008年4月26日批準報出。該公司對下列發(fā)生在2008年1月1日~4月25日的事項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
A、2007年度銷售的商品退回,原銷售價格500000元,銷售成本300000元。該公司沖減了2007年度利潤表上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等項目,并相應調整了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
B、因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估計有誤,2007年度少計利潤850000元,并按規(guī)定補交了所得稅280500元。該公司在2007年度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上作了相應調整,同時調增了現(xiàn)金流量表經(jīng)營活動的現(xiàn)金流出280500元
C、獲知2008年3月20日某債務單位發(fā)生火災,該公司應收賬款中的450000元預計不能收回。該公司據(jù)此作為壞賬損失,調整了2007年度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的相關項目,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D、該公司2007年12月份與甲企業(yè)發(fā)生經(jīng)濟訴訟事項,2008年2月4日經(jīng)雙方協(xié)商同意,由該公司當日支付給甲企業(yè)80000元作為賠償,甲企業(yè)撤回起訴。該公司于2008年2月5日將此項應付賠償款確認為2007年度的損失,并調整了2007年度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但未對現(xiàn)金流量表的有關項目(直接法部分)進行調整
E、2008年1月10日銷售的商品,3月10日退貨,原銷售價格200000元,銷售成本100000元,該公司將其作為調整事項調整了2007年報表中的數(shù)字
三、計算分析題
1、乙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1日銷售一批商品給A公司,取得收入1000萬元,增值稅170萬元,款項未收;該批商品的成本為730萬元。2007年9月經(jīng)催收收回170萬元,至年末尚有1000萬元貨款未收回。經(jīng)了解,A公司的財務狀況已發(fā)生惡化,估計有20%的余款無法收回。 2008年3月乙公司接到A公司的通知,A公司已進行破產清算,乙公司預計有80%的貨款無法收回。乙公司2007年年度報表于2008年4月5日經(jīng)董事會批準報出,乙公司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稅法規(guī)定,按應收款項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在稅前抵扣,超過該比例計提的壞賬準備不得在稅前抵扣。要求:(1)對乙公司2007年有關銷售商品、計提壞賬準備的業(yè)務進行賬務處理。(2)對乙公司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進行處理。
2、大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海公司,系上市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按債務法核算企業(yè)所得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大海公司2007年度下列事項處理前的凈利潤為4000萬元,假設2007年所得稅匯算清繳在2008年4月30日完成。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為2008年4月15日,實際對外公布日為2008年4月20日。在下列事項處理前,大海公司已計算的2007年度的應交所得稅為1250萬元,大海公司尚未進行利潤分配。大海公司2007~2008年4月發(fā)生下列事項:(1)2007年11月,大海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甲企業(yè),價款為200萬元(不含稅),銷售成本160萬元,貨款未收。2007年12月15日,甲公司告知大海公司,發(fā)現(xiàn)商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按照協(xié)議規(guī)定,要求退貨。大海公司答應了退貨的要求,所退貨物于2008年1月10日收到。大海公司對甲企業(yè)的應收賬款計提了11.7萬元的壞賬準備。稅法規(guī)定,按應收賬款余額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2)2008年1月20日,大海公司收到A企業(yè)通知,被告知A企業(yè)于1月18日遭洪水襲擊,整個企業(yè)被淹,預計所欠大海公司的400萬元貨款全部無法償還。 2007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根據(jù)A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對賬齡在1年以內應收A企業(yè)的400萬元賬款計提了10%的壞賬準備。(3)2007年10月5日,大海公司與丙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該協(xié)議規(guī)定:①大海公司將其持有的乙公司10%的股份計4000萬股轉讓給丙公司,每股價格為1.6元;②股權轉讓協(xié)議經(jīng)雙方股東大會通過后生效;③丙公司在股權轉讓協(xié)議生效后的一個月內支付股權轉讓款的50%,另50%的轉讓款在股權劃轉手續(xù)辦理完畢后支付。