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模擬試題第二十三章1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某股份公司在會計核算中采用了以下會計政策,其中屬于會計準則不允許的政策是()。
     A、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后的借款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B、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后的借款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C、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年度的勞務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D、在同一年度開始和完成的勞務在勞務完成時確認收入
    2、采用追溯調整法計算出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應當()。
     A、重新編制以前年度會計報表
     B、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一并調整
     C、調整或反映為變更當期及未來各期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
     D、只需要在報表附注中說明其累計影響
    3、對下列會計差錯,不正確的說法是()。
     A、所有會計差錯均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B、重要會計差錯的內容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C、本期發(fā)現(xiàn)的,屬于前期的重要差錯,應調整發(fā)現(xiàn)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
     D、本期發(fā)現(xiàn)的,屬于以前年度的非重要會計差錯,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但應調整發(fā)現(xiàn)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
    4、甲股份有限公司從20×1年起按銷售額的1%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該公司20×2年度前3個季度改按銷售額的10%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并分別在20×2年度第1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和第3季度報告中作了披露。該公司在編制20×2年年度財務報告時,董事會決定將第1季度至第3季度預提的產品質量保證費用全額沖回,并重新按20×2年度銷售額的1%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假定以上事項均具有重要影響,且每年按銷售額1%預提的產品質量保證費用與實際發(fā)生的產品質量保證費用大致相符,則甲股份有限公司在20×2年年度財務報告中對上述事項正確的會計處理方法是()。
     A、作為會計政策變更予以調整,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B、作為會計估計變更予以調整,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C、作為重要會計差錯更正予以調整,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D、不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或重要會計差錯更正予以調整,不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5、企業(yè)發(fā)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項中,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是()。
     A、因固定資產改良將其折舊年限由8年延長至10年
     B、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由直線法改為年數總和法
     C、年末根據當期發(fā)生的暫時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調整本期所得稅費用
     D、交易性金融資產由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改為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
    6、某上市公司2006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7年4月30日批準報出,2007年3月15日,該公司發(fā)現(xiàn)了2005年度的一項重大會計差錯。該公司正確的做法是()。
     A、調整2006年度會計報表的年初余額和上期金額
     B、調整2006年度會計報表的年末余額和本期金額
     C、調整2005年度會計報表的年末余額和本期金額
     D、調整2005年度會計報表的年初余額和上期金額
    7、以下列有關前期差錯,其表述方法不正確的是()。
     A、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
     B、企業(yè)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但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
     C、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fā)現(xiàn)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fā)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
     D、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可以從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間開始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也應當一并調整,不得采用未來適用法
    8、追溯調整法下不應調整的項目是()。
     A、法定盈余公積
     B、未分配利潤
     C、應付利潤
     D、留存收益
    9、下列項目中,屬于追溯調整法核心的是()。
     A、計算會計政策變更對當年凈利潤的影響
     B、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并調整期初留存收益
     C、計算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后年度凈利潤的影響
     D、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有關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
    10、企業(yè)發(fā)生的下列事項中,不屬于會計估計變更的是()。
     A、對固定資產凈殘值率由3%改為8%
     B、估計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的比例由10%提高到20%
     C、將壞賬核算的直接轉銷法改為備抵法
     D、將某電子設備的折舊年限由5年調整為2年
    11、甲企業(yè)一臺從2005年1月1日開始計提折舊的設備,其原值為155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500元,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從2007年起,該企業(yè)將該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改為平均年限法,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由5年改為4年,設備的預計凈殘值由500元改為300元。該設備2007年的折舊額為()元。
     A、3100
     B、3000
     C、3250
     D、4000
    12、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實現(xiàn)凈利潤500萬元。該公司2008年發(fā)生和發(fā)現(xiàn)的下列交易或事項中,會影響其年初未分配利潤的是()。
     A、發(fā)現(xiàn)2007年少計財務費用300萬元
     B、發(fā)現(xiàn)2007年少提折舊費用0.10萬元
     C、為2007年售出的設備提供售后服務發(fā)生支出50萬元
     D、因客戶資信狀況明顯改善將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由20%改為5%
    13、下列關于會計估計變更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未來適用法
     B、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應于當期確認
     C、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在當期及以后期間確認
     D、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14、下列各項中,不需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內容有()。
     A、會計政策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B、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
     C、非重大前期差錯的更正方法
     D、重大前期差錯對凈損益的影響金額
    15、甲公司所得稅率33%,采用債務法核算,2006年12月以500萬元購入乙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交易性短期投資,期末市價460萬元,2007年1月1日首次執(zhí)行新準則,對期末交易性股票投資由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改為公允價值計價,該企業(yè)2007年會計政策變更時的累積影響數是()。
     A、增加留存收益40萬元
     B、減少留存收益26.8萬元
     C、對留存收益沒有影響
     D、增加留存收益13.2萬元
    16、A企業(yè)在2005年1月1日投資B企業(yè)500萬元,占B企業(yè)5000萬元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2007年1月1日增資后占B可辨認凈資公允價值份額的25%,對B的投資改為權益法核算,B企業(yè)資產公允價值等于賬面價值,2005年和2006年分別獲得凈利潤800萬元,2006年分配現(xiàn)金股利600萬元,B企業(yè)沒有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假設A與B的所得稅率相同,則該項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是()萬元。
     A、160
     B、80
     C、100
     D、40
    17、甲公司發(fā)出存貨按先進先出法計價,期末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價。2002年1月1日將發(fā)出存貨由先進先出法改為加權平均法。2002年初存貨賬面余額等于賬面價值為56000元,40公斤,2002年4月、9月分別購入材料50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別為800元、1000元,9月10日領用400公斤,用未來適用法處理該項會計政策的變更,則2002年度末該存貨的賬面余額為()元。
     A、396000
     B、436000
     C、356000
     D、306000
    18、接上題,假設該存貨沒有繼續(xù)增減,若期末該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為400000元,由于發(fā)出存貨計價方法的改變對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金額是()元。
     A、94000
     B、36000
     C、12000
     D、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