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壺腹部的慢性潰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非甾體消炎藥、胃酸分泌過多、遺傳、吸煙、應激和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上腹痛為其主要癥狀,呈節(jié)律性、周期性發(fā)作,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常伴有腹脹、厭食、噯氣、返酸等癥狀;其并發(fā)癥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治療以消除病因,控制癥狀,促進潰瘍愈合,預防復發(fā)和避免并發(fā)癥為原則。消化性潰瘍病人常見的護理問題有:①知識缺乏;②疼痛;③潛在并發(fā)癥--出血;④活動無耐力;⑤有體液不足的危險;⑥恐懼。 知識缺乏
[相關因素]
新患疾病。
缺乏指導。
[主要表現(xiàn)]
主動詢問疾病的有關知識或尋找、借閱有關資料。
因飲食不當再度出血。
[護理目標]
病人能遵循潰瘍病飲食原則和生活健康指導。
[護理目標]
指導病人合理飲食:
平時要定時進食,飲食以易消化、富營養(yǎng)、無刺激性食物為宜。
飲食要規(guī)律,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尤其是晚餐不宜過飽。
避免過熱、過冷、粗糙、油炸、辛辣等食物及濃茶、咖啡等飲料。
勸其戒煙、忌酒。
對出血量少,又無劇烈嘔吐者,可試進少量流質飲食。
大出血時,應予禁食,禁食24-48h時后,如無繼續(xù)出血,可改進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