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時,大海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大海公司轉讓的乙公司4000萬股股份的賬面價值為4800萬元。 2007年12月20日,股權轉讓協(xié)議分別經(jīng)各有關公司股東大會通過。至大海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對外報出前,丙公司尚未支付購買價款;股權劃轉手續(xù)尚在辦理中。乙公司2007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400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鑒于股權轉讓在辦理中,大海公司按30%的持股比例確認了投資收益。假定2007年除對“被投資單位實現(xiàn)凈損益”外,無其他權益法核算的業(yè)務。假定此項業(yè)務不考慮所得稅費用的調整。(4)2007年10月10日,大海公司銷售一批貨物給丙企業(yè),取得含稅收入1000萬元,貨款到年末尚未支付,按當時情況計提了1%壞賬準備。2008年4月1日,大海公司接到報告,2008年3月29日,丙企業(yè)遭受自然災害,損失慘重,估計有60%的貨款收不回來。(5)2007年大海公司承接了一項辦公樓建設工程,合同總收入500萬元,合同總成本預計350萬元。工程于2007年7月1日開工,工期為1年半,按完工百分比法核算本工程的收入與費用。①2007年末實際投入工程成本120萬元,全部用銀行存款支付;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取得工程結算款140萬元,實際收到工程結算款125萬元;②2007年末預計完工進度為30%,并據(jù)此確認收入;③2008年2月1日,大海收到修訂后的關于工程進度報告書,指出至2007年末,工程完工進度應為25%。(6)大海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董事會制定的2007年利潤分配方案為:分配現(xiàn)金股利300萬元;分配股票股利500萬元。要求:(1)指出大海公司上述(1)~(5)的交易和事項中,哪些屬于調整事項(注明上述交易和事項的序號即可)。(2)編制甲公司除事項(6)以外的調整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處理)。(3)將上述調整分錄所發(fā)生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結轉至“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4)編制甲公司2007年度利潤分配相關的會計分錄。(5)根據(jù)上述調整事項,調整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將調整數(shù)填入下表。
3、甲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按照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該公司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2006年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7年4月10日經(jīng)批準對外報出。該公司2006年12月31日編制的資產負債表(簡表)、利潤及分配表(簡表)如下: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至4月10日發(fā)生如下事項:(1)甲公司從2005年1月1日起對乙公司投資,其投資占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25%,并具有重大影響,該項投資成本為500萬元,采用成本法核算。按照會計規(guī)定該項投資應該采用權益法核算,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發(fā)現(xiàn)該差錯并進行追溯;乙公司2005年1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公允價值為1600萬元,差額為存貨價值,該存貨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別銷售60%和40%,乙公司2005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為400萬元;2006年實現(xiàn)凈利潤為500萬元,所得稅率33%;(2)2006年12月20日,甲公司與A公司簽訂購貨合同,從A企業(yè)購入某商品,價格為10000萬元(不含增值稅)。12月30日,鑒于B企業(yè)的同種商品價格更加優(yōu)惠,甲公司改從B企業(yè)購入該種商品。為此,A企業(yè)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于2006年12月31日要求甲公司支付違約金120萬元。甲公司在編制2006年度會計報表時,基本同意支付違約金但是未預計該事項可能造成的損失。雙方于2007年1月5日達成協(xié)議,由甲公司支付給A企業(yè)100萬元違約金,該款項于1月10日支付。(3)甲公司2007年1月5日銷售的產品,因質量問題被客戶退貨,并同時收到退回的原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退回的產品已入庫,其售價為300萬元(不含增值稅)。銷售成本為120萬元,甲公司尚未確認該項收入;(4)甲公司2007年1月10日發(fā)現(xiàn)本公司2006年末按照成本市價孰低法對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計價登記了5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情況如下,按照會計規(guī)定應采用公允價值對其計價。
