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玉里古道,建于1875年(清光緒元年),是清末民初臺灣島上的一條貫通東西的交通要道。當(dāng)時,為了開發(fā)山區(qū),加強防務(wù),清政府組織人力,修筑了北、中、南三條橫貫臺灣山脈的道路,其中路就是“八古道”。據(jù)記載,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福建福寧總兵吳光亭奉命開拓這條中部山路,他從廣東招募1000多名勇士,鑿山、架橋、填壑、伐木,奮戰(zhàn)八個月,終于修成了西起彰化林杞埔(現(xiàn)屬南投縣),東達(dá)花蓮璞石閣(今玉里)的攀山古道,全長 130多公里。
八海拔2800米,地處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的高峰之間,周圍高峰聳立,是臺灣山地峰的集結(jié)地區(qū)。在全省的10座山峰中,就有8座分布在這一帶。過去,八古道曾是攀登這些山峰的主要通道,因受臺風(fēng)、洪水等影響,現(xiàn)已變成廢道,但其中許多路段至今仍保存較好。古道途經(jīng)父子斷崖、云龍瀑布等勝景,附近還有一片碧綠如茵的草原,夏季開滿白色的大菊花及芬芳的粉蝶蘭,使人賞心悅目。古道沿線崇山峻嶺,古木參天,其西段還有許多墓碑石刻和古建筑,是臺灣的古跡之一。
八海拔2800米,地處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的高峰之間,周圍高峰聳立,是臺灣山地峰的集結(jié)地區(qū)。在全省的10座山峰中,就有8座分布在這一帶。過去,八古道曾是攀登這些山峰的主要通道,因受臺風(fēng)、洪水等影響,現(xiàn)已變成廢道,但其中許多路段至今仍保存較好。古道途經(jīng)父子斷崖、云龍瀑布等勝景,附近還有一片碧綠如茵的草原,夏季開滿白色的大菊花及芬芳的粉蝶蘭,使人賞心悅目。古道沿線崇山峻嶺,古木參天,其西段還有許多墓碑石刻和古建筑,是臺灣的古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