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病證護理-咳嗽

字號:

咳嗽是指肺氣上逆作聲,咯出痰液的病證。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結(jié)核等疾病。 中醫(yī)將“有聲無物”謂之咳;“有物無聲”謂之嗽。而臨床常為二者并見,故為咳嗽。
     來源:考試大
     1、病因病機 外感內(nèi)傷導(dǎo)致臟腑功能失常,肺失宣發(fā)肅降則肺氣上逆作咳;脾失運化,水濕內(nèi)生,聚而成痰,隨上逆肺氣咯出,發(fā)為咳嗽。
     (1)外感六*之邪:風(fēng)寒、熱、燥之邪乘人體正虛侵虛襲肺系,導(dǎo)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沖出喉間作聲,發(fā)為咳嗽。
     (2)內(nèi)傷咳嗽:七情失調(diào)傷肝,郁而化火,氣火上干犯肺;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而傷脾,脾不健運,痰濕內(nèi)生,上漬于肺;或久病傷肺,肺陰虧虛,虛火上炎,肺失濡潤,功能失調(diào)發(fā)為咳嗽。
     2、辨證論治
     (1)風(fēng)寒襲肺:
     證候:咳嗽聲重,痰白稀薄,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涕,惡寒發(fā)熱、無汗,骨節(jié)酸痛喉癢或咳時胸痛,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fēng)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蘇散。
     (2)風(fēng)熱犯肺:
     證候:咳嗽氣粗,痰稠而黃,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發(fā)熱惡風(fēng)、頭痛鼻流黃涕、汗出,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 來源:考試大
     治法:疏風(fēng)清熱,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飲。
     (3)燥熱傷肺:
     證候:咳嗽痰少或干咳無痰,痰粘難咯,咳甚則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帶血絲。初期可伴微寒身熱、鼻塞頭痛等癥,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shù)。
     治法:疏散外邪,潤肺止咳。 來源:考試大
     主方:桑杏湯。
     (4)痰濕蘊肺:
     證候: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容易咯出,胸脘滿悶,有時嘔惡;或神疲納呆,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主方:二陳湯。
     (5)痰熱壅肺:
     證候:咳嗽氣促,痰黃粘稠難咯,或面赤口渴喜飲,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紅苔黃少津,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來源:考試大
     主方:清金化痰湯。
     (6)肺氣虛損:
     證候:咳嗽氣短、咳聲低微,咯痰清稀,自汗畏冷,面色無華,易感外邪,舌質(zhì)淡嫩,脈象虛弱。
     治法:補益肺氣,益氣固表。
     主方:玉屏風(fēng)散。
     (7)肺陰虧耗:
     證候:干咳無痰、痰少而粘,痰中帶血、咽癢聲啞,手足心熱、或午后潮熱、口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湯。
     3、辨證施護
     (1)一般護理:
     ①觀察咳嗽的時間、性質(zhì)、咳聲大小,有無吐痰,咳嗽時呼吸狀況,以及伴隨的全身癥狀。
     ②觀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時間,觀察痰液性狀、顏色、咯出難易,有無帶血等。
     ③痰液檢查及時留取標本送驗。 來源:考試大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潔凈新鮮空氣,病室經(jīng)常開窗通風(fēng),室內(nèi)禁止吸煙,防止煙塵及特殊氣味的刺激。
     ⑤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襲。注意保暖,戒煙酒。
     ⑥準備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時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無力咯痰困難者要協(xié)助排痰,定時翻身拍背,體位引流排痰。必要時吸痰。
     ⑧痰液粘稠難咯出者,可用超聲霧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劑,可予以化痰止咳劑,消炎化痰劑,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針刺止咳:針肺俞、列缺、天突、豐隆穴?;蚨樦夤堋⒎?、神門穴;外感咳嗽加腎上腺穴;內(nèi)傷咳嗽加脾、腎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