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學生辯論賽演講稿

字號:

用的,也就是說,更多的
    "
    移花接木
    "
    。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
    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
    比如,
    在關于
    "
    治貧比治愚更重要
    "
    的論辯中,
    正方有這樣一段陳詞:
    "…
    對方辯
    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
    那我倒要告訴您,
    我現在肚子餓得很,
    十萬火急地需
    要食物來充饑,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饑更重要。
    "
    話音一
    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
    "
    對方辯友,我認為
    ’
    有飯不吃
    ’
    和
    ’
    無飯可吃
    ’
    是兩碼事
    ……"
    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
    正方以
    "
    有飯不吃
    "
    來論證貧困不
    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
    "
    無飯可吃
    "
    的旨
    要,
    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上的天差地別,
    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并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
    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
    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
    或得出與對
    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例如,在
    "
    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
    "
    的論辯中:
    反方:
    ……
    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
    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
    保護了資源,
    節(jié)省了
    人力、
    財力,這究竟有什么不應該?
    正方:
    愚公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
    去,家又怎么搬?
    ……
    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話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顯其理的,
    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
    因而正方絕對
    不能讓反方迂旋于就事論事之上,否則,反方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
    "
    方法論
    "
    必占
    上手。從上面的辯詞來看,反方的就事論事,理據充分,根基扎實,正方先順勢
    肯定
    "
    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
    ,
    既而均人
    "
    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
    去
    "
    這一條件,自然而然地導出
    "
    家又怎么搬
    "
    的詰問,最后水到渠成,得出
    "
    先移
    山,后搬家
    "
    的結論。如此一系列理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節(jié)節(jié)貫穿,以勢不可當的攻擊
    力把對方的就事論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謂精彩絕倫!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
    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
    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
    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
    "
    勢力范圍
    "
    ,使其
    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
    "
    順水推舟
    "
    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
    行之。
    例如,在
    "
    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發(fā)揮作用
    "
    的論辯中,有這樣一節(jié)辯詞:
    正方:
    張勇,
    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
    就是從江蘇跳槽到陜西,
    對方辯友還
    說他沒有為陜西人民作出貢獻,真叫人心寒啊!(掌聲)
    反方:請問到體工隊可能是跳槽去的嗎?這恰恰是我們這里提倡的合理流動
    啊!
    (掌聲)對方辨友戴著跳槽眼鏡看問題,當然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的流動
    都是跳槽了。(掌聲)
    正方舉張勇為例,
    他從江蘇到陜西后,
    獲得了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空間,
    這是事
    實。反方馬上指出對方具體例證引用失誤:張勇到體工隊,不可能是通過
    "
    跳槽
    "
    這種不規(guī)范的人才流動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
    "
    公平、平等、競爭、擇優(yōu)
    "
    的原則
    下
    "
    合理流動
    "
    去的,可信度高、說服力強、震撼力大,收到了較為明顯的反客為
    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鉆的選擇性提問,
    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
    通常,
    這種提問是有預
    謀的,它能置人于
    "
    二難
    "
    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于己不利。對法是,從對
    方的選擇性提問中,
    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
    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
    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
    "
    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
    "
    的論辯中,有如下一輪交鋒:
    反方:
    …
    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精神還是等價交換精神?
    正方:
    …
    對方辨友這里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
    等價交換就是說,
    所有的交換
    都要等價,
    但并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
    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
    當然雷鋒
    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