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全國自考“犯罪學(一)”試題4

字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早期犯罪社會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BR>    A.龍勃羅梭 B.菲利
    C.加羅法洛 D.李斯特
    E.塞林
    32.建國初期的犯罪特征是(    ?。?BR>    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
    C.*破壞案件突出 D.女性犯罪突出
    E.慣犯、累犯多
    33.犯罪原因的研究歷程包括(    ?。?BR>    A.思辯研究階段 B.實證研究階段
    C.經(jīng)驗研究階段 D.辯證研究階段
    E.形而上學研究階段
    34.開展犯罪預防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BR>    A.法制原則 B.人治原則
    C.講究效益原則 D.可操作性原則
    E.分散原則
    35.下列措施中屬于犯罪防控系統(tǒng)第二道防線的是(    ?。?BR>    A.加強社會整合 B.技防
    C.貴重物品標刻 D.被害預防
    E.進行出監(jiān)教育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36.被害率
    37.犯罪的起伏律
    38.犯罪動力
    39.犯罪高峰年齡
    40.指數(shù)平滑法
    41.犯罪預防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2.簡述犯罪學的作用。
    43.簡述人類犯罪現(xiàn)象的發(fā)展演變特征。
    44.簡述犯罪學意義上的犯罪行為與刑法學意義上的犯罪行為的區(qū)別及其原因。
    45.簡答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6小題10分,第47小題12分,共22分)
    46.試論商品經(jīng)濟對犯罪的消極影響。
    47.試闡述實證派犯罪學思想及其與古典犯罪學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