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復讀生,剛剛經過一年的,在這里我想談談我的體會。作為一名復讀生我的觀點、我的看法一定是站在復讀生這個角度,如果您對復讀存有極端偏見,那么謝謝您的光顧,請您到此為止。
去年的今天,我已經隱隱感到下一年我很可能落榜,取而代之的是復讀。對了,先說一下,去年的情況,我是北京考生,報考的是浙江大學,當時看中的就是浙大是全國,而且在北京的分數并不是很高,后錄取分數線632,我只考了623,9分之差,我被首都經貿大學錄取??赡軐τ诓簧偻瑢W來說,首經貿也是個很理想的去處,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只有不甘。
記得高考前,幾個同學在一起聊起復讀,有一位說其實復讀沒什么,不就是像現在這樣再來一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這位仁兄后來考上了清華)。當時,我們都有同感,怎么說呢,那會兒很累,壓力也大,不過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然后也是在去年的這段時間,也就是考完松下來了,玩得心也散了,我跟他們說,很可能我要復讀,他們都覺得很不能接受,這很正常,就像潑出去的水,想再收回來,那可就難了。
準備
那個假期舒舒服服的看完了世界杯,成績也正好出來了,該去的地方也去過了,翻出以前的書,重新尋找高三的感覺。(可惜,很多書剛剛考完就賣了,當時在學校門口擺了個地攤,看著學弟學妹們在那里挑書,心里確實挺美。后來很多書都是找同學借的,東拼拼西湊湊也就差不多了)
我這人不自覺,自己在家里學不下去,總歸要找個復讀學校,去網上看了看,自己選了選,終選定了人大附中培訓部(這不是做廣告,誰都不愿意復讀,能不去還是不去為好),為的不是別的,就是名氣,就是成績。本來以為我這個成績到了那兒怎么也得算是個好學生,可沒想到比我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高出40分的。后,我在年級排70多名,被分到了理2班。
開始
剛剛開始的幾周,跟大家先混了個臉熟,后來漸漸熟了,聊的內容大多是以前的學校和去年的高考。這個時候,還都可以說是胸懷大志,都想著今年要怎樣怎樣。其實,這并沒有什么不好的,人總要有個目標,不仰著頭總會越走越低的。
我們的班主任是個老太太,我們都喜歡叫她“張媽”,說實話,管的確實夠細的,有時候大家也難免有點意見,但老師不都是這樣嘛。任課老師都是老教師,經驗絕對是沒的說,課講得也好,在這兒,不想細談學習方法,那些東西隨便一個老師都可以說一大堆,我寫出來也大多雷同
途中
大家學習積極性一點點褪了,以前都是“就一年了”,現在變成了“還一年呢”。一周三次的考試大家早就習慣了,對考試也都麻痹了。這個學校有一點好,不公布每個學生的成績,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分數、排名,在給學生留下自尊的同時,也幫我們保持了一個很好的心態(tài)。
沖刺
突然有一天,大家發(fā)現要一模了。還記得去年,離一模還很遠很遠,樓道里、班里、食堂門口(就差廁所里),都掛上了距高考還有XX天的牌子,搞得人心惶惶。今年,都一模過了,突然有人想起,現在距高考還有多少天?于是,大家趕緊翻開日歷,算了算,也就還剩兩位數。
可不要以為,在學校里我們不把學習當回事。第二學期,越到后來,放學在班里上自習的人越多,雖然對考試測驗早就麻痹了,但大家都知道,現在應該努力了,過了這一年說什么也要上大學!大家都在整理資料,都在復習,其中的每一人都不愿意落下,老師周圍總是圍著一圈又一圈的人(一開學就這樣,只是現在人更多了)
這就是我復讀的一年,只是個大概過程,下面是我的體會。
不要歧視復讀的人
剛上高中那會兒,甚至高考前,我一直認為復讀離我是那么那么的遙遠,只有壞孩子才去復讀。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尤其是現在,出現了很多所謂的高分復讀。雖然在檔案上我們是社會人員,但我們并不是游手好閑,我們同樣有我們的理想。有時候,別人問我現在在做什么,我總會理直氣壯的說——我在復讀。換來的除了驚訝當然也有白眼,可白眼總會越來越少。復讀生慢慢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很多人歧視復讀,認為復讀就是考不上大學,根本不是,復讀只是沒有達到自己的夢想而不斷追求。
復讀并不光榮