(5)甲公司2007年3月2日收到通知,被告知某企業(yè)已破產清算,估計該企業(yè)所欠甲公司的200萬元賬款全部無法收回。該企業(yè)因長期經(jīng)營不善,連續(xù)發(fā)生巨額虧損,2006年12月31日已資不抵債。甲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對該筆應收賬款計提了40%的壞賬準備。要求:(1)編制上述業(yè)務的調整分錄;(2)編制上述業(yè)務的所得稅調整分錄;(3)編制上述業(yè)務的損益調整結轉分錄;(4)根據(jù)上述經(jīng)濟業(yè)務,調整2006年度已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利潤的有關數(shù)據(jù)。
四、綜合題
1、遠洋公司為上市公司,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核算采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稅率33%,2006年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7年4月30日經(jīng)批準對外報出。2006年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07年4月30日完成。該公司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之后,不再作其他分配。自2007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會計報表公布日前發(fā)生如下事項:(1)遠洋公司2007年2月10日收到B公司退貨的產品以及退回的增值稅發(fā)票聯(lián)、抵扣聯(lián)。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11月1日銷售給B公司產品一批,價款150萬元,增值稅率17%,產品成本105萬元,B公司驗收貨物時發(fā)現(xiàn)不符合合同要求需要退貨,遠洋公司收到B公司的通知后希望再與B公司協(xié)商,因此遠洋公司編制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時,仍確認了收入,將此應收賬款175.5萬元(含增值稅)列入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項目,對此項應收賬款于年末按5%計提了壞賬準備。稅法規(guī)定,按照應收賬款余額的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遠洋公司于2007年3月10日收到A企業(yè)通知,A企業(yè)已進行破產清算,無力償還所欠部分貨款,預計遠洋公司可收回應收賬款的40%。假定稅務部門尚未批準稅前扣除。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3月銷售給A企業(yè)一批產品,價款為135萬元(含增值稅額),A企業(yè)于3月份收到所購物資并驗收入庫。按合同規(guī)定A企業(yè)應于收到所購物資后一個月內付款。由于A企業(yè)財務狀況不佳,面臨破產,并已經(jīng)到2006年12月31日仍未付款。遠洋公司為該項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21萬元。(3)遠洋公司2007年3月15日收到C公司退貨的產品以及退回的增值稅發(fā)票聯(lián)、抵扣聯(lián)。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11月10日銷售給C公司產品一批,價款200萬元,增值稅率17%,產品成本160萬元,C公司驗收貨物時發(fā)現(xiàn)不符合合同要求需要退貨,遠洋公司收到C公司的通知后希望再與C公司協(xié)商,因此遠洋公司編制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時,仍確認了收入,將此應收賬款234萬元(含增值稅)列入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項目,對此項應收賬款于年末按10%計提了壞賬準備。(4)2007年3月27日,經(jīng)法庭一審判決,遠洋公司需要賠償C公司經(jīng)濟損失87萬元,支付訴訟費用3萬元。遠洋公司不再上訴,并且賠償款和訴訟費用已經(jīng)支付。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與C公司簽訂供銷合同,合同規(guī)定遠洋公司在2006年9月供應給C公司一批貨物,由于遠洋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發(fā)貨,致使C公司發(fā)生重大經(jīng)濟損失。C公司通過法律要求遠洋公司賠償經(jīng)濟損失150萬元,該訴訟案在12月31日尚未判決,遠洋公司已確認預計負債60萬元(含訴訟費用3萬元)。(5)2007年3月7日,遠洋公司得知債務人D公司2007年2月7日由于火災發(fā)生重大損失,遠洋公司的應收賬款有80%收不回來。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12月銷售商品一批給D公司,價款300萬元,增值稅率17%,產品成本200萬元。在2006年12月31日債務人D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沒有任何財務狀況惡化的信息,債權人按照當時所掌握的資料,按應收賬款的2%計提了壞賬準備。(6)2007年3月15日遠洋公司與E公司協(xié)議,E公司將其持有60%的乙公司的股權出售給遠洋公司,價款為10000萬元。(7)2007年3月20日公司董事會制訂提請股東會批準的利潤分配方案為:分配現(xiàn)金股利300萬元;分配股票股利400萬元。