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字號:

一、 單項選擇題(在下面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請將其選出并填入相應的表格中,每個2分,共50分)
    1.我國歷第一個國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東周 D.春秋
    2.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拱衛(wèi)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鞏固國家政權
    C.開發(fā)邊遠地區(qū)的經濟文化 D. 建立對全國的控制網(wǎng)
    3.下列內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
    A.周天子分封親屬功臣,讓他們到各地做諸侯
    B.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保衛(wèi)周天子
    C.各個諸侯必須保持密切聯(lián)系,共同抵御外族入侵
    D.諸侯要按受封土地數(shù)量向天子定期納稅
    4.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國者沒有打好基礎 B.不注意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
    C.最后一個國君暴虐殘酷 D.內部發(fā)生嚴重的叛亂
    6.西周是一平民在田中勞作,關于他可能使用的農具錯誤的是( )。
    A.用石鐮收割莊稼 B.用裝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鐵制的犁耕地 D.用青銅農具進行生產
    7.西周時為鞏固統(tǒng)治,開發(fā)邊疆而實行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兄終弟及制 D.分封制
    8.關于春秋的爭霸戰(zhàn)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 爭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 目的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威信
    ③ 爭霸的實質是獲取周天子過去的政治、經濟特權 ④ 爭霸戰(zhàn)爭具有兩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貴族把奴隸當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殉葬品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戰(zhàn)國
    10.我國古書中“千耦其耘”的現(xiàn)象應出現(xiàn)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的鐵農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興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變法最徹底
    12.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主要通過( )。
    A.實行變法 B.人民起義 C.分封諸侯 D.爭霸戰(zhàn)爭
    13.關于甲骨文,錯誤的解釋是( )。
    A.我國古代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C.商朝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歷史的資料
    14.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 B.社會大變革的出現(xiàn)
    C.頻繁的爭霸戰(zhàn)爭 D.學術的繁榮和思想的活躍
    15.在諸子百家中,主張“無為而治”的是( )。
    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
    ① 以德教民 ② 以禮治國 ③ 有教無類 ④ 當仁不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其主張對當時封建統(tǒng)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18.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并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的學說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9.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關中地區(qū)某人發(fā)跡的故事,你認為哪個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戰(zhàn)爭中殺敵有功,得到幾十畝土地的賞賜
    B.幾年后,他辛勤耕種這些土地,糧食豐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來,他用賣糧的錢,又添置了幾十畝土地,成為小地主
    D.四十歲后,他賣掉所有的土地去經商,得到政府的獎勵,成為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
    20.下列成語和晉楚爭霸有關的是( )。
    A.老馬識途 B.退避三舍 C.臥薪嘗膽 D.尊王攘夷
    21.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的青銅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銅立人像 D.青銅鼎
    22.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湖南省 B.云南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23.戰(zhàn)國時期的編鐘出土的地點是( )。
    A.湖南省 B.云南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24.東周的建立者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5.西周的都城在( )。
     A.陽城 B.亳 C.鎬京 D.洛邑
    二、改錯(辨析)題(12分)
    26.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開始了“公天下”的歷史。(2分)
    27.戰(zhàn)國初年,秦、晉、齊、燕、楚、吳、越七國并立,史稱戰(zhàn)國七雄。(2分)
    28.甲骨文紀錄和反映了西周的政治、經濟情況,商朝的青銅器是四羊方尊。(2分)
    29.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論語》一書;孫子是兵家創(chuàng)始人,著有《孫臏兵法》一書。(2分)
    30.小明:小強,你能給我說說都江堰嗎?
    小強:當然可以。都江堰在珠江上,是兩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兒還有二王廟,就是為了紀念他們的。都江堰分三部分:分水魚嘴將江水分成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分洪。飛沙堰將內江的水引入灌溉農田,寶瓶口還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江上還有一座安瀾橋,可好玩了。(4分)
    三、材料解析題(32分)
    31.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毙⒐唬骸吧??!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史記•商君列傳》
    (1)文中“衛(wèi)鞅”指誰?“孝公”是哪國國君?(4分)
    (2)文中反映衛(wèi)鞅什么主張?(2分)
    (3)文中的議論代表哪個階級?結果如何?(4分)
    32.一個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春秋時期,許多人常常以“?!薄案弊鳛槊?、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1)這反映出當時的什么社會現(xiàn)象?(4分)
    (2)當時還有一種什么生產工具的使用和推廣,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4分)
    (3)當時在生產領域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4分)
    33.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BR>    材料二 “當仁不讓于師?!?BR>    材料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材料一、二、三是誰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時期?(4分)
    (2)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的學習有何啟發(fā)?(6分)
    四、簡答題(6分)
    3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什么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有哪些主要的學派?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B C C D A C C D A D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B B A D B A D C D C
    二、改錯辨析題
    26.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啟奪取王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
    27.戰(zhàn)國七雄是齊、秦、楚、燕、趙、魏、韓。
    28.甲骨文紀錄和反映的是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商朝的青銅器是司母戊方鼎。
    29.《論語》并不是孔子本人編撰的,而是由他的弟子將他的言論整理成書的。孫子的軍事著作是《孫子兵法》。
    30.都江堰在岷江流域,是秦國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秦朝。寶瓶口引水灌溉,飛沙堰泄洪排沙。
    三、材料解析題
    31.(1)商鞅 秦國 (2)實行改革,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3)地主階級 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
    32.(1)說明當時牛在生產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廣。 (2)鐵器
    (3)史書記載,這一時期“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個體生產取代了大規(guī)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33.(1)孔子、春秋 (2)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獨立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學習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來不得半點虛偽。
    四、簡答題
    3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促進了商業(yè)繁榮和城鎮(zhèn)興盛,傳統(tǒng)的禮法秩序受到猛烈沖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沖擊狹隘宗族紐帶的束縛,四處游說、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他們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涌現(xiàn)出一批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從而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
     當時主要的學派有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