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西醫(yī)沖刺: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062

字號:

耳的聽覺功能
     1.耳的聽閾與聽域 聽閾
     對于每種頻率的聲波,都有一個剛好能引起聽覺的最小強度,稱聽閾
    可聽閾
     當聲音強度在聽閾以上繼續(xù)增加時,聽覺的感受也相應增加。當強度增加到某 一限度時,可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覺。這個限度稱可聽閾
    聽域
     人耳能感受的聲音頻率和強度的范圍稱聽域
    人耳能感受的振動頻率
     20~20 000Hz
    人耳最敏感的聲波頻率
     1000~3000Hz
    人類的語言頻率
     300~3000Hz
     2.聲音的傳導途徑
     氣傳導:聲波一外耳道一鼓膜振動一三個聽小骨一卵圓窗膜一耳蝸(主要傳導途徑)。
     骨傳導:聲波一顱骨振動一耳蝸內淋巴的振動(正常情況下此途徑作用甚微)。
     3.中耳
     中耳由鼓膜、聽骨鏈、鼓室和咽鼓管等組成。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將空氣中的聲波振動能量高效地傳到內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聽骨鏈在聲音傳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1)鼓膜是一個壓力承受裝置,具有較好的頻率響應和較小的失真度。
     (2)聽骨鏈由錘骨、砧骨及鐙骨依次連接而成。傳音順序為鼓膜一錘骨一砧骨一鐙骨一卵圓窗膜。由于聽骨鏈的杠桿作用,聲波由鼓膜經聽骨鏈到達卵圓窗膜時,其振動的壓強增大,振幅減小,此為中耳的增壓作用。
     (3)咽鼓管是連接鼓室和鼻咽部之間的通道,鼻咽部開口常處于閉合狀態(tài),在吞咽、打哈欠時開放。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鼓室內的壓力。當咽鼓管因炎癥阻塞后,鼓室空氣被吸收,將導致鼓膜內陷。
    【例l6】2006N015A正常人耳對聲音頻率的最敏感范圍是
     A.20~20000Hz
     B.100~6000Hz
     C.1000~3000Hz
     D.1000~10000Hz
     E.5000~20000Hz
    【例l7】2005N017A聲波傳入內耳的主要途徑是
     A.顱骨一顳骨中耳蝸內淋巴
     B.外耳道+鼓膜一聽骨鏈一卵圓窗膜一耳蝸
     C.外耳道一鼓膜一聽骨鏈一圓窗膜一耳蝸
     D.外耳道一鼓膜一鼓室空氣一圓窗膜一耳蝸
     E外耳道一鼓膜一顳骨中耳蝸內淋巴
    【例l8】2000NOl42X鼓膜
     A.使傳入耳內的聲波頻率明顯改變
     B.有較好的頻率響應和較小的失真度
     C.咽鼓管阻塞時,可使其內陷
     D.是一個平面膜
     4.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
     內耳又稱迷路,由耳蝸和前庭器官組成。耳蝸為聽覺感受器,能將機械振動轉換為聽神經纖維的神經沖動,與聽覺有關。
     (1)耳蝸
     耳蝸是由一條骨質管腔圍繞一錐形骨軸旋轉2.5~2.75周所構成。在橫切面上,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成三個腔:前庭階、鼓階和蝸管。
     前庭階在耳蝸底部與卵圓窗膜相連,內充外淋巴。
     鼓階在耳蝸底部與圓窗膜相連,內充外淋巴鼓階中的外淋巴在耳蝸頂部與前庭階中的外淋巴相通。 蝸管是一個盲管,內充內淋巴。
     基底膜上有聲音感受器——螺旋器(柯蒂器),它由內、外毛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
     (2)基底膜的振動和行波理論
     聲波振動一鼓膜一卵圓窗膜一外淋巴一前庭階、鼓階一導致前庭膜、基底膜振動。因此圓窗膜起著緩解耳蝸內壓力變化的作用,是耳蝸內結構發(fā)生振動的必要條件。
     振動的方向從基底膜的底部開始一耳蝸頂部的方向傳播。聲音頻率不同,行波傳播的遠近和振幅出現(xiàn)的部位不同。聲波頻率越高,行波傳播越近,振幅出現(xiàn)的部位越靠近卵圓窗處。因此耳蝸底部受損時主要影響高頻聽力,耳蝸頂部受損主要影響低頻聽力
     (3)毛細胞興奮與感受器電位
     基底膜振動時,使基底膜上的毛細胞和蓋膜相對位移,毛細胞聽毛屈曲,膜電位發(fā)生變化,產生微音器電位,它能刺激蝸神經產生動作電位,由聽覺傳導束傳導到顳葉皮層聽覺中樞,經整合而產生相應聽覺。
    【例l9】2004N012A聽覺感受器位于
     A.耳蝸
     B.鼓膜
     C.半規(guī)管
     D.橢圓囊
     E.球囊
    【例20】1993N016A按照行波理論,低頻振動(低音調)
     A.只引起耳蝸頂部基底膜發(fā)生振動
     B.只引起耳蝸底部基底膜發(fā)生振動
     C.整個基底膜均有振動,振幅大小相同,終止于頂部
     D.首先引起耳蝸底部基底膜振動,振幅逐漸增大,近頂端達到振幅
     E.首先引起耳蝸底部基底膜振動,開始較大而后逐漸調小,近頂端處逐漸消失
     A.高頻聽力受損
     B.低頻聽力受損
     C.兩者均有
     D.兩者均無
    【例21C】耳蝸底部病變主要使
    【例22C】耳蝸頂部病變主要使
    【例23C】聽神經病變主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