上面寫的這些,并不代表我認為復讀很自豪、很光榮。看待復讀,我比較中立。為什么會復讀,主要原因還是我做的沒有我想的好,當然不排除個別客觀因素(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高考還是“性”的,客觀因素也當然不能忽視)。我們總是說失誤、失誤,事實上,失誤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我們的不足。如果現在讓我重新讀高中,高一高二我會更努力打基礎,高三一年我也會放棄很多事情,但想歸想,誰都沒辦法重新來。我們老師讓我去給她的學生講講我為什么復讀、如何才能避免復讀,可我覺得沒什么用,不碰得頭破血流,誰會知道痛,人不都是這樣嘛?,F在跟學弟學妹們講,或許能起一個月的作用,更多的可能不到一個小時。
復讀并不“苦”
這個苦,我打了引號。努力還是要的,為了學習我們還是要放棄很多感興趣的東西,比如:電影、游戲等等等等。我的意思是,復讀并不壓抑,不是每個人都為了自己,埋著頭拉著臉,我所體會到的,更多的是輕松。該打球還要打球,該玩還要玩,只不過多讀了一年,大了一歲,自己應該懂得控制,以前打球3個小時,現在1個小時,既放松了也學習了,不好嗎?多關心關心窗戶外面的事,為作文做做積累,也作為一種放松,看看人物周刊,看看名人傳記都不錯。知識都學了一年了,你會的別人也會,你不會的別人也不會,關鍵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有了好的心態(tài),才能更好的用你的知識。數學張老師就跟我們說,復習數學不如去睡覺,腦子清醒了,分就拿到了。
這一年,不管成績有沒有提高,有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我覺得這一年沒白費,從中學到了很多。當再次面對困難的時候,想想復讀這段經歷,一定會更勇敢,更自信。
成績再過兩天就要出來了,對于想選擇復讀的同學,我想說,復讀沒什么可怕的,記得有一個橫幅,上面這樣寫的“苦一年不苦一輩子”。并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復讀,當你被迫選擇的時候,如果足夠勇敢,復讀會改變你的未來。
Ps:希望家長不要過多的關注自己的孩子,至少不要表現的太過,復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成績并不是終要的,失敗并不代表什么。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棒的,如果每個家長都這么想,我們都會瘋了的。嚴厲是一種愛,寬容也同樣是一種愛。
謹以此文獻給廣大的學生朋友和家長
去年的今天,我已經隱隱感到下一年我很可能落榜,取而代之的是復讀。對了,先說一下,去年的情況,我是北京考生,報考的是浙江大學,當時看中的就是浙大是全國,而且在北京的分數并不是很高,后錄取分數線632,我只考了623,9分之差,我被首都經貿大學錄取??赡軐τ诓簧偻瑢W來說,首經貿也是個很理想的去處,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只有不甘。
記得高考前,幾個同學在一起聊起復讀,有一位說其實復讀沒什么,不就是像現在這樣再來一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這位仁兄后來考上了清華)。當時,我們都有同感,怎么說呢,那會兒很累,壓力也大,不過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然后也是在去年的這段時間,也就是考完松下來了,玩得心也散了,我跟他們說,很可能我要復讀,他們都覺得很不能接受,這很正常,就像潑出去的水,想再收回來,那可就難了。
準備
那個假期舒舒服服的看完了世界杯,成績也正好出來了,該去的地方也去過了,翻出以前的書,重新尋找高三的感覺。(可惜,很多書剛剛考完就賣了,當時在學校門口擺了個地攤,看著學弟學妹們在那里挑書,心里確實挺美。后來很多書都是找同學借的,東拼拼西湊湊也就差不多了)
我這人不自覺,自己在家里學不下去,總歸要找個復讀學校,去網上看了看,自己選了選,終選定了人大附中培訓部(這不是做廣告,誰都不愿意復讀,能不去還是不去為好),為的不是別的,就是名氣,就是成績。本來以為我這個成績到了那兒怎么也得算是個好學生,可沒想到比我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高出40分的。后,我在年級排70多名,被分到了理2班。
開始
剛剛開始的幾周,跟大家先混了個臉熟,后來漸漸熟了,聊的內容大多是以前的學校和去年的高考。這個時候,還都可以說是胸懷大志,都想著今年要怎樣怎樣。其實,這并沒有什么不好的,人總要有個目標,不仰著頭總會越走越低的。
我們的班主任是個老太太,我們都喜歡叫她“張媽”,說實話,管的確實夠細的,有時候大家也難免有點意見,但老師不都是這樣嘛。任課老師都是老教師,經驗絕對是沒的說,課講得也好,在這兒,不想細談學習方法,那些東西隨便一個老師都可以說一大堆,我寫出來也大多雷同