(8)2007年4月1日,遠洋公司經(jīng)修訂的進度報表表明原估計有誤,2006年實際已完成合同30%,款項未結算。該業(yè)務系2006年2月,遠洋公司與F公司簽訂一項為期3年、900萬元的勞務合同,預計合同總成本600萬元,營業(yè)稅率3%,遠洋公司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長期合同的收入和成本。至2006年12月31日,遠洋公司估計完成勞務總量的20%,并按此確認了損益。(9)在2007年4月,G企業(yè)建議用現(xiàn)金結算90萬元賠款,余下6萬元的賠款不再支付,遠洋公司接受了以此全部結案的建議,2007年4月收到90萬元賠款。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與G企業(yè)簽訂合同,合同中訂明G企業(yè)在2006年內給遠洋公司提供指定數(shù)量的電力。由于G企業(yè)延遲了修建新發(fā)電廠的計劃,致使G企業(yè)沒有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遠洋公司不得不以明顯較高的價格從另一供電單位購買電力。在2006年內,遠洋公司通過法律手段要求G企業(yè)賠償由于其對供電合同的違約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共計96萬元。在2006年的后期,法院做出了G企業(yè)賠償遠洋公司全部損失共計96萬元的判決。在編制200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時,遠洋公司與其法律顧問協(xié)商后得出結論認為,這有法定權力獲取賠償款,并且G企業(yè)不再上訴,遠洋公司已將確定能夠收到的賠款作為一項應收款項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上。要求:根據(jù)以上資料,判斷上述業(yè)務屬于是調整事項還是非調整事項;并根據(jù)調整事項編制會計分錄。涉及調整利潤分配項目的,合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其中涉及調整法定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的,合并記入“盈余公積”科目。
1、甲股份有限公司20×2年年度財務報告經(jīng)董事會批準對外公布的日期為20×3年3月30日,實際對外公布的日期為20×3年4月3日。該公司20×3年1月1日至4月3日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應當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中的調整事項的有( )。
A、3月1日發(fā)現(xiàn)20×2年10月接受捐贈獲得的一項固定資產尚未入賬
B、3月11日臨時股東大會決議購買乙公司51%的股權并于4月2日執(zhí)行完畢
C、4月2日甲公司為從丙銀行借入8000萬元長期借款而簽訂重大資產抵押合同
D、2月1日與丁公司簽訂的債務重組協(xié)議執(zhí)行完畢,該債務重組協(xié)議系甲公司于20×3年1月5日與丁公司簽訂
E、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判決敗訴并要求支付賠款1000萬元,對此項訴訟甲公司已于20×2年末確認預計負債800萬元
2、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屬于非調整事項的有( )。
A、上前年度已銷售的商品發(fā)生退貨
B、向社會公眾發(fā)行公司債券
C、發(fā)生臺風導致公司存貨嚴重受損
D、以前年度已確認的減值損失需要調整
E、資本公積轉增資本
3、甲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08年2月20日批準報出。公司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必須在其2007年度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有( )。
A、2007年11月1日,從該公司的子公司購貨3000萬元
B、2008年1月20日,公司遭受火災造成存貨重大損失900萬元
C、2008年1月30日,發(fā)生2007年應計入管理費用的200萬元薪酬費用誤計入在建工程
D、2008年2月1日,公司向某公司投資600萬元,從而持有該公司50%的股份
E、2008年2月1日,法院判決甲公司賠償某企業(yè)經(jīng)濟損失30萬元,2007年末已確認預計負債28萬元
4、對于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后,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fā)生的報告期的銷售退回,在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時,涉及的調整項目包括( )。
A、主營業(yè)務收入
B、主營業(yè)務成本
C、所得稅費用
D、應交稅費
E、遞延所得稅資產
5、以下對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及處理正確的表述有( )。
A、“調整事項”存在于資產負債表日或以前,資產負債表日后提供了進一步說明的證據(jù)
B、“非調整事項”是資產負債表日以后才發(fā)生的事項,不影響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
C、“非調整事項”是資產負債表日以后才發(fā)生的事項,如不說明將影響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
D、要根據(jù)“調整事項”對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的有關金額做出重新估計
