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護士內(nèi)科指導血液病之白血病護理三

字號:

急性白血癥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白細胞多數(shù)在10-50×109/L,少部分<5×109/L或>100×109/L。白細胞過高或過低其預后較差。分類計數(shù),表現(xiàn)為粒、淋或單核中的某一系細胞大量增殖,大部分為中間型幼稚細胞,少數(shù)為成熟細胞。如僅見原始細胞與成熟細胞,而無中間型細胞存在,稱為“白血病裂孔現(xiàn)象”。如果周圍血原始及幼稚細胞極少或缺如,稱為“非白血性白血病”此類病人必須作骨髓穿刺檢查方能確診。
    二、骨髓象 
    骨髓穿刺檢查是診斷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骨髓涂片有核細胞大多數(shù)是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也有少數(shù)為增生活躍或增生減低。增生的核細胞主要是原始細胞和早期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原粒始細胞Ⅰ型+Ⅱ、原單+幼單或原淋+幼淋)>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細胞的形態(tài)一般與正常原始及幼稚細胞不同,細胞大小相差甚大,胞漿少,胞核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常有扭折、分葉、切跡或雙核等。核染色質(zhì)粗糙、核仁明顯、數(shù)目多、核分裂象多見。核漿發(fā)育不平衡,胞核發(fā)育往往落后于胞漿。胞漿內(nèi)易見空泡,胞漿出現(xiàn)Auer小體是急性非淋白血病診斷的重要標記之一。骨髓中其他系列細胞減少,巨核細胞增生顯著減少或缺如(除M7外),紅系細胞增生明顯抑制(降M6外)。
    三、細胞化學 
    白血病的原始細胞有時形態(tài)學難以區(qū)分,可借助細胞化學作出鑒別(表5-3-7)。
    表5-3-7 三種白血病細胞化學染色比較
    細胞化學染色 急粒 急淋 急單
    過氧化酶(POX) +++ - ±
    蘇丹黑(SBB) +++ - ±
    非特異脂酶(NSE) ± - +++(被NaF抑制)
    特異性脂酶(AS-DCE) ++ - -
    糖原(PA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