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標準護理二

字號:

(2)亞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后10d以上同時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具備以下指征之一者:
    ①出現Ⅱ度以上肝性腦病癥狀;
    ②黃疸迅速上升(數日內血清膽紅素上升大于171μmol/L),肝功損害嚴重(血清ALT升高或酶膽分離、白/球蛋白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
    ③高度乏力及明顯食欲減退或惡心嘔吐,重度腹脹或腹水??捎忻黠@出血現象。對無腹水及明顯出血現象者,應注意是否為本型的早期。
    (3)慢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肝硬變或HBsAg攜帶史,體征及嚴重肝功能損害,或雖無上述病史,但影像學、腹腔鏡檢查或肝穿檢查支持慢性肝炎表現者。
    ?4.於膽型肝炎? 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較輕,常有皮膚瘙癢,明顯肝腫大,大便發(fā)白。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表現為梗阻性黃疸如堿性磷酸酶、γ—谷酰轉肽酶、膽固醇均明顯增高。梗阻性黃疸持續(xù)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內、肝外梗阻性黃疸(包括藥原性黃疸等)者,可診斷為本病。
    【治療】
    1.休息? 急性肝炎的早期,應住院或就地隔離治療休息。慢性肝炎復發(fā)惡化時亦應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后注意動靜結合,逐漸增加活動量,但要避免過勞。HBsAg攜帶者需要隨訪,可以工作、學習。重型肝炎需絕對臥床,進行監(jiān)護。
    2.飲食? 根據病情合理調配,有厭油、食欲不振時,予低脂肪、易消化、維生素含量奉富的清淡飲食,食欲正常后改為普通飲食。若有明顯消化道癥狀,且有嘔吐者,酌情每日靜滴5%~10%葡萄糖液500~1000ml,加維生素C 1~2g,口服多種維生素。肥胖者適當限制熱量,以防發(fā)生脂肪肝和糖尿病。禁止飲酒。
    3.藥物? 忌用可能損害肝臟的藥物,如嗎啡、磺胺類、氯丙嗪(冬眠靈)、對乙酰胺、基酚(撲熱息痛)、利福平等。
    (1)急性肝炎:甲型與戊型一般不致演變?yōu)槁?,主要是支持療法和對癥治療。各地可根據藥源因地制宜,就地選用西藥或中草藥進行治療,但應注意避免濫用。孕婦患戊型肝炎時應密切觀察,加強治療,預防重型肝炎發(fā)生。
    (2)慢性肝炎的治療:可根據病情選用西藥、中藥或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但用藥不宜過多,療程不宜太長。
    ①中醫(yī)分型辨證論治:臨床表現有所不同,可按不同類型治療之。肝郁脾虛者:以逍遙散加減;肝腎陰虛者:以一貫煎加減;氣滯血瘀者:以桃紅四物湯、膈下逐瘀湯加減;脾腎陽虛者:以補中益氣湯合腎氣丸加減;氣陰兩虛者:以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濕熱內蘊者:可作兼證處理,熱重者用五味消毒飲加減,濕重者用胃苓湯加減。
    ?②單項ALT長期不降的病例,偏于肝腎虛者可試用聯苯雙酯、五味子制劑,偏于濕熱重者可選用垂盆草制劑,停服時應逐漸減量,以免ALT反跳。有肝炎病毒復制標志和炎癥活動者,可酌用。干擾素、單磷酸阿糖腺苷等。
    ③黃疸殘留不退者可試用苯巴比妥、熊去氧膽酸、東莨菪浸膏片或糖皮質激素;伴有脂肪或糖代謝紊亂者,可選用清肝利膽、化痰消積藥物如金錢草、草決明、山茱萸、澤瀉等。
    ④慢性肝炎有免疫功能異常者,可按免疫標志試用調整免疫功能的藥物。
    ⑤HBsAg陰性或具有明顯自身免疫標志的慢活肝患者,可選用涼血、活血的中藥,并慎用免疫抑制劑,如糖皮質激素療法。
    (3)重型肝炎的治療:
    ①嚴格臥床休息。
    ②積極而全面的支持療法,必要時可用全靜脈營養(yǎng)療法;有條件時可輸血漿、鮮血、白蛋白等。
    ③注意出入量的平衡,一般每日尿量以1000ml左右為宜。
    ④維持電解質平衡,根據臨床及化驗檢查,一般應補鉀3~6g/d,低鈉時可酌用生理鹽水,不宜用高滲鹽水糾正。
    ⑤注意并及時調整酸堿平衡。
    ⑥重型肝炎一般不用糖皮質激素,血清膽紅素急劇上升,經治療病情無進步時或考慮有自身免疫反應存在時,可試用氫化潑尼松40~60mg/d,口服或靜滴,5~7d內如無效可停用,如有效則隨病情好轉,逐步減量至停用。
    ⑦中藥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注意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瘀。亦可用潘生丁、丹參注射液加葡萄糖液,以改善微循環(huán)。
    ⑧糾正低蛋白血癥及腹水,可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漿靜滴,同時選用排鉀(氫氯噻嗪)和潴鉀(螺內酯、氨苯蝶啶)的利尿劑,避免使用強利尿劑。
    ⑨出血傾向時用維生素K1 10~20mg肌注或靜滴,云南白藥或三七粉口服,必要時輸新鮮血或凝血酶原復合物。出現DIC時,應用肝素治療參見第七篇第五章。