E、要根據(jù)“調整事項”和“非調整事項”對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的有關金額做出重新估計
6、A公司因違約于2007年7月被B公司起訴,該項訴訟在2007年12月31日尚未判決,A公司認為敗訴可能性為60%,賠償?shù)慕痤~為60萬元。2008年3月30日財務報告批準報出之前,法院判決A公司需要償付B公司的經(jīng)濟損失55萬元,A公司不再上訴并支付了賠償款項。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A公司應做的會計處理包括( )。
A、按照調整事項處理原則,編制會計分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和其他相關科目
B、調整2007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
C、調整2007年度利潤表相關項目
D、調整2007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相關項目
E、調整2008年3月資產負債表年初余額的相關項目
7、2007年甲公司為乙公司的600萬元債務提供70%的擔保。乙公司因到期無力償還債務被起訴,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決,甲公司根據(jù)有關情況預計很可能承擔部分擔保責任,2008年2月5日甲公司財務報告批準報出之前法院做出判決,甲公司承擔全部擔保責任,需為乙公司償還債務的70%,甲公司已執(zhí)行,以下甲公司正確的處理有( )。
A、2007年12月31日按照很可能承擔的擔保責任確認預計負債
B、2007年12月31日對此預計負債做出披露
C、2007年12月31日對此或有負債做出披露
D、2008年2月5日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處理,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
E、2008年2月5日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處理,做出說明
8、2004年末甲公司應收乙公司賬款1000萬元,甲公司按照該項應收賬款余額10%計提了壞賬準備。2005年2月20日甲公司得知乙公司已經(jīng)宣告破產清算,該項應收賬款預計只能收回60%,甲公司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稅率33%,甲公司已經(jīng)按照15%的比例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以下甲公司對2004年報表調整項目中正確的有( )。
A、補提壞賬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300萬元
B、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調減2004年所得稅費用99萬元
C、調減資產負債表“應交稅金”99萬元
D、調減“凈利潤”201萬元
E、將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調減170.85萬元和“盈余公積”調減30.15萬元
9、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經(jīng)注冊會計師審計后,于2008年4月26日批準報出。該公司對下列發(fā)生在2008年1月1日~4月25日的事項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
A、2007年度銷售的商品退回,原銷售價格500000元,銷售成本300000元。該公司沖減了2007年度利潤表上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等項目,并相應調整了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
B、因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估計有誤,2007年度少計利潤850000元,并按規(guī)定補交了所得稅280500元。該公司在2007年度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上作了相應調整,同時調增了現(xiàn)金流量表經(jīng)營活動的現(xiàn)金流出280500元
C、獲知2008年3月20日某債務單位發(fā)生火災,該公司應收賬款中的450000元預計不能收回。該公司據(jù)此作為壞賬損失,調整了2007年度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的相關項目,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D、該公司2007年12月份與甲企業(yè)發(fā)生經(jīng)濟訴訟事項,2008年2月4日經(jīng)雙方協(xié)商同意,由該公司當日支付給甲企業(yè)80000元作為賠償,甲企業(yè)撤回起訴。該公司于2008年2月5日將此項應付賠償款確認為2007年度的損失,并調整了2007年度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但未對現(xiàn)金流量表的有關項目(直接法部分)進行調整
E、2008年1月10日銷售的商品,3月10日退貨,原銷售價格200000元,銷售成本100000元,該公司將其作為調整事項調整了2007年報表中的數(shù)字
三、計算分析題
