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示范高中就要示范出個樣子來

字號:

編者按:時下,人們對示范高中寄予厚望,希望它在教育理念上示范,在教學管理上示范,在課程改革上示范,在推進素質教育上示范……示范高中應該示范什么?這是值得示范高中、教育研究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本報記者 張婷
    政策與現(xiàn)實的失衡
    記者:您認為,示范性高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您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高洪源:示范性高中建設的初衷非常明確,就是要打造一批標桿高中學校。但是,在一個市場化的社會中,哪怕是公益化的社會政策在實踐過程中都要遭遇現(xiàn)實的沖擊,受到各種利益群體的重新解讀。在解讀中,各種利益群體的訴求相互碰撞,相互磨合,才成為這個政策在現(xiàn)實中的實際定位。示范性高中建設政策也經歷了這樣一個解讀和重建認識的過程。
    有關部門關于示范性高中的文件中,涉及硬件條件建設的有8條,涉及軟件建設的有12條。而這些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的標準是非常高的,在現(xiàn)有的國情條件下,用“豪華”來形容示范學校建設是不為過的。
    在建設示范學校的過程中,各地政府為了落實這個政策和顯示政府對于教育的關注,大量投資示范學?;A條件建設,校園建設攀比而上。很顯然,這種建設模式將其他普通高中變成了這個項目的局外人,學校之間條件懸殊加大,普通學校不公平感加深。結果是培養(yǎng)出“演員”,嚇跑“觀眾”,與示范校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
    在公眾的眼中,示范高中是本地棒的學校。開始時,公眾比較各個示范學校的一般升學率,逐漸轉變?yōu)楸容^升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然后,將這種比較轉變成了擇校行動,迫使示范學校的行為發(fā)生扭曲。在壓力之下,在一些示范學校中,令學生不堪重負的“縣一中”教學模式蔓延。素質教育在這些學校雖然也緩步前行,但是其創(chuàng)新、深化、細化和實效卻大大減弱了。正如北京四中的校長所說,示范學校中“有個別學校在硬件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的同時,教育觀念沒有得到明顯提升?!?BR>    由于示范學校與一般學校事實上處于不對等的地位,它們可以憑借著政策和自身優(yōu)勢獲取更多的資源。比如通過提前招生和其他非正規(guī)的手段挖掘優(yōu)秀生源,憑借優(yōu)勢地位挖掘薄弱地區(qū)和薄弱學校的優(yōu)質師資,以不當手段排斥學習落后學生以獲取高升學率等。這些“習慣”一旦形成,其他學校也相繼跟進,或者反過來,普通學校采取這些措施以后,示范學校跟進,強化這些規(guī)則,造成泛濫,從而在學校系統(tǒng)產生連鎖反應。當示范校群體將自己的資源利益“大化”的時候,就可能破壞高中系統(tǒng)的相對平衡。
    所以示范高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校,它不但在各地的教育發(fā)展中舉足輕重,而且對整個教育系統(tǒng)甚至對社會也產生了未曾想到的影響?!∞D型時期如何發(fā)展
    記者:那么,又該如何解決示范性高中現(xiàn)存的問題?也有人提出應該取消“示范校”,以有利于教育公平。對這一觀點您怎么看?
    高洪源:自1995年示范性高中建設啟動以來,十幾年來,一直有人對這項政策的公平性提出質疑,對于示范校的實際示范作用的發(fā)揮以及示范校的規(guī)模擴張所帶來的教育生態(tài)后果也提出疑問。一些人激烈地主張從制度上“取消示范?!薄_@種意見雖然目前不可取,但是它所反映的社會輿情不能不引起政府和示范高中的關注。
    我國社會發(fā)展現(xiàn)在正處于一個向富裕社會轉型的時期,人們對于社會領域中的公平充滿了期待,也就十分敏感,而教育領域的公平名列前茅。與其他學校相比,示范高中要樹立更強烈的政策責任感,因為自己是“高中示范?!闭叩氖芤嬲?,又是中國學校中的強勢群體,特殊的地位需要它們站在整個社會的角度高位思考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特別是自覺地把自己當作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政策工具,要自覺關注弱勢學校的利益,肯于為社會弱勢群體作出無私貢獻。
    在一個很長的時間里,示范校的建設重點放在了物質條件的建設上,爭取資金、改造校舍、擴大規(guī)模成為一種建設模式。這些因素被人們稱為學校發(fā)展的外在條件或者硬件因素。正如前面分析的,這種發(fā)展即使很大,其示范功能仍然有限,被其他學校認可和效仿的可能性也很小。
    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示范性高中建設應當在新的環(huán)境中進入一個轉型時期。真正能夠發(fā)揮示范作用的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思路、途徑和方法,也就是一所學校發(fā)展中以人為核心的內在素質發(fā)展,這是學校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這些內涵品質包括學校的制度建設管理與創(chuàng)新、教師發(fā)展、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校文化建設等。
    應擔當?shù)纳鐣熑?BR>    記者:您提到了示范性高中的社會責任問題,如何才能使學校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
    高洪源: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落實示范學校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的社會責任,還存在一定困難。原因就在于經過多年變化,己經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改變這種格局需要打破很多障礙。為此,必須以政府為主導,綜合各個方面力量,多渠道并進,共同推動示范學校社會責任的落實。
    政府需調整現(xiàn)有政策,制定具體的示范校評估指標。示范高中在社會責任方面之所以做得還很不夠,從根本上說,源于制度設計的缺陷和政府指導的不足?,F(xiàn)有的政策都只是重點強調了硬件建設,對于示范機制和標準的界定卻非常單薄,而且各地對于示范學校的評估也多只就示范學校的發(fā)展作出評價,沒有對示范行為進行考核,這就形成了示范學校只有權利而無義務的狀況。
    建議有關部門參照國際上關于社會責任的認證標準,制定示范高中的社會責任評估文件,并由各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擬定具體的操作指標和行動方案,將示范高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表現(xiàn)納入學校發(fā)展的評估指標。
    要加大制度和行為信息的透明度,加強同行和公眾監(jiān)督。把對示范學校社會責任的要求與評價標準以及它們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告之其他學校和社會公眾,接受監(jiān)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這項政策更加“親民”,同時也能促進示范學校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應當促進示范高中學校群體實現(xiàn)自我約束。這需要通過具體規(guī)約、項目行動和集體論壇等方式來實現(xiàn)的。集體約束是促進學校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推動力量。這種約束制度的形成是示范高中發(fā)展到新的高度的標志??上У氖牵@種組織和制度到目前為止還是空白,還沒有看到相關的學術團體發(fā)表過社會責任宣言這類文件,而國內外企業(yè)界在這個方面己經屢見不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