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wǎng)烏魯木齊1月13日電 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張加強 記者今天從新疆烏魯木齊市司法局獲悉,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不斷完善法律援助體系建設,構建了以烏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為中樞的“大法援”格局,通過成功辦理一大批法律援助案件,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陽光工程”。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烏市全市已形成縱向和橫向“大法援”網(wǎng)絡:建立了市、8個區(qū)(縣)法律援助中心、79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法律援助工作站、550多個社區(qū)(村)法律援助聯(lián)系點的縱向法律援助網(wǎng)絡,同時,全市司法行政部門與各級工青婦、殘聯(lián)、老齡委、勞教所等部門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援助站的橫向法律援助網(wǎng)絡,并與工青婦、殘聯(lián)、老齡委、公檢法、“12345”市長電話辦公室、信訪、勞動等涉及困難群體部門建立了長期的法律援助聯(lián)動和協(xié)作機制。
同時,烏市法律援助隊伍不斷壯大,全市已有法律援助專職工作人員38名,市屬律師596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528名,法律援助志愿者170名,形成了以司法行政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為主力,以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為基礎,以法律援助志愿者為補充的覆蓋全市多方位、多層次的法律援助服務隊伍,全市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形成“一盤棋”。
現(xiàn)在,烏市法律援助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法律援助對象由最初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擴大到現(xiàn)在的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困難群體。法援工作由刑事辯護為主向民事、勞動仲裁案件代理為主轉變,由訴訟代理為主向非訴服務轉變,由單一服務逐步向系列服務、配套服務、延伸服務、跟蹤服務發(fā)展,法律援助范圍向服務“三農”、服務國企改革、服務社會穩(wěn)定大局等方面延伸,進一步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近年來,烏市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人員參與信訪接待、烏市“5.8”、“1.2”火災、村改居工程等一系列關系民生和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突發(fā)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積極化解矛盾、有效解決糾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烏市法律援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降低援助門檻,暢通“綠色通道”,專門開辟了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要求支付工資報酬和工傷糾紛案件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直接進入援助程序。烏市法律援助中心還與烏市殘聯(lián)合作,向全市3387名殘疾人發(fā)放了法律援助愛心卡,執(zhí)卡者無需經濟狀況證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同時,對于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主張因環(huán)境污染、公共衛(wèi)生、安全生產產生民事權益的;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shù)?;與公民基本生活條件密切相關并且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簡化了審查審批手續(xù),優(yōu)先受理。
為提高法律援助質量,烏市還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法律援助案件監(jiān)督機制,制定了《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邀請包括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領導、律師公證管理處和律師協(xié)會的負責人、資深律師、社會團體及相關單位人員擔任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jiān)督員,通過聽庭、考評等多種方式監(jiān)督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
經過多年發(fā)展,烏市已構建“大法援”格局,極大地促進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據(jù)統(tǒng)計,烏市、區(qū)(縣)兩級法律援助機構自啟動法律援助工作11年來,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7000余件,接待群眾咨詢達十余萬人次,包括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農民工等在內,受到援助的各類人群超過萬人。
烏市司法局黨組書記林新民今天對記者表示,烏市司法局將力爭在原有每年市級法律援助經費財政投入30萬元的基礎上,再加大投入,為烏市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滿足弱勢群體“應援盡援”的要求。同時,烏市司法行政部門和法援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農民工及其他特殊困難群體的法律援助力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不斷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huán)境。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烏市全市已形成縱向和橫向“大法援”網(wǎng)絡:建立了市、8個區(qū)(縣)法律援助中心、79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法律援助工作站、550多個社區(qū)(村)法律援助聯(lián)系點的縱向法律援助網(wǎng)絡,同時,全市司法行政部門與各級工青婦、殘聯(lián)、老齡委、勞教所等部門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援助站的橫向法律援助網(wǎng)絡,并與工青婦、殘聯(lián)、老齡委、公檢法、“12345”市長電話辦公室、信訪、勞動等涉及困難群體部門建立了長期的法律援助聯(lián)動和協(xié)作機制。
同時,烏市法律援助隊伍不斷壯大,全市已有法律援助專職工作人員38名,市屬律師596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528名,法律援助志愿者170名,形成了以司法行政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為主力,以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為基礎,以法律援助志愿者為補充的覆蓋全市多方位、多層次的法律援助服務隊伍,全市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形成“一盤棋”。
現(xiàn)在,烏市法律援助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法律援助對象由最初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擴大到現(xiàn)在的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困難群體。法援工作由刑事辯護為主向民事、勞動仲裁案件代理為主轉變,由訴訟代理為主向非訴服務轉變,由單一服務逐步向系列服務、配套服務、延伸服務、跟蹤服務發(fā)展,法律援助范圍向服務“三農”、服務國企改革、服務社會穩(wěn)定大局等方面延伸,進一步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近年來,烏市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人員參與信訪接待、烏市“5.8”、“1.2”火災、村改居工程等一系列關系民生和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突發(fā)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積極化解矛盾、有效解決糾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烏市法律援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降低援助門檻,暢通“綠色通道”,專門開辟了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要求支付工資報酬和工傷糾紛案件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直接進入援助程序。烏市法律援助中心還與烏市殘聯(lián)合作,向全市3387名殘疾人發(fā)放了法律援助愛心卡,執(zhí)卡者無需經濟狀況證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同時,對于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主張因環(huán)境污染、公共衛(wèi)生、安全生產產生民事權益的;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shù)?;與公民基本生活條件密切相關并且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簡化了審查審批手續(xù),優(yōu)先受理。
為提高法律援助質量,烏市還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法律援助案件監(jiān)督機制,制定了《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邀請包括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領導、律師公證管理處和律師協(xié)會的負責人、資深律師、社會團體及相關單位人員擔任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jiān)督員,通過聽庭、考評等多種方式監(jiān)督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
經過多年發(fā)展,烏市已構建“大法援”格局,極大地促進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據(jù)統(tǒng)計,烏市、區(qū)(縣)兩級法律援助機構自啟動法律援助工作11年來,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7000余件,接待群眾咨詢達十余萬人次,包括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農民工等在內,受到援助的各類人群超過萬人。
烏市司法局黨組書記林新民今天對記者表示,烏市司法局將力爭在原有每年市級法律援助經費財政投入30萬元的基礎上,再加大投入,為烏市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滿足弱勢群體“應援盡援”的要求。同時,烏市司法行政部門和法援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農民工及其他特殊困難群體的法律援助力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不斷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