1、乙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1日銷售一批商品給A公司,取得收入1000萬元,增值稅170萬元,款項未收;該批商品的成本為730萬元。2007年9月經(jīng)催收收回170萬元,至年末尚有1000萬元貨款未收回。經(jīng)了解,A公司的財務狀況已發(fā)生惡化,估計有20%的余款無法收回。 2008年3月乙公司接到A公司的通知,A公司已進行破產清算,乙公司預計有80%的貨款無法收回。乙公司2007年年度報表于2008年4月5日經(jīng)董事會批準報出,乙公司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稅法規(guī)定,按應收款項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在稅前抵扣,超過該比例計提的壞賬準備不得在稅前抵扣。要求:(1)對乙公司2007年有關銷售商品、計提壞賬準備的業(yè)務進行賬務處理。(2)對乙公司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進行處理。
2、大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海公司,系上市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按債務法核算企業(yè)所得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大海公司2007年度下列事項處理前的凈利潤為4000萬元,假設2007年所得稅匯算清繳在2008年4月30日完成。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為2008年4月15日,實際對外公布日為2008年4月20日。在下列事項處理前,大海公司已計算的2007年度的應交所得稅為1250萬元,大海公司尚未進行利潤分配。大海公司2007~2008年4月發(fā)生下列事項:(1)2007年11月,大海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甲企業(yè),價款為200萬元(不含稅),銷售成本160萬元,貨款未收。2007年12月15日,甲公司告知大海公司,發(fā)現(xiàn)商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按照協(xié)議規(guī)定,要求退貨。大海公司答應了退貨的要求,所退貨物于2008年1月10日收到。大海公司對甲企業(yè)的應收賬款計提了11.7萬元的壞賬準備。稅法規(guī)定,按應收賬款余額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2)2008年1月20日,大海公司收到A企業(yè)通知,被告知A企業(yè)于1月18日遭洪水襲擊,整個企業(yè)被淹,預計所欠大海公司的400萬元貨款全部無法償還。 2007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根據(jù)A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對賬齡在1年以內應收A企業(yè)的400萬元賬款計提了10%的壞賬準備。(3)2007年10月5日,大海公司與丙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該協(xié)議規(guī)定:①大海公司將其持有的乙公司10%的股份計4000萬股轉讓給丙公司,每股價格為1.6元;②股權轉讓協(xié)議經(jīng)雙方股東大會通過后生效;③丙公司在股權轉讓協(xié)議生效后的一個月內支付股權轉讓款的50%,另50%的轉讓款在股權劃轉手續(xù)辦理完畢后支付。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時,大海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大海公司轉讓的乙公司4000萬股股份的賬面價值為4800萬元。 2007年12月20日,股權轉讓協(xié)議分別經(jīng)各有關公司股東大會通過。至大海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對外報出前,丙公司尚未支付購買價款;股權劃轉手續(xù)尚在辦理中。乙公司2007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400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鑒于股權轉讓在辦理中,大海公司按30%的持股比例確認了投資收益。假定2007年除對“被投資單位實現(xiàn)凈損益”外,無其他權益法核算的業(yè)務。假定此項業(yè)務不考慮所得稅費用的調整。(4)2007年10月10日,大海公司銷售一批貨物給丙企業(yè),取得含稅收入1000萬元,貨款到年末尚未支付,按當時情況計提了1%壞賬準備。2008年4月1日,大海公司接到報告,2008年3月29日,丙企業(yè)遭受自然災害,損失慘重,估計有60%的貨款收不回來。(5)2007年大海公司承接了一項辦公樓建設工程,合同總收入500萬元,合同總成本預計350萬元。工程于2007年7月1日開工,工期為1年半,按完工百分比法核算本工程的收入與費用。①2007年末實際投入工程成本120萬元,全部用銀行存款支付;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取得工程結算款140萬元,實際收到工程結算款125萬元;②2007年末預計完工進度為30%,并據(jù)此確認收入;③2008年2月1日,大海收到修訂后的關于工程進度報告書,指出至2007年末,工程完工進度應為25%。(6)大海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董事會制定的2007年利潤分配方案為:分配現(xiàn)金股利300萬元;分配股票股利500萬元。要求:(1)指出大海公司上述(1)~(5)的交易和事項中,哪些屬于調整事項(注明上述交易和事項的序號即可)。(2)編制甲公司除事項(6)以外的調整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處理)。(3)將上述調整分錄所發(fā)生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結轉至“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4)編制甲公司2007年度利潤分配相關的會計分錄。(5)根據(jù)上述調整事項,調整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將調整數(shù)填入下表。