途中
大家學習積極性一點點褪了,以前都是“就一年了”,現在變成了“還一年呢”。一周三次的考試大家早就習慣了,對考試也都麻痹了。這個學校有一點好,不公布每個學生的成績,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分數、排名,在給學生留下自尊的同時,也幫我們保持了一個很好的心態(tài)。
沖刺
突然有一天,大家發(fā)現要一模了。還記得去年,離一模還很遠很遠,樓道里、班里、食堂門口(就差廁所里),都掛上了距高考還有XX天的牌子,搞得人心惶惶。今年,都一模過了,突然有人想起,現在距高考還有多少天?于是,大家趕緊翻開日歷,算了算,也就還剩兩位數。
可不要以為,在學校里我們不把學習當回事。第二學期,越到后來,放學在班里上自習的人越多,雖然對考試測驗早就麻痹了,但大家都知道,現在應該努力了,過了這一年說什么也要上大學!大家都在整理資料,都在復習,其中的每一人都不愿意落下,老師周圍總是圍著一圈又一圈的人(一開學就這樣,只是現在人更多了)
這就是我復讀的一年,只是個大概過程,下面是我的體會。
不要歧視復讀的人
剛上高中那會兒,甚至高考前,我一直認為復讀離我是那么那么的遙遠,只有壞孩子才去復讀。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尤其是現在,出現了很多所謂的高分復讀。雖然在檔案上我們是社會人員,但我們并不是游手好閑,我們同樣有我們的理想。有時候,別人問我現在在做什么,我總會理直氣壯的說——我在復讀。換來的除了驚訝當然也有白眼,可白眼總會越來越少。復讀生慢慢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很多人歧視復讀,認為復讀就是考不上大學,根本不是,復讀只是沒有達到自己的夢想而不斷追求。
復讀并不光榮
上面寫的這些,并不代表我認為復讀很自豪、很光榮。看待復讀,我比較中立。為什么會復讀,主要原因還是我做的沒有我想的好,當然不排除個別客觀因素(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高考還是“性”的,客觀因素也當然不能忽視)。我們總是說失誤、失誤,事實上,失誤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我們的不足。如果現在讓我重新讀高中,高一高二我會更努力打基礎,高三一年我也會放棄很多事情,但想歸想,誰都沒辦法重新來。我們老師讓我去給她的學生講講我為什么復讀、如何才能避免復讀,可我覺得沒什么用,不碰得頭破血流,誰會知道痛,人不都是這樣嘛?,F在跟學弟學妹們講,或許能起一個月的作用,更多的可能不到一個小時。
復讀并不“苦”
這個苦,我打了引號。努力還是要的,為了學習我們還是要放棄很多感興趣的東西,比如:電影、游戲等等等等。我的意思是,復讀并不壓抑,不是每個人都為了自己,埋著頭拉著臉,我所體會到的,更多的是輕松。該打球還要打球,該玩還要玩,只不過多讀了一年,大了一歲,自己應該懂得控制,以前打球3個小時,現在1個小時,既放松了也學習了,不好嗎?多關心關心窗戶外面的事,為作文做做積累,也作為一種放松,看看人物周刊,看看名人傳記都不錯。知識都學了一年了,你會的別人也會,你不會的別人也不會,關鍵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有了好的心態(tài),才能更好的用你的知識。數學張老師就跟我們說,復習數學不如去睡覺,腦子清醒了,分就拿到了。
這一年,不管成績有沒有提高,有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我覺得這一年沒白費,從中學到了很多。當再次面對困難的時候,想想復讀這段經歷,一定會更勇敢,更自信。
成績再過兩天就要出來了,對于想選擇復讀的同學,我想說,復讀沒什么可怕的,記得有一個橫幅,上面這樣寫的“苦一年不苦一輩子”。并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復讀,當你被迫選擇的時候,如果足夠勇敢,復讀會改變你的未來。
Ps:希望家長不要過多的關注自己的孩子,至少不要表現的太過,復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成績并不是終要的,失敗并不代表什么。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棒的,如果每個家長都這么想,我們都會瘋了的。嚴厲是一種愛,寬容也同樣是一種愛。
謹以此文獻給廣大的學生朋友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