3、甲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按照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該公司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2006年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7年4月10日經(jīng)批準對外報出。該公司2006年12月31日編制的資產負債表(簡表)、利潤及分配表(簡表)如下: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至4月10日發(fā)生如下事項:(1)甲公司從2005年1月1日起對乙公司投資,其投資占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25%,并具有重大影響,該項投資成本為500萬元,采用成本法核算。按照會計規(guī)定該項投資應該采用權益法核算,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發(fā)現(xiàn)該差錯并進行追溯;乙公司2005年1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公允價值為1600萬元,差額為存貨價值,該存貨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別銷售60%和40%,乙公司2005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為400萬元;2006年實現(xiàn)凈利潤為500萬元,所得稅率33%;(2)2006年12月20日,甲公司與A公司簽訂購貨合同,從A企業(yè)購入某商品,價格為10000萬元(不含增值稅)。12月30日,鑒于B企業(yè)的同種商品價格更加優(yōu)惠,甲公司改從B企業(yè)購入該種商品。為此,A企業(yè)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于2006年12月31日要求甲公司支付違約金120萬元。甲公司在編制2006年度會計報表時,基本同意支付違約金但是未預計該事項可能造成的損失。雙方于2007年1月5日達成協(xié)議,由甲公司支付給A企業(yè)100萬元違約金,該款項于1月10日支付。(3)甲公司2007年1月5日銷售的產品,因質量問題被客戶退貨,并同時收到退回的原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退回的產品已入庫,其售價為300萬元(不含增值稅)。銷售成本為120萬元,甲公司尚未確認該項收入;(4)甲公司2007年1月10日發(fā)現(xiàn)本公司2006年末按照成本市價孰低法對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計價登記了5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情況如下,按照會計規(guī)定應采用公允價值對其計價。
(5)甲公司2007年3月2日收到通知,被告知某企業(yè)已破產清算,估計該企業(yè)所欠甲公司的200萬元賬款全部無法收回。該企業(yè)因長期經(jīng)營不善,連續(xù)發(fā)生巨額虧損,2006年12月31日已資不抵債。甲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對該筆應收賬款計提了40%的壞賬準備。要求:(1)編制上述業(yè)務的調整分錄;(2)編制上述業(yè)務的所得稅調整分錄;(3)編制上述業(yè)務的損益調整結轉分錄;(4)根據(jù)上述經(jīng)濟業(yè)務,調整2006年度已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利潤的有關數(shù)據(jù)。
四、綜合題
1、遠洋公司為上市公司,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核算采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稅率33%,2006年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7年4月30日經(jīng)批準對外報出。2006年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07年4月30日完成。該公司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之后,不再作其他分配。自2007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會計報表公布日前發(fā)生如下事項:(1)遠洋公司2007年2月10日收到B公司退貨的產品以及退回的增值稅發(fā)票聯(lián)、抵扣聯(lián)。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11月1日銷售給B公司產品一批,價款150萬元,增值稅率17%,產品成本105萬元,B公司驗收貨物時發(fā)現(xiàn)不符合合同要求需要退貨,遠洋公司收到B公司的通知后希望再與B公司協(xié)商,因此遠洋公司編制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時,仍確認了收入,將此應收賬款175.5萬元(含增值稅)列入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項目,對此項應收賬款于年末按5%計提了壞賬準備。稅法規(guī)定,按照應收賬款余額的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遠洋公司于2007年3月10日收到A企業(yè)通知,A企業(yè)已進行破產清算,無力償還所欠部分貨款,預計遠洋公司可收回應收賬款的40%。假定稅務部門尚未批準稅前扣除。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3月銷售給A企業(yè)一批產品,價款為135萬元(含增值稅額),A企業(yè)于3月份收到所購物資并驗收入庫。按合同規(guī)定A企業(yè)應于收到所購物資后一個月內付款。由于A企業(yè)財務狀況不佳,面臨破產,并已經(jīng)到2006年12月31日仍未付款。遠洋公司為該項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21萬元。(3)遠洋公司2007年3月15日收到C公司退貨的產品以及退回的增值稅發(fā)票聯(lián)、抵扣聯(lián)。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11月10日銷售給C公司產品一批,價款200萬元,增值稅率17%,產品成本160萬元,C公司驗收貨物時發(fā)現(xiàn)不符合合同要求需要退貨,遠洋公司收到C公司的通知后希望再與C公司協(xié)商,因此遠洋公司編制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時,仍確認了收入,將此應收賬款234萬元(含增值稅)列入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項目,對此項應收賬款于年末按10%計提了壞賬準備。(4)2007年3月27日,經(jīng)法庭一審判決,遠洋公司需要賠償C公司經(jīng)濟損失87萬元,支付訴訟費用3萬元。遠洋公司不再上訴,并且賠償款和訴訟費用已經(jīng)支付。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與C公司簽訂供銷合同,合同規(guī)定遠洋公司在2006年9月供應給C公司一批貨物,由于遠洋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發(fā)貨,致使C公司發(fā)生重大經(jīng)濟損失。C公司通過法律要求遠洋公司賠償經(jīng)濟損失150萬元,該訴訟案在12月31日尚未判決,遠洋公司已確認預計負債60萬元(含訴訟費用3萬元)。(5)2007年3月7日,遠洋公司得知債務人D公司2007年2月7日由于火災發(fā)生重大損失,遠洋公司的應收賬款有80%收不回來。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2006年12月銷售商品一批給D公司,價款300萬元,增值稅率17%,產品成本200萬元。在2006年12月31日債務人D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沒有任何財務狀況惡化的信息,債權人按照當時所掌握的資料,按應收賬款的2%計提了壞賬準備。(6)2007年3月15日遠洋公司與E公司協(xié)議,E公司將其持有60%的乙公司的股權出售給遠洋公司,價款為10000萬元。(7)2007年3月20日公司董事會制訂提請股東會批準的利潤分配方案為:分配現(xiàn)金股利300萬元;分配股票股利400萬元。(8)2007年4月1日,遠洋公司經(jīng)修訂的進度報表表明原估計有誤,2006年實際已完成合同30%,款項未結算。該業(yè)務系2006年2月,遠洋公司與F公司簽訂一項為期3年、900萬元的勞務合同,預計合同總成本600萬元,營業(yè)稅率3%,遠洋公司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長期合同的收入和成本。至2006年12月31日,遠洋公司估計完成勞務總量的20%,并按此確認了損益。(9)在2007年4月,G企業(yè)建議用現(xiàn)金結算90萬元賠款,余下6萬元的賠款不再支付,遠洋公司接受了以此全部結案的建議,2007年4月收到90萬元賠款。該業(yè)務系遠洋公司與G企業(yè)簽訂合同,合同中訂明G企業(yè)在2006年內給遠洋公司提供指定數(shù)量的電力。由于G企業(yè)延遲了修建新發(fā)電廠的計劃,致使G企業(yè)沒有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遠洋公司不得不以明顯較高的價格從另一供電單位購買電力。在2006年內,遠洋公司通過法律手段要求G企業(yè)賠償由于其對供電合同的違約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共計96萬元。在2006年的后期,法院做出了G企業(yè)賠償遠洋公司全部損失共計96萬元的判決。在編制200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時,遠洋公司與其法律顧問協(xié)商后得出結論認為,這有法定權力獲取賠償款,并且G企業(yè)不再上訴,遠洋公司已將確定能夠收到的賠款作為一項應收款項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上。要求:根據(jù)以上資料,判斷上述業(yè)務屬于是調整事項還是非調整事項;并根據(jù)調整事項編制會計分錄。涉及調整利潤分配項目的,合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其中涉及調整法定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的,合并記入“盈